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第4课 花之歌 谈话、图片导入 谈话、图片导入 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 人们的生活。我们随时随地可见那些美丽的鲜花:生日宴 会上的康乃馨,婚礼现场的红玫瑰,校园花坛里的白牡 丹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加深 对花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黎巴嫩的纪伯伦是怎样看待鲜 花的。 介绍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作 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 骄子”。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 沙与沫等。纪伯伦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 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 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苍穹 坠落 孕育 冠冕 赠予 祭献
2、 摇曳 旖旎 馥郁 凝视 琼浆 婆娑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认识词语 词语解释 旖旎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馥郁:形容香气很浓。 婆娑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硕大无朋硕大无朋:大得没法比。形容极大。 心驰神往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 顾影自怜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 自我欣赏。 孤芳自赏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孤,单独。孤芳,单独的一枝花。 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歌颂花的形象美。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歌颂花的精神美。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
3、落在绿茵中 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 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 祭献。 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 整体感知 花儿是一个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奉献者和和使者使者,它,它 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整体感知 两个“又”写出了花儿们周而复始、四季轮回的生 命旅程。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又收回去,藏在心间, 然后又又说一遍 整体感知 从哪些地方看出“我”是花? 大自然说出来 又又收回去 然后又又说一遍 整体感知 隐喻隐喻 花开 花落 这个过程循环往复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星星,绿
4、茵中花朵点点, 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突出花的高洁夺目。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整体感知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有什么体会? 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成长与 芬芳,暗示了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 环。既展示出了诗意的浪漫,也写出了现实的情景。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 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整体感知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这句话? 在之后的句子中做出了解释:“婚礼的冠冕”“最后的祭 献”,以清新的笔触写出了花在生活中的用途。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 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整体感知 交往的“礼品
5、”是什么呢? “原野上摇曳、清风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阳凝视中醒来”写出了花怡 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 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 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 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整体感知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饮朝露、听鸟鸣、舞婆娑”,花的生活精彩纷呈。人生有开花就有结 果,写出了花的积极乐观态度。诗人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这就是诗人 的真正意图。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婆起舞, 芳草为
6、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 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整体感知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积极乐观,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积极乐观,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整体感知 读完最后一自然段,你能概括一下花的精神吗? 总结感悟 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 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 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 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 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想一想,这首散文诗,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想象奇特,告诉我们用 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美好。 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