1、第第 4 课课西汉与东汉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目标展示定方向 课程 标准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西汉衰亡的原因。 问题 导引 1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主要政治制度。(时空观念) 2汉初“文景之治”的原因、表现。(历史解释) 3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措施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新朝的改革措施及后果。(历史解释) 5“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及表现。(唯物史观) 6东汉中后期走向衰落的原因。(唯物史观) 7两汉文化发展在史学、文学、医学
2、、科技方面的表现。(历史解释) 历史 时空 基础必备探新知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公元前_202_年,刘邦建立,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 (1)原因:吸取_秦_朝速亡的教训;尊奉_黄老无为_思想,采取_“与民休息”_政 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2)表现: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3政治制度 (1)“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代,史称“汉承秦制”。 (2)地方行政制度采取_郡县_与_分封_并行制。 (3)七国叛乱:“惩亡秦孤立之败”,刘邦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 定埋下了隐患。
3、_汉景帝_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三个月内叛 乱被平定。 【概念阐释】(历史解释) 1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二、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1政治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_中朝_,_尚书令_的 作用开始提升。 (2)地方 颁布“_推恩令_”,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确立以_察举制_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分设_刺史_,负责对辖区内_
4、郡级_官员及子弟和_豪强 势力_进行_巡视监察_。 任用_酷吏_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思考: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 提示:为了强化对地方势力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 (1)改革_币制_,将铸币权收归_中央_。 (2)实行_盐铁官营_,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3)推行_均输平准_,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4)抑制_工商业者_,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3思想上:接受_董仲舒_的建议,尊崇儒术。 (1)确立:公元前 136 年,设_五经博士_,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2)影响:_儒学_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4开拓
5、疆域 (1)措施 北击匈奴:任用_卫青_、 _霍去病_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 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郡管辖。 张骞出使西域:为配合对_匈奴_的战争,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 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著名的_“丝绸之路”_。 设置西域都护:公元前_60_年,西汉在今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 政机构。 加强了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2)经略边疆的意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促进了边疆的开发和边疆稳定;促进了 民族交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概念阐释】(历史解释) 2
6、中朝与外朝: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所构成;外朝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 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汉武帝为了加强 集权而削弱丞相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 以形成。 中朝与外朝 3均输平准:均输法是指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 政策。平准法是国家平衡物价的政策,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 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这一政策,平抑物价,增加中央收入。 三、新朝 1建立原因: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社会动荡不安。 外戚_王莽_夺取皇位,改
7、国号为新。 2时间:公元_9_年建立,_23_年被绿林军推翻。 3灭亡原因:针对西汉后期社会矛盾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切实际,使社会矛盾激化;发 生旱灾和蝗灾;发生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 四、东汉的兴衰 1建立:_25_年,_刘秀_重建汉朝,定都_洛阳_,史称东汉。 2前期的“光武中兴” (1)原因 政治:平定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加强皇权,增强_尚书台_的作用,严格控制 _外戚干政_;裁并_郡县_,裁减_官吏_,节省开支;整顿_吏治_,惩处贪污腐败。 经济上: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_奴婢_。 思想上:重视_儒学_。 (2)表现:政局稳定,社会经济发展。 3东汉中后期的统治 (1)中期以后
8、皇帝多不亲政,出现_外戚宦官交替专权_的局面,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 黑暗,发生“党锢之祸”。 (2)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导致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3)184 年,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4)地方长官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五、两汉的文化 1史学 (1)史记 :西汉_司马迁_撰写,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_ 黄帝_、下至_汉武帝_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了_纪传体通史_体裁,是一部兼具_ 史学_和_文学_特色的不朽名著,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2)汉书 :东汉_班固_撰写,是我国第一部_纪传_体_
