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突破一 理解实词含义 勤于积累,善于推断 第 六 章 专题三 多义实词 古今异义实词 活用实词 通假字 疑难实词、疑难义项,七法推断 内容索引 文言实词 多义实词 古今异义实词 活用实词 通假字 理解必备知识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 、 动词 、 形容词 、 数量词 。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 , 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 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 。 学好文言实词 , 首先要掌握一词多义 、 古今异义 、 词类活用 、 通假字这四大知识点 。 一 、 多义实词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 把握一词多义 , 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 、 引申义 、 比喻义和假借义 。 词的本义 , 就是词的
2、本来意义 , 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 “ 道 ” 的本义是 “ 路途 、 道路 ” , “ 本 ” 的本义是 “ 树木的根 ” 。 词的引申义 , 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 如“ 道 ” 的本义是 “ 路途 、 道路 ” , “ 方向 、 方法 、 道理 ” 为其引申义;“ 本 ” 的本义是 “ 树木的根 ” , “ 根本 、 本来 、 原本 、 基本 ” 就是它的引申义 。 又如 “ 孟尝君至关 , 关法鸡鸣而出客 ” 中 , “ 关 ” 本指“ 门闩 ” , 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 “ 关卡 ” 。 词的比喻义 , 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 如 “
3、 爪牙 ”的本义是 “ 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 , 比喻义是 “ 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 ,现在属贬义词; “ 草菅人命 ” 中的 “ 草菅 ” , 本义是 “ 野草 ” , 比喻义是 “ 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 。 词的假借义 , 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 。 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 。“ 通假 ” 就是 “ 通用 、 借代 ” , 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 由于种种原因 , 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 , 而是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 (具体见后面 “ 四 、 通假字 ” ) 学习多义实词除要通过课本 、 试题及阅读大量积累外 , 还要注意: 1.寻找义项联系 , 巧记一词多义 多义实
4、词是文言实词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 如果能弄清其词义衍变的规律和特点 , 那么 , 无论是记忆还是临场推断 , 效果都会大大增强 。 多义词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 , 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 的联系 。 识记 多义词 , 一定要找出其本义或基本义项 , 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 找出本义 , 关键是看该字的造字方法 , 从其构造的字形上推导出其本义 (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 )。 找到这个 “ 源 ” , 顺 “ 流 ” 而下 ,就可以发现其他义项的来龙去脉 。 例如 , “ 从 ” , 会意字 , 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 。 本义:跟随 、 随从 。 如 “ 吾从而师之 ” 。
5、引申义: 听从 、 服从 , 如 “ 从善如流 ” ; 次要的 , 如 “ 从犯 ” ; 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叫从 (zn), 如 “ 从弟 ” 。 (1)试写出下列句中 加 颜色 字 的意义 , 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 , 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 。 蜀之 鄙 有二僧 ( 为学 )_ 越国以 鄙 远 , 君知其难也 ( 烛之武退秦师 )_ 鄙 贱之人 ,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廉颇蔺相如列传 )_ 北蕃蛮夷之 鄙 人 , 未尝见天子 , 故振慑 ( 史记 刺客列传 )_ _ 孔子 鄙 其小器 ( 训俭示康 )_ 教材助解 1 答案 边邑 以 ? 为边邑 鄙陋 、 见识短浅 粗俗 、 未 开化 轻
6、视 、 看不起 A.哪个义项是其本义 ? 为什么 ? 答 : _ _ B.各义项间有怎样的联系 ? 答 : _ _ 答案 边 邑 , 可从 “ 鄙 ” 的构字法看出 , “ 鄙 ” 为形声字 , 左声右形 ,“ ” 放右边 , 表示 “ 邑 ” 。 “ 鄙 ” 本义是 “ 边邑 ” , 那么 , “ 边邑 ” 之人大多是 “ 粗俗 、 未开化 ” 之人;既然是 “ 未开化 ” , 肯定是 “ 鄙陋 、 见识短浅 ” 之人 , “ 见识短浅之人 ” 一般要被人 “ 轻视 、 看不起 ” 。 (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义 , 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 , 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 。 赵王扫 除 自迎 , 执主人之礼 , 引公子就西阶 ( 史记 魏公子列传 )_ 予 除 右丞相兼枢密使 ( 指南录后序 )_ 即 除 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 五人墓碑记 )_ 欲为圣明 除 弊事 , 肯将衰朽惜残年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_ _ 爆竹声中一岁 除 ( 元日 )_ 答案 台阶 授官 修治 , 清理 清除 , 废 除 , 除掉 , 去掉 过去 , 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