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文导写及范文点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李岚清)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要素。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人文底蕴具体包括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 中 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4.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丢掉了人文精神,就会失去未来。(中国社 会科学报) 5 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中国 社会科学报) 6.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巴斯德)。 当代中国学生需要何等素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读了
2、上面六句话, 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立意, 并合理引用写一篇 文章。 【材料简析】本次作文属于组合材料作文,其中 1、6 两句是名人名言。 2、3 句来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 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5 句来源于中国社会科 学报 的名言警句。 第 1 句是李岚清的讲话, 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 “提 高国民素质”,第 2 句明确了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即“人文底 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这两句谈教育的本质: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 发展核心素养,都要培养国民应具备的品格;第 3 句谈“人文底蕴”包括的 基本要点:人
3、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第 4 句用假设复句强调“人 文精神”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发展的作用,这两句谈人文素养,从正反 两方面强调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第 5 句揭示科学精神的内涵, 即 “实事求是, 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第 6 句用巴斯德的名言讲科学的重要作 用,这两句主要强调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意义。材料提供的六句话从不同侧面 都强调当代中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 这些素养实际上是党的教育方针的 具体化,是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具体要求,也是教育要“立 什么德,树什么人”的具体体现。这六句话具体谈到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 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大素养, 这就如同鸟之双翼、
4、 车之两轮, 应该双向并举, 齐头共进,二者不可偏废。 其中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 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 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 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弄清这些基本内容, 写作的方向就清楚了。 同学在具体作文时要注意, 根据题干指向 “当代中国学生需要何等素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以其中的两三句为 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等要求,如果你选 2、3、5 句,
5、就可谈中学生的核 心素养既要有科学精神,又要有人文底蕴,科学和人文一个都不能少;如果 你选 2、3、4 句,就可强调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是中学生素养的底 色,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若选 2、5、6 句,就谈科学精神的 重要作用,科学精神又是学生探索未来、飞向未来的翅膀,直接影响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无论如何选择,人文和科学都可谈论,但一定要选好 立足点,要扣住材料,不能脱离“中学生需要何等素养”这个中心。 【例文点评】 人有素养国威壮 仍记得梁任公先生“少年强,则国强”的呐喊,仍记得毛主席“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激昂,仍记得周总理“为中 华崛起而读
6、书”的远大志向。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在接受并继承先辈荣光的 同时更应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当今社会所必需的核心素养, 从而提升 自我修养与素质,投身到祖国的伟大建设事业中。 仰观历史长河,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一不具有优秀的核心素养。 素质教 育之于当代中国学生, 之于泱泱大国, 其意义之深远, 必使每个人铭记于心。 若我们每位学子都有“孩儿立志出乡关,不取功名誓不还”的志气,那么伟 大祖国走向复兴的那一天便指日可待。 一个国家的人文底蕴是国家和民族历经千年不衰的支柱, 上下五千年浩 瀚的历史长河满载着一个又一个杰出人物的丰功伟绩。 我们经历过开元盛世 的荣耀,也蒙受过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和日寇铁蹄
7、践踏的屈辱,但签订丧权 辱国的条约并非意味我们懦弱无能, 因为我们明白一时的落后并不代表永远 的屈服,五千年流传的民族之魂是我们反抗的信念,中华民族虽暂时沉沦但 一定能再次一飞冲天。悠久的人文底蕴是国之脊梁,是当代学子最应拥有的 素养。如今世界格局不断变化,国与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的比拼同样可以代表 一个国家的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而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我们的素养关系着 国势走向。 古有四大发明流传至今,今有邓稼先、钱学森等众多隐姓埋名的科学家 在艰苦的岁月中研制出一个个国之重器, 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都体现出我们 的民族智慧,我们以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作为火把,照亮了一个又一个未知 世界,科学不仅仅是民
