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乘法”是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之后的一 个学习内容,在小学学习中有朦胧的认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确 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数学的乘法运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 运算基础。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 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 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 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 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 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 生在学
2、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二、案例主题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乘法法则的得出过程的,师生共同 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引导学生理解法则的实质,真正掌握本 节课的重点知识,从而在头脑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单纯的记 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三、情景细节 小亮测量学校楼梯每一级台阶都是 15 cm. 规定一楼地面的高度 为 0,从一楼向上的方向为正,从一楼向下的方向为负. (1)如果小亮从 1 楼向上走 1、2、3 级台阶时,他所在的高度分别 是多少? 15*1=15 15*2=30 15*3=45 (2)如果小亮从 1 楼向下走 1、2、3 级台阶时,他所在
3、的高度 分别是多少? (-15)*1=-15 (-15)*2=-30 (-15)*3=-45 (3)观察比较 15*1=15(-15)*1=-15 15*2=30(-15)*2=-30 15*3=45(-15)*3=-45 发现: 两数相乘, 把一个因数换成其相反数, 另一个因数不变 , 所得的积也变为原来积的相反数 利用刚刚发现的规律:两数相乘, 把一个因数换成其相反数,另一 个因数不变 ,所得的积也变为原来积的相反数 进一步得到 15*1=1515*(-1)=-15 15*2=3015*(-2)=-30 15*3=4515*(-3)=-45 15*(-1)=-15(-15)*(-1)=15
4、 15*(-2)=-30(-15)*(-2)=30 15*(-3)=-45(-15)*(-3)=45 (4)探究:观察以上四组算式,思考以下问题 1、两个因数的符号与积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2、两个因数的绝对值与积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交流后,归纳总结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四、结果总结 我给与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 情境、设置问题并用课件向学生演示小亮上下楼梯的运动过程,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以上实例的运算结 果,培养学生从特殊归纳一般的意识,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5、。我 以填空形式引导学生对照实例自主完成。 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积的 符号的特点,师生共同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引导学生理解法 则的实质,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从而在头脑中再现知识的形 成过程,避免单纯的记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在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 为核心的宗旨;通过创设、引导、渗透、归纳等活动随时搜集和评价 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节,查漏补缺,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 面能力的提升。 五、案例评析 本节课利用学生熟悉的上下楼梯去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充分 体现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 知识和经
6、验基础上的自我生成的过程。 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是本节 课的重点,同时它又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在这 一教学环节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心设计使学生经历了法则的探索过 程,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将获得的新知识纳 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便于记忆和提取,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张 老师组织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和有理数的加法进行对比,通过讨论、 比较使知识系统化、 条理化, 从而使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得以优化。 我们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对 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深加工、再创造,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 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 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案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案例 刘刘 兴兴 普普 万华中学万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