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8 28 答司马谏议书答司马谏议书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宋宋 王安石王安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理解课文内容。 2、在掌握实词、虚词,以及各 种句式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3、概括每段的段意,理清课文 结构。 导语 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 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 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 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 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 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 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 解题:解题:“书书”在文言文标题中有两种在文言文
2、标题中有两种 意义。意义。一种是名词,作书信、文件一种是名词,作书信、文件 讲。讲。如王安石的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答司马谏议书、 吴均的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林觉民的、林觉民的 与妻书与妻书,或指信函,或指文件,或指信函,或指文件, 都属于名词的范畴。都属于名词的范畴。另一种是动词,另一种是动词, 作书写、记载讲,作书写、记载讲,如明人高启的如明人高启的 书博鸡者事书博鸡者事,就是,就是 “ 记斗鸡玩记斗鸡玩 赌者的故事赌者的故事 ” 的意思。的意思。 “答答”即即“答复、回复答复、回复”之意。之意。 “谏议谏议”则指的是则指的是“谏议大谏议大 夫夫”这个官职,所以,这个官职,所以,“
3、答答 司马谏议书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不能理解为 “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 而要作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回复谏议大夫司马 光的信光的信”来理解。来理解。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 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 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 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 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 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司
4、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 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 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 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 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本文是作者的复信。信中主要辨明侵官、生事、征利本文是作者的复信。信中主要辨明侵官、生事、征利 、拒谏、致怨五事,并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拒谏、致怨五事,并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 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不满。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不满。 文章批驳了司马光的意见,针
5、锋相对而又文笔犀利,文章批驳了司马光的意见,针锋相对而又文笔犀利, 注意分寸而入情入理,举重若轻而简明扼要,既表明注意分寸而入情入理,举重若轻而简明扼要,既表明 决绝的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决绝的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是一篇书信形式的政论是一篇书信形式的政论 文。文。他强调他强调“权时之变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他是,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他是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号字介甫,号 半山,半山,抚州临川人,晚抚州临川人,晚 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 世称王荆公,他是北宋世称王荆公,他是北宋 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的政治家
6、、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之一。 作品有作品有临川先生文临川先生文 集集。 朗读课文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疏通文意 翻译课文的方法: 1、分小组,在小组内合作探究,用抽签的方 式决定所翻译的课文的段落,这样避免学生只 关注自己要翻译的段落;其他小组可以质疑、 补充。 2、翻译课文以段为单位,翻译时候一定是逐 句翻译,抓住主要翻译的点,也就是平时考试 翻译句子的采分点。 v第1自然段 v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 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 也, v某:古人在信稿上用“某”,代替自己的 名。 v窃:我私下,谦词。 v每:往往,常常。 v术:方术,方法,这里指政
7、治主张。 v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 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 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 也。 v重:又。 v反复:指书信往来。 v具道所以:详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v见恕:原谅我。 v 昨日承蒙赐教,我私下以为跟君实您相 处,彼此相好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而议论问 题常常看法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彼此所持 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即使我强做解 释,最终也一定不会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 略的给您回封信,不再一一加以辩解了。可 是又想到您以厚遇待我,在书信往来时不宜 草率失礼,所以今天我详细地说明自己这样 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原谅我。 v v归纳第一部分段意: v
8、第一部分: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 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 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v 第2自然段 v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 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 也。 v儒者:这里指读书人。 v侵官:侵犯官员的职权。 v征利:与民争利。 v以致:因而招致。 现在君实用来指教我的。现在君实用来指教我的。 见教者:指教我的问题(内容)见教者:指教我的问题(内容) 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 在在“名称名称”(概念、理论)与(概念、理论)与 “实际实际”是否符合上。是否符合上。“名称名称” 与与“实际
9、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关系明确了,天下 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 v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 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v修之于朝廷:在朝廷上讨论修改。 v举:施行,推行。 v辟:驳斥,抨击。难:责难。 v壬人:善以巧言献媚的人。壬:“佞”的假借 字。 v固前知:本来事先就知道。 译文:译文: 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 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用来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用来 交给