8、族的财富,更是人类的财富。若将文化底蕴比作民族 软实力,那么科学精神便是国家硬实力,它指导国家和民族走在正确的发展 道路上不断前行,也指导着一代又一代优秀学子为了理想而奋斗终身,尽管 困难挫折如同荆棘遍布路上,但终点光芒万丈。领袖说,一个没有发达的自 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 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 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肩负着国家与亲 人给予的厚望,更应当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努力提高素养,为国家建设添 砖加瓦,树立远大志向
9、并为之奋斗,让中华巨龙再次腾飞! 【点评】本文开篇大气磅礴,引用名人名言表明文化底蕴对历史人物和 中华民族的的深远影响, 点出 “当代中国青年更因具备人文素养、 科学精神” 的中心论点。 主体部分先用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一不具有优秀的核心素养” 总领一笔,再从软、硬实力两方面论证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是国家历经千 年而不衰的精神支柱,是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结尾呼应前文,强 调当代青年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提高素养,让中华巨龙再次腾飞。全文 立足点高,视野宏大,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阐释道理,论证思路清晰, 结构完整。分层论述时若能用一个总领句概括全段则更好。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水,可
10、刚可柔。刚,则滴水穿石;柔,则回肠百曲。真正的强大不是仅 有斯巴达勇士的勇猛,雄鹰一飞冲天的坚毅,还要有细嗅蔷薇的柔情。 当代中国学生所需的正是这二者兼具的高素质; 面对科学, 要实事求是, 勇于探索真理并捍卫真理;而在人文底蕴方面则需一定的积淀,情怀和较高 的审美情趣,只有当这二者兼具,立体而有活力的当代中国学生的心灵才能 被真正塑造起来。 风华正茂,当心有猛虎。 中学生正处于基本人格性格塑造阶段,在求学问知之路上,坚毅的科学 精神必不可少。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事求是、探求真理的精神能让人类 在科学进步之路上走得更远。 伽利略勇于挑战存在了几个世纪的所谓真理并 当众实验,才推翻了亚里士多德
11、的错误结论;哥白尼勇于挑战当时因神学思 想而盛行的地心说并忠于事实才有了日心说的诞生; 哥伦布冒死踏上横跨大 西洋之旅,只因相信地圆说巴斯德说: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 亮世界的火把。无数的科学家们焚膏继晷去点亮这火把,才一步步地推动人 类社会向前发展。作为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个小分子,我们当代中国 学生更需要向这些前辈科学家们学习, 这样才能接手推进科学前进的任务和 工作。 心有猛虎,也需细嗅蔷薇。 放大了来说,一个国家需硬实力、软实力兼具,一个民族万不可仅崇尚 刚强。放小了来讲,一个个体不可能只有坚硬的一面和机器般的冷酷无情。 文化的力量在一个民族中流传、影响。足够的人文积淀,人文
12、情怀和审美情 趣,才能完善一个人的心灵塑造,木心曾说:“无审美力是绝症,知识学问 救不了。”木心还说:“监狱的墙上不挂画。”干巴巴的生活最终只能像枯 死的老树,而温暖的平常生活中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却能滋润干枯的心 灵。人文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如水奔流不息,自上古起源,流经千百代华夏 儿女的血液直至今天,在当代中国学生的内在中,我们可能并不自知,但必 定存在着一些无形的力量。它来自生活,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称之 为审美价值观,何为美,何为好,什么值得为之奋斗付出,什么我们不屑于 去做,它大致给出一个评判标准。人文底蕴能够助一个人更好地表现所属民 族的特质,更好地与世间融合,显出强大活力,并
13、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 互相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文底蕴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学 生具有这一核心素养,就是要他们守住国家和民族的根。 老子以水喻理, 基于其亦柔亦刚的本性, 当代中国学生既要有科学精神, 又要有人文情怀,国家所要求的正是这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素养。 【点评】心有猛虎,胸怀雄霸四方的阳刚之气;细嗅蔷薇,心有 柔情似水的人文情怀。正如同鲁迅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 夫。”既有“兴风狂啸”“横眉冷对”的金刚怒目,又有“回眸时看”“俯 首甘为” 的儿女情长。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英雄人物都是这种兼具 “侠骨柔情” 理想形象, 文中指出当代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正是要
14、将这两者完美结 合:既有科学精神的刚性,又具人文底蕴的柔情。本文所引名言,恰好将此 二者完美结合,准确把握住了命题者的意旨。文章首尾照应,思路缜密,结 构严谨,表现出较强的架构文章的能力,但在语言表达方面还应再做雕琢。 人文在左,科学在右 一个民族或国家,如果没有了人文精神,就会失去未来;同时,这个国 家或民族如果失去了科学精神,它就无法走在世界前列。人文精神和科学精 神相辅相成,只有二者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对个 人而言也是如此。 时代如流沙一般迅速更替,一个个日出日没、潮起潮落之间,我们已经 走过了无数的变革,不管任何一个时代,只有当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得到 重视时,这
15、个时代才是伟大的时代。 人文精神是促进个人和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人文精神, 国家民族就似失去了灵魂欧洲数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 崛起的人文精 神改变了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他们摆脱了传统,摆脱了神权的束 缚与禁锢,创导自由、解放,提创以人为中心,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在中 国,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更是人文思想的盛宴,华夏民族正是本着以人为 本的思想,繁衍、发展了千百年,厚重的人文底蕴就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 绵延不绝的根脉。 如果能说人文精神就像母亲一般慈祥,那么, 科学精神就像父亲一般威 严,同样是我们所不可或缺的。 巴斯德曾说:“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当
