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届高考作文与阅读:叶兆言西津古渡 西津渡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 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 离。至少从三国时期开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长江渡口、兵家必争之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 略地位。 陆游途径西津渡时,曾对渡口每日运送上千的兵源感叹不已,清代诗人于树滋所写的诗 更道出了西津渡口人来舟往的繁忙景观。擅长写散文的叶兆言以史学家的哲思、文学家的妙 笔抖落尘埃,唤醒了时光深处的人物与故事,重述古城镇江的繁华与破败,落寞与顽强。在 他的娓娓叙述中,镇江的繁华背影、盛世气象和历史变迁尽收眼底
2、。 披文入情 西津古渡 到镇江,不吃锅盖面,不看一眼西津古渡,基本上算是白来。再做个减法,锅盖面也 可以不吃,西津古渡不能不看。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有着真正的中国文化,而且还是文化中 的精华。西津古渡是个很好的历史标本,是一块年代久远的活化石,你来了竟然不看一眼, 太可惜。 文章开头逐层铺垫,不断蓄势,主脑与陪宾的界限分明。“西津古渡是个很好的历史标 本,是一块年代久远的活化石”,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西津古渡的悠久历史和 文化价值,突出作为主脑的西津古渡在文章中十分重要的中心地位。 镇江的好风景差不多集中在一起,沿长江一字排开,最适合时髦又实用的一日游。现 代化的交通便利,能让你不经意
3、间,最大附加值地看到很多风景。你不妨先去焦山景区,匆 匆看一眼瘗鹤铭,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块碑,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对后 来的书法影响巨大。焦山碑林在全国排名第二,能紧随著名的西安碑林排在老二,可见收藏 丰富,同时又必须精益求精。看过大名鼎鼎的瘗鹤铭,你便可以飘然而去,接着上北固 山。北固山上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江山英雄难觅,当年毛主席 他老人家坐飞机经过镇江, 看着下面的美丽景色,感慨万千得意非凡, 立刻让秘书笔墨侍候, 默写了宋人辛弃疾两首与镇江有关的诗词。北固山上还有甘露寺,刘备曾在这里招过亲。如 果你更喜欢民间神话传说,干脆再接着去金山,在金山寺烧
4、一炷香,想象一下许仙,想象一 下白娘子,想象一下法海。法海是金山寺的开山祖师,他居住的地方叫“法海洞”。 本文记游三山,没有描绘具体景观,而是叙写了焦山碑林、伟人默写诗词、刘备招亲、 白娘子故事,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与文化韵味。 然后你就应该去西津古渡了,说起镇江,最应该向大家隆重推荐的一定是这个地方。 还是那句话,你可以不吃锅盖面,不喝恒顺的老陈醋,甚至不去最著名的那三个“山”,但是 一定要去西津古渡,这里才是重点,才是最大的代表,你一定要去。也不用往太远处引用, 就说说唐诗宋词,有意无意间,你肯定会遭遇到这个西津古渡。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 石,辛弃疾,反正古诗词里能留名的那些显赫人物,南
5、来而北往,都会在这留下他们的足迹。 为了更好地了解西津古渡,你最好能够看一眼中国地图,看一看滚滚长江如何向东流。 人们印象中,万里长江像一条龙,从西边蜿蜒过来,一路向东,很少有人会去想,它最北面 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当然是在长江下游,就在江苏境内,就在镇江。镇江是长江的最北端, 从江西的九江开始,长江以一个很大角度向北偏移,这意味着镇江像个牛头那样,有力地顶 向了北方。西津古渡恰恰在这个关键位置,就在牛角尖上,它是整个江南的最北,在纬度上, 甚至要比安徽的省城合肥更偏北。 文中作者叙述时多处使用第二人称,更直接地与读者进行对话交流,显得亲切自然;同 时,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发读者的共鸣。 若
6、没有中国文化知识,不知道历史和地理,没时间概念,没空间意识,西津古渡的意 义会大打折扣。 除了一条仿旧的石板古街,一家家砖木结构的店铺, 一栋栋飞檐雕花的客栈, 一个元朝的古塔,一些洋人留下的老房子,你可能什么也没看到。你会想不明白地追问,长 江在哪,古渡口又在哪,为什么这些似曾相识的旧门面,旧街道,就应该具有特殊意义。名 人走过的地方太多,到处都可能有他们留下的印迹,不就是一个准备过江的古渡口吗,不就 是留下几首大家会唱的古诗词吗,万里长江能过江的地方太多了,凭什么就应该这个渡口最 有名气。 文章提及“石板古街”“砖木店铺”“雕花客栈”等景观,聚焦西津古渡,又连续发问,启发 读者思考它的历史
