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 第 1 课时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课型技能训练课课时 1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用过的工具和技术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基本上能列举很 多具体的工具和技术,但要分析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就感到很困难。日常生活中学生更多时候 只关注二者中的一个,他们只觉得一个工具好用,而容易忽略发明工具背后需要的技术支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列举生活中的工具和技术。 *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科学探究目标 *在取出核桃仁的活动中,能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作出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工具和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产生认识工具和技术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
2、与环境目标 *知道工具可以给工作带来便利,技术和工具都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作出评价。 难点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学生准备木棍、轮子、砖块、铁锤、核桃夹、核桃、记录单。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 、聚焦 1.用课件展示主题图(也可以根据课堂准备的工具,提前拍照展 示) ,请同学们介绍这些工具,如:名称、材质、有什么用途、如 何使用等。学生比较陌生的工具,教师可以加以补充。 2提问:工具和技术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交流讨 论,然后分小组汇报。 3对于学生目前的认知来说,要把工具和技术联系起 来,
3、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学生开始关注和思 考,就可以达到本单元的聚焦目的。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验,交流讨论,唤醒对工 具和技术的关注与思考, 激发兴趣。 、 探 索 和研讨 活动一:取出核桃仁。 1.不使用任何工具,尝试取出核桃仁。 (学生在各种尝试后发现徒手几 乎不能取出来) 2 借助一些工具取出核桃仁。教师给每组发一些工具,对学生选择哪 一种工具不作具体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 1.提前准备壳比较硬、比较厚 的核桃,学生无法徒手打 开,才会思考使用工具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 、 探 索 和研讨 研讨 1:你认为使用工具和不使用工具有什么区别? 学生借助记录单,分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导学生从不使用工具,到 选用工具,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找出区别和联系。 3,借助核桃夹取出核桃仁,尽量保证核桃仁的完整性。 活动二:评估用不同工具取出核桃仁的过程。 1.各小组交流汇报取出核桃仁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工 具,对工具使用过程采取评价。 研讨 2:不同的工具使用的方法相同吗?效果如何?使用核桃夹之 后,解决问题的技巧有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使用不同工具的同学说一说各自选择的工具的使用方 法,以及取出的核桃仁的完整性。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使用相同的 工具可能感受和效果不同,要注意求同存异。 2 教师总结: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不同,不同的人使用相同的工具 感受不同,
5、效果也可能不同,所以要选用合适的工具。这里面涉 及的知识、技巧和经验,都属于技术的范畴。而人类对这些方面 的思考,往往又会转变成新工具发明的动力。 活动三: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1.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从学生很熟悉的逐渐过渡到学生不 太熟悉的,从具体的到抽象的过渡。 2 让学生不断思考“工具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研讨 3:结合刚刚的活动,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工具与技术的区别和联 系的。 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汇报交流结果不必评价。 2 学生亲自操作和感受, 从主观感受再联系到工 具和技术这一抽象的看 法时,能更客观地评价 工具和技术给我们生活 带来的便利。 3,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学 生认可的,即使是错误 的,也不急于纠正,待后 面的学习中再逐步分析总 结。 板书设计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教学反思 面对核桃,学生非常兴奋,一开始就想徒手将它剥开,但是很难剥开,于是就想到了使用工具。我采用分批 次给核桃的方式,很好地控制了学生到手的核桃数量,这样学生不会因为太兴奋而浪费太多的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