10、主管官署去执行,不算是交给主管官署去执行,不算是“侵侵 官官”。 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 这不算这不算“拒谏拒谏”。 至于怨恨诽谤的很多,那是本来早就该至于怨恨诽谤的很多,那是本来早就该 料到会这样的。料到会这样的。 v归纳第二部分段意:归纳第二部分段意: v v第二部分: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 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 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 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v v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 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v恤
11、:忧虑,顾念。 v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 第第3 3自然段自然段 译文:众人习惯于苟且度日已经不是一译文:众人习惯于苟且度日已经不是一 天两天的事情了士大夫大多把不顾念国天两天的事情了士大夫大多把不顾念国 事、和大家一样媚俗认为是好的,皇上事、和大家一样媚俗认为是好的,皇上 想改变这种现状,而我自己不估量政敌想改变这种现状,而我自己不估量政敌 的多少,想出力帮助皇上对抗他们,那的多少,想出力帮助皇上对抗他们,那 么,众人为什么还大吵大闹呢?么,众人为什么还大吵大闹呢? v盘庚之迁,胥怨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 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du) 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v胥:相与。 v
12、特:仅仅。 v度:计划。 v度(du):估计,考虑。 v是:认定做得对。 译文:盘庚迁都的时候,老译文:盘庚迁都的时候,老 百姓都一起埋怨。百姓都一起埋怨。 盘庚不因为有埋怨他的人的缘盘庚不因为有埋怨他的人的缘 故而改变他的计划。故而改变他的计划。 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 做做 v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 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 知。 v膏泽斯民:施恩泽给这些人民。 v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 “事”字是名词。 v守:墨守。 v知:领教。 译文:译文: 如果君实责备我已经在位很如果君实责备
13、我已经在位很 久了久了,也不能帮助皇上大有作为,也不能帮助皇上大有作为, 来施恩泽给这些人民,那么我知罪,来施恩泽给这些人民,那么我知罪, 如果说今天一切事情都不做,还固如果说今天一切事情都不做,还固 守以前所做的事情,就不是我所敢守以前所做的事情,就不是我所敢 领教的了。领教的了。 v归纳第三部分归纳第三部分: v v第三部分是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想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的 所作所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的。 v 第第4自然段自然段 v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v无由:没有机会。 v不任:不胜。 v区区:拳拳,专诚、恳挚的意思。 v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的结束语第四部分:
14、书信常规的结束语。 答司马 谏议书 分析 原因 书信常 规的结 尾 交代写 信的缘 由 驳斥 谬论 v结构图: 针锋相对 态度坚决 v教师总结:教师总结: v “书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 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报书书”、“与与 书书”、“上上书书”、“答答书书”等等,如:报任安书等等,如:报任安书 (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司马谏
15、议 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宋神宗熙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宋神宗熙 宁二年(宁二年(1069年),身为参政知事(相当于宰相)的王安石年),身为参政知事(相当于宰相)的王安石 开始推行新法。第二年,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大夫的司马开始推行新法。第二年,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大夫的司马 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六百多字的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六百多字的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 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复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复 信。信。 v 本文是一篇书信体政论文,通过回答司马光对推行新法的本文是
16、一篇书信体政论文,通过回答司马光对推行新法的 责难和攻击,揭露了反对派保守庸俗的思想和用心,表明了责难和攻击,揭露了反对派保守庸俗的思想和用心,表明了 作者推行新法的坚定立场和决心。作者推行新法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不恤国事不恤国事”中的中的“恤恤”字,其意思字,其意思 是:是: ( ) vA)忧愁忧愁 B)顾念顾念 C)怜悯怜悯 D)单薄单薄 B v下列各项中下列各项中“度度”字的读音与字的读音与 “度义而后动度义而后动”中相同的有:中相同的有: ( ) ( ) A)A)以己度人以己度人 B)B)审时度势审时度势 C)C)豁达大度豁达大度 D)D)置之度外置之度外 A、B
17、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 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 ) vA A、以致天下怨谤也、以致天下怨谤也 致:招致致:招致 vB B、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以谓:认为。以谓:认为。 vC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举:列举。举:列举。 vD D、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特:仅仅。特:仅仅。 C 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 断正确的一项是断正确的一项是 ( ) v则则固固前知其如此也前知其如此也 上上乃乃欲变此欲变此 v斯斯固固百世之遇也百世之遇也 天
18、下胜者众矣,而霸者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 乃乃五五 vA、两个、两个“固固”字相同,两个字相同,两个“乃乃”字也相字也相 同同 vB两个两个“固固”字不同,两个字不同,两个“乃乃”字也不字也不 同同 vC两个两个“固固”字相同,两个字相同,两个“乃乃”字不同字不同 vD两个两个“固固”字不同,两个字不同,两个“乃乃”字相同字相同 B v下列句中加点的下列句中加点的“见见”字意思与其字意思与其 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 vA、今君实所以、今君实所以见教见教者者 vB、冀君实或、冀君实或见恕见恕也也 vC、终必不蒙、终必不蒙见察见察 vD、是而、是而不见不见可悔故也可悔故也 D v选出与选出与“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中中 “某某”指代的人称相同的一项指代的人称相同的一项 : : ( ) v A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 乃乃翁翁 v B B、更、更若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役,复若赋,则何如 v C C、尔尔其无忘其无忘乃乃父之志父之志 v D D、盖、盖余余所至,比其好游者不能十所至,比其好游者不能十 一一 D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