7、文化价值。 好吧,那只能再往前说,晋楚更覇赵魏困横,事实上西津古渡的重要性,直到东晋南 迁,才真正开始体现出来。永嘉之乱让司马氏的王朝摇摇欲坠,中原开始水深火热。大批北 方难民纷纷逃往江南,其中有个叫祖逖的好汉,率亲族宗党几百家一同南迁。那时候,司马 睿发给祖逖一千人的食粮和三千匹布,让他自己渡江去招募军队,能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 几乎是以卵击石。结果祖逖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性,从西波出发了,渡定北上,船行至长 江中间,面对浩瀚江水,他敲着船桨说: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山有岭,屋有脊,祖逖北伐时“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脊梁,也 是镇江作为历史文化重镇的思想价
8、值。 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不能收复中原,我就不再回来了。这便是著名的典故“中流击楫”。 对于中国人来说,表现的只是一种精气神,东晋南迁开始了长达二百六十多年南北大分裂,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今不复还”,“中流击楫”传承了荆轲的精神。发生在镇江江面上 的这个故事,不仅有勇士赴汤蹈火的壮怀激烈,在中国大历史上,还体现了汉族文化以中原 为核心的王道思想。东晋南迁之后,尤其是南宋仓皇北顾,习惯于强势的中原汉族政权转为 劣势,处于明显下风,镇江的军事桥头堡作用立刻彰显出来。退必须守进可以攻,镇江在, 江南还在,镇江一失,江南不保。 本文既有古典诗词的引用,也有古人古事的叙述,还有地方风物的介绍,表达
9、上契合了 镇江古城与西津古渡悠久的历史。围绕西津古渡,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文人墨客,但作者仅 浓墨叙写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不仅点题,更是叙议结合,充分表现西津古渡重要的地理 位置与丰厚的人文积淀。 战乱年代如此, 和平岁月也一样重要。这里是江河要津, 对面就是北方大运河的入口, 大运河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命脉,北去南来,你都得从这个运输的大枢纽走过,西津古渡自始 至终离开不了一个实用。 如今西津古渡已沦为摆设, 只是一个人文景观,正在派作别的用场。 文章强调西津古渡战乱年代与和平岁月一样重要,但内涵发生了变化,战乱年代偏重军 事价值,和平年代凸显经济、文化价值,都缘于实用。 西津古渡成为一块文化
10、上的金字招牌,成为穿越时空的一个门洞或者一扇窗户。在这 你会遭遇摆脱不了的历史,这个历史中不仅有遥远的过去,很可能还会有未来隐约的身影。 文章最后一段与开头呼应,继续采用比喻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西津古渡的文化价值、 历史意义,作者抚古观今,思考未来,情感浓郁而又不失理性。 作者:叶兆言 来源:摘自江苏省泰州市 2021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有删改) 文章珠玑 著名的典故“中流击楫”,对于中国人来说,表现的只是一种精气神,东晋南迁开始了长 达二百六十多年南北大分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今不复还”,“中流击楫”传承了荆 轲的精神。发生在镇江江面上的这个故事,不仅有勇士赴汤蹈火的壮怀激烈,在中国大历史 上,还体现了汉族文化以中原为核心的王道思想。东晋南迁之后,尤其是南宋仓皇北顾,习 惯于强势的中原汉族政权转为劣势,处于明显下风,镇江的军事桥头堡作用立刻彰显出来。 退必须守进可以攻,镇江在,江南还在,镇江一失,江南不保。 思考探究 1.本文写西津古渡,但也花了不少笔墨写镇江“三山”景区,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2.叶兆言说“好的文学作品始终带有很强烈的抒情节奏感,人会被吸引。”请从情感与 表达两方面谈谈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种“抒情节奏感”的。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