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姓名 学校 XX 县 XX 乡 XX 中学 授课年级 八年级 联系电话 课题 以“水”抒情一游记散文家笔下的“水” 议题 及分析 作家笔下的山水早已成为寄托思想感情的载体,特别是游记散文。 “水”本无情,因人而活,作者不同的情绪和体验会直接导致对水有 不同的描写。所以本课设置议题为“以水抒情一游记散文家笔下 的水”来探讨游记散文作家笔下的“水”这一物像。 选文篇目 选文来源 壶口瀑布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一滴水经过丽江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选文篇目 选文来源 文本解读 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滴水经过丽江这三 篇文章都是统编版八年
2、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课文,作者记叙抒 情都与“水”有关,“水”在三篇文章中的情态又各不相同。“以水 抒情一游记散文家笔下的水”这一议题既可以起到提示学生群文 之间的联系,又可以在阅读学习后感受祖国山川之美的同时体会游记 散文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有其深意的特点。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能够把握作者的游踪,理解作者蕴含在通过阅读能够把握作者的游踪,理解作者蕴含在 “水”中的情感,初步了解游记散文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水”中的情感,初步了解游记散文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通过蕴含在“水”中的作者情感初步了解游记通过蕴含在“水”中的作者情感初步了解游记 散
3、文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散文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师 : 请同学们对比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 滴水经过丽江这三篇课文,说说三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 生:自主阅读后小组讨论得出三篇文章都是通过记述见闻描 摹山水的游记散文,都写到“水”。 教学环节 (一) 设 计 意 图 此环节意在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清楚三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及 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对比中找到共同之处,并初步感知作者的情 感。 师 生 活 动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发现这三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都写 到“水”,同为写“水”大家能发现其不同之处吗?写的都是哪 些地方的水呢? 生:思考后回答有黄河之水、有长江源头之水、有
4、丽江流过 古城之水。 教学环节 (二) 设 计 意 图 此环节把学生的集中到“水”这一主题上,让学生注意三篇 文章三处不同的“水”,为下一环节由“水”到作者情感的表达 学习做铺垫。 师 生 活 动 师:不同地方的“水”给给作者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 请同学们再阅读,探讨作者笔下的“水”的千姿百态,以及蕴含 在“水”中的丰富情感,完成表格。 篇名 水的特点 蕴含的情感 壶口瀑布 在长江源头 各拉丹冬 一滴水经过 丽江 学生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合作完成。 教学环节 (三) 设 计 意 图 通过再阅读讨论交流,学生明白三篇文章不同的“水”的特 点,对应作者的情感,理解游记散文当中景物的情态是由作者的
5、情绪和体验决定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的情态便是作者 情感的外在反映。 师 生 活 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可以畅所欲言,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也可 以提出质疑。 各组代表发言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水”包含哪些姿态, 作者情感如何,又蕴含哪些人生哲理,让学生对“水”的精神世 界达成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学环节 (四) 设 计 意 图 总结提升,让学生能对“水”的不同姿态的原因有全面认识, 理解游记散文中同一物像可传达不同情感,从而学习到游记散文 的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方法并试着应用到写作中。 板书设计 以“水”抒情一游记散文家笔下的“水” 篇名 水的特点 蕴含的情感 壶口瀑布 在长江源头 各拉丹冬 一滴
6、水经过 丽江 情融于“水” “水”因情而异 教学反思 本课选择三篇教材课文作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材料本课选择三篇教材课文作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材料,在实际教在实际教 学中存在因课文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花费时间过多的问题学中存在因课文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花费时间过多的问题,前前 半部分阅读讨论时间过多导致后半部分时间不足半部分阅读讨论时间过多导致后半部分时间不足,对游记散对游记散 文写景的角度和方法的的讨论不足文写景的角度和方法的的讨论不足,这一问题主要以教师讲这一问题主要以教师讲 解为主。在问题设置和学生讨论引导方面还要多下工夫。解为主。在问题设置和学生讨论引导方面还要多下工夫。 阅读材料: 1.1.壶口瀑布
7、壶口瀑布 梁衡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 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 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 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 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 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 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 见,只有一个可怕
8、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 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看黄河, 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春寒刚过, 山还未青, 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 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 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 ,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 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 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 石壁,排排黄浪
9、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 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 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 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 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 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 槽, 穿过雾霭, 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
10、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 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 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4,乘隙而进的,折 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 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 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 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 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
11、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 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 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 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 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 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 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 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
12、岸的山,地 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 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2.2.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马丽华 1987 年 3 月上旬,我随电影摄制组再一次接近各拉丹东,在它的脚下安营扎寨。 寒冷季节里汽车可以驶过冰河,直接进到山脚冰塔林中。熟悉地形的向导布擦达讲, 各拉丹东有阴阳两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的确,阳光 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 : 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黛黑的骨骼, 有如刀削一般, 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拨又一拨中外 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的第一
13、步。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 项人类事业。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 但严寒还将在此驻守三两个月。 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 这一个风云变化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东主峰难 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在各拉丹东以东几公里外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安托师傅 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 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来也不免气喘吁吁。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 适应。 我就更不在话下了。 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 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 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
14、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 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东值得你历尽 艰辛去走上一遭。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踏进这块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坚冰丛莽 间的一个砾石堆上竖起三脚架。 我双手合十, 面向各拉丹东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 虔诚又愚蠢各拉丹东是男性神,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 了一番。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 为所动;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 晶莹连绵的冰峰、 平
15、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 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 字塔的各拉丹东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 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 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 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 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 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
16、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 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 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 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 此地的海拔已经超过六千米。 头痛, 恶心, 双脚绵软, 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 近的这座冰山脚下。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 面冰墙,不见了。 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 : “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吃亏呀!” 他从冰墙那边翻过来,到小车里取盛放胶片的箱子。为节省体力,就在冰上推。 “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
17、,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 不到冷。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 川流不息, 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 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 冰缝里。 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 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 负责拍一本有关于藏北的大型画册,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 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 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 切
18、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 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 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 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 纹, 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 冰山的高低消长, 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 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 半卧在砾石堆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
19、,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 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 此把。 见我再也没有力气返回了,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这一段冰河。 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 挣扎着去拿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 过午的太阳强烈, 冰面疏松多了, 有流水漫溢出来。 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 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东的近旁。 3.3.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
20、上。 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 动。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 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我 想起来, 自己的前生, 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 又凝成一粒冰之前, 也是一滴水。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 我们沉默了那么久, 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一路上, 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 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 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
21、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 盆地。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 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 做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做笔架山。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 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 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 落到地下的地方叫做落水洞。 落水洞下面, 是很深的黑暗。 曲折的水道。
22、 安静的深潭。 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我是被亮光惊醒的。 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 咕咚一声翻上水面。 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 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 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人们在桥上,在堤上, 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这时的丽江 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 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23、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 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 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 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 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 自然,美丽了自然。 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 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
24、越同一座古城。因此, 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作出选择,我就 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做中河的那一条。 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 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 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 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醮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 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 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
25、了纳西人三坊一照 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 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 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 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 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这些人在自己所来的远处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 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 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 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 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