9、断代_史。 2文学 (1)汉赋:是一种介于_韵文_和_散文_之间的文体,特点是讲究_铺陈排比_,辞藻 华丽。 (2)乐府诗: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_民歌_修改而成的诗,很多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真实情况。东汉民间流行_五言_诗,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3医学和科技成就 (1)黄帝内经 :成书于_战国_至_西汉_之间,奠定了_中医理论_的基础。 (2)神农本草经 :成书于_东汉_时,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药物学_专著。 (3)九章算术 :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4)造纸术:105 年,东汉_蔡伦_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 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10、。 史料探究释疑难 主题一汉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史料一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迫切、快的意思),祸小;不削之,其反迟, 祸大。 晁错削藩策 探究 1:史料一揭示了怎样的历史现象?汉武帝解决此现象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1:现象: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中央“削藩”尝试,引发王国叛乱。 措施:平叛并取消王国部分特权;颁布“推恩令”,分解削弱诸侯势力;创立刺史制度 加强对地方监察,宣扬儒学思想以维护大一统局面等。 主题二汉代的经济政策(史料实证) 史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 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
11、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探究 2:史料体现了汉初怎样的经济政策?试分析其实施的社会背景。 提示 2:政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提倡节俭。 背景:汉初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困窘局面;吸取秦朝暴政而亡教训。 主题三汉代治国思想的创新(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汉书董仲舒传 史料四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探究 3:据史料三、四,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分析他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 提示
12、3:观点:尊崇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拓展】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实质、影响 (1)背景 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儒家学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2)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是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3)影响 政治上: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和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思想上:儒学垄断教育并成为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主流地位。 民族精神: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
13、柱,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思想武 器。 学术文化:一方面钳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 位。 随堂训练测达标 1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相争”(公元前 206公元前 202 年)有关,这场战争发生于(D) A公元前 2 世纪初B公元前 2 世纪末 C公元前 3 世纪初D公元前 3 世纪末 解析注意公元前与公元后的纪年差异,公元前 206 年是公元前 3 世纪末。故选 D 项。 2“亭长(刘邦)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 诗中的“清凉水”喻指汉初的(A) A休养生息政策B“汉承秦制”策略 C“布衣将相”格局D郡国
14、并行之举 解析“清凉水”主要是针对秦朝暴政而言, 与此相对应的是休养生息政策。 故选 A 项。 3(2020天津部分区)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 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 西汉刺史(C) A负责监察辖区外的官员 B可以随意处罚违纪官员 C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 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 解析从材料中的“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 等信息可以看出,西汉刺史主要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即 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故答案为 C 项;刺史负责监察辖区内的官员,排
15、除 A 项;从“循令 而从事,案法而治官”来看,刺史必须按照法律处罚官员,排除 B 项;材料不能反映刺史“位 高权重”,排除 D 项。 4(2020山东高考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 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B)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 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解析根据材料“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西汉中期以后, 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西汉政府推行“盐铁官 营”政策,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运输和经营,打击了山东东部地区渔
16、业、盐业等工商 业的优势,故选 B 项;西汉政府“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与 材料所述“山东东部地区商业低谷”无关,排除 A 项;西汉政府“开通了丝路贸易”,有利 于促进商业的发展,并非“山东东部地区开始步入商业低谷”的原因,排除 C 项;儒家义利 观强调重义轻利、以义克利等义利思想,涉及主体为义利关系,影响整个宏观的汉代经济, 与材料所述“山东东部地区商业低谷”不符,排除 D 项。 5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曰:“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 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其体现的文学特点是(B) A句式灵活、自由不羁 B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C语言朴实、叙事生
17、动 D沉郁顿挫、映照现实 解析司马相如上林赋是汉赋的代表性作品,汉赋的特点是气势恢宏、铺陈排比、 辞藻华丽,反映当时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故答案为 B 项;A 项是词的特点,排除;C 项是 现代记叙文的特点,排除;D 项是杜甫诗歌的特点,排除。 6下图为中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目录的部分内容。该著作(C) 目录 卷四 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卷五 伤暑病脉证并治第七 热病脉证并治第八 湿病脉证并治第九 A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 B奠定了古代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C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 D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著作 解析根据材料的阐述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知材料中所提及古代医学著作是东汉末 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温、伤暑、热湿病有不同的治法,体现了辨证施治的方法,C 项 正确;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是编纂于战国、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 ,该书“奠定了古 代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故 A、B 两项错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 ,故 D 项错误。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