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原始社会 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生产力 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距今约一万年前, 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开始出现 生产关系 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在生 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基本单位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2.奴隶社会 确立原因 私有制的确立: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个
2、体劳动逐渐盛 行,生产工具和牲畜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 有制的确立 阶级的出现: 贫富分化的加剧, 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奴隶主阶级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奴隶阶级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 生产关系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 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国家的产 生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 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 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历史进步 奴隶社会代替原
3、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 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 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3.封建社会 生产关系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 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 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生产力 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推广, 耕作技术显著进步; 水利事业较大发展; 手工业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 经济剥削 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其他方式:高
4、利贷、苛捐杂税、各种徭役等 政治压迫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思想钳制 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 动人民的思想 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 4.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 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 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 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 币当作资本。 (3)资产阶级革命 原
5、因: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封 建制度的存在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手段: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了劳动人民的力量。 地位: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 个新的历史阶段。 (4)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 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 使科学、 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 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6、,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 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 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 生活陷入混乱 原因 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 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6)资本主义的命运 阶级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的对立。 决定资本主义命运的因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7、,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 3 第二框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空想社 会主义 地位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评价 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 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 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 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8、 资本主 义的发 展和工 人运动 的兴起 表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 织工人起义 意义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 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地位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 历史前提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 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 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 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9、揭示了资 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 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作用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 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 历史必然性 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特点、 任务和策略原则, 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 的俄国布尔什维克
10、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 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 4 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十月革命的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 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 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 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曲折: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
11、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 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趋势: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 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第二课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框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 黑暗境地。 (2)任务: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 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3)过程: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 了各
12、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4)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内因 中国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 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外因 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其在华特权,决不允许中国通过 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2、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涵 指导思想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
13、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正确道路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 义革命道路。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革命动力人民大众 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5 新民主主义革命 必要准备 必然趋势社会主义革命 (19191949)(1949195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 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14、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第二框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是新 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时间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 一内容概括说来
15、,就是“一化三改”。 历史必然性 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 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时间1956 年 标志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意义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 固和发
16、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 (2)党的八大 最重要贡献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 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 进的工业国 (3)艰辛探索的重大意义 6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
17、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 基础。 第三课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伟大的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进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改革:1978 年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 镇企业;1984 年转向城市企业改革。 开放:1980 以深圳特区设立为窗口,标志开放迈出第一步,90 年代开发浦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第二阶段 改革: 以 1992 小平南方谈话和党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目标。 开放:200
18、1 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 第三阶段 改革: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决定 作用,核心:处理好和政府的关系 开放:2013 年设立上海自贸区,2017 年十九大提出全面对外开 放新格局 2、改革开放的意义 (1)意义: 1978 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 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 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19、,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地位:对外开放是中国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 落后。(3)态度: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第二框第二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是什么时间? 1982 年十二大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是如何围绕这一主题,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 (1)邓小平理论: 7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
20、移到经济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上来实 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是共同富裕 制定了到 21 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 世纪。 (3)科学发展观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21、义。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 求进工作总基调 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 代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
22、会主义制度,建设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 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的唯一正确道路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 (2)地位: 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是立足时
23、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发展实际和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的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 8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1)内容: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其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 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这一
24、制度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 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1)内涵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为什么要发展这一文化 积淀着中国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如何发展这一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
25、文化立场,立足当代 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我们党强调文化 自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担当。 9 第四课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框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 (1)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内涵: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决胜全
26、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 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 现代化的途径
27、,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 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新矛盾 (1)内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对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变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变 仍然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1.原因: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 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2)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继续奋
28、斗。 2.要求: (1)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 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 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10 第二框第二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国梦的本质: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实现中国梦的方法: (1)主体: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汇聚力量: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汇
29、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 量。 (3)共同繁荣: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 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1)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关系: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 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要求:
30、 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 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 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对党和国家:紧紧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 永不懈怠,才能不负时代的馈赠、历史的厚待。 对青年:广大青年要鉴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
31、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11 第三框第三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创立的? (1)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创立并不 断丰富发展的。 (2)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3)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 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4)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
32、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1)“八个明确”的内容及地位: 内容: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
33、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 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 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地位: “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
34、的组成部分, 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2)“十四个坚持”的内容及作用: 内容: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 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 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 “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2 作用: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 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和“方法论”。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
35、的指导思想 (1)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既 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 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2)历史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 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 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3)坚持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