16、中 国的四大发明走向世界,当地一台蒸汽机推动了机车, 当多次工业革命频频 出现,科学的曙光便照亮了大地,推动了整个世界的进步。在人类科学的发 展史上,牛顿、爱因斯坦对科学的执著,袁隆平、屠呦呦对科学的坚持,带 来了一项项科研成果,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推动了人类前进的步伐。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二者不可或缺,当他们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之时, 就 是整个世界辉煌之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更加重视人文精神和 科学精神的结合,在创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高铁、珠港澳大桥等一系列科 技含量极高的科研项目相继建成, 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世界 前列;与此同时,传统文化被大力宣传,人文素养受到热捧,
17、全国文艺工作 者座谈会的召开,在基础教育阶段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纳入其中, 这些举 措使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定能够实现。 人文在左,科学在右。正如领袖所说,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 能走在世界前列, 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 列,,那就让我们继承优良的人文传统,高举科学精神的大旗,双方并举,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点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只有比翼齐飞, 并驾齐驱,才能飞高逐远,到达理想的目标。培养核心素养中的这两点,就 是要让我们中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本文准确地抓住了这个核心, 以“人文在左,科学
18、在右”为标题,表现了要双手并举、两轮齐驱的意思, 标题本身就体现了写作意图,紧紧扣到了材料上。文章主体部分结构严谨, 思路清晰,语言表达也比较严密。 人文铸就人本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丢掉了人文精神,就会失去未来。”民族和 国家是有无数具有相同的精神和意志的个人组成的;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祖辈 辈、一代又一代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时代的责任,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族 精神传承下来才形成了今天辉煌的新时代新中国。正因如此,我们民族的人 文精神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根本、是民族和国家的根基。 过去的岁月、痛苦的回忆,没有泪水是纯粹的浪漫、没有血泪是虚无的 梦幻;在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急存亡的时刻,唯有团结和坚
19、韧是最后的吼 声: 是什么让我们的鲜血筑成长城?是什么让我们的身躯无坚不摧?是什么 让我们的努力换来成功?正是团结统一的精神、 正是中华民族的大无畏和大 团结精神令我们奋起反抗,使我们所向披靡!惟有中华民族自己的、从祖祖 辈辈的汗水和劳动中凝结成的人文、 民族精神助我们与命运抗衡, 挺过劫难, 使我们的文明生生不息。 正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而不息的人文精神才成就了 我们伟大祖国今天的碧海蓝天。 当下的时光中,我们的浪漫成了现实理想中的全面小康、共同富裕 已在不远处招手;我们的生活每秒每分都在创新和进步中日新月异; 难道我 们就可以忘记传统、忘记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吗?我们不能忘,我们中华民 族的文
20、化底蕴承载了太多先辈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这些世代传承民族精 神,又何谈建设新时代新中国、又何来中华儿女的自称呢?人文底蕴是一个 民族发展历史的高度浓缩,是一个民族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根本, 是一个民族 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不能忘记我们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品德、不能忘记 我们经世济民、敢为天下先的情怀、不能忘记我们肩负的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的历史责任。没有这些何谈人文?没有人文,何谈为人?没有人文底蕴,何 以报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文即是为人之本。 当代青年一定要继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素养,要培养人文精神,要积蓄人文底蕴,只有这样,才 能造福社会,才能肩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生活不能缺少诗和远方
21、, 放眼我们的远方大好河山还待我等新青年 去创造,未来属于我们,未来在我们手里,我们决不能偏离轨道,以仁义为 伍、勤劳为本的人文精神就是我们建设新中国的根本, 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 这个根本。阅览我们的诗卷,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 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传承民族精神的素质教育是我们塑造自我的不 二法门,我们提升自我的关键是提升自我的素养,是唤醒我们心中的人文精 神。 民族未来和国家建设需要我们传承人文的底蕴、弘扬人文的精神,唯有 如此,我们才能成就中华民族,铸就自己的根本。 【点评】本文紧扣材料阐释“传承人文底蕴,弘扬人文精神” 的重要性, 正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才造就了我们伟大的民族, 形成了我们今天富强而民主 的伟大国家。作为当代学生只有“传承人文底蕴,弘扬人文精神”,我们才 能拥有做人之本,才能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文章纵览民族发展的轨 迹,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强调今天今天提升人文素养的意义,有较强的 现实针对性。全文论述集中,思路清晰,议论性语言运用自如,有较强的说 服力。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