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 课时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 1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在科普读物中了解过“地心说”和“日心说”,对这两种学说的主 要观点是有所了解的,而且绝大多数学生会支持“日心说”,但是学生对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以 及观点的推理过程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对后来的科学家基于“日心说”的理论模型,经过长期的 实践观察与实验,得到的佐证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 “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
2、,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佇丨以自、0 *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 *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动力。 *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材料,认识地球的运动状态,了解“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并利用它指导模 拟实验,最终形成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 难点认识“日心说”的科学性的证据,理解两种学说的推理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
3、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 学生准备阅读资料、手电筒、地球模型、反光小圆片、记录表。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 聚隹 谈话导人。上节课的模拟实验告诉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有多 种可能。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运动有哪些看法 呢? 带着上节课的问题来学习 这节课的内容,学生更容 易进入状态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 、探索 活动一:阅读两大学说的文献资料。 1.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历史上有过两 种非常经典的学说:“地心说”和“日心说” 2 在课前大家已经查阅各种资料,充分了解了这两种学说。现在全 班分两组,发表各自的学说观点,以及查阅到的相关证据,让
4、自 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教师小结: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是 2 4 小时,并同时绕着太阳 做圆周运动,即公转,周期是 1 年。 活动二: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1.有了活动一的结论支撑,请学生思考如何改进模拟实验才能让实验 与事实相符。 2,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要点,并改进我们的实验工具。 (1)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模型的南北,当作地轴。 (2)在地球模型的几块大陆上,分别贴上几个反光小圆片,并给 小圆片标号。 3学生模拟实验,并记录实验中的昼夜交替现象,排除前面太阳绕 地球转动这种假设。 1.两大学说非常具有代表 性,提前布置查阅相关 资料,以辩论赛的形式 呈现,让学生对两种观 点
5、了解更清晰。 2 改进地球模型的结构, 使模拟实验和事实更接 近,得出的结论更具科 学性,培养学生的严谨 的科学态度。 、研讨 1.本次模拟实验与前一次做昼夜模拟实验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次实验条件、实验结果和自己的感受三方面去 表达。学生分享交流后教师可补充总结。 2,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展示实验的组图记录,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最终原因是地球的 自转。 通过研讨交流,加深学生 对昼夜现象的成因的认 识。 板书设计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地心说”观点和证据“日心说”观点和证据 1.地球是球形的1.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 2地球是宇宙的中心2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3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 3 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 教学反思 “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两个非常著名的学说,学生阅读资料时,容易把自己陷进去,因此,需要提前熟悉。 我在课前就布置了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两种学说,并为这两种学说找到相关的证据,所以这节课对于 这两种学说的内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