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38KB ,
文档编号:1764194      下载积分:4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764194.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alice)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2019)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知识点总结.doc)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2019)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知识点总结.doc

1、第 18 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甲午战败,日本从马关条约中获取了大量利权,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内部展开了不同的方式来挽救民族危亡。一种是以精英集团内部的激进派为代表,展 开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但最终被当权的守旧势力镇压;一种是群众性的反帝爱 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口号提出,带有明显的指向性,却失败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再次联合。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民族危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东 南互保”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使其面对困局,开始“新政”。 【知识提纲知识提纲】

2、一、背景一、背景 1.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 2.2.清政府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政府严重的统治危机: : 甲午战后的巨额赔款,促使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加重民众的生活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和“排满”情绪,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危机严重。 3.3.新经济力量的增长:新经济力量的增长: 伴随着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和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 19 世纪末期, 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增强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使其开始主导近代中国变革。 4.4.新思想的

3、深层发展:新思想的深层发展: 甲午战后,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 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 精英集团内部的激进派关注到,西方的制度因素有可能解决这一困局,亟待挽救危亡的一场变革。 5.5.人民群众的推动:人民群众的推动: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民众,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和官僚政府的压迫和剥削,生活极其窘迫,为改变 命运,广大下层民众,逐渐成为历史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二、表现:二、表现: (一)戊戌维新运动(一)戊戌维新运动上层的改良上层的改良 1.兴起:兴起: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改革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发展:发展:兴办学堂、成立团

4、体、创办报刊、著书立说。(自下而上推动变法) (1)建立学堂、成立团体: 建立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等一批学堂的建立,为变法维新培养了大量人才。 成立团体: 1895 年 11 月,成立强学会,宣传变法;1898 年 4 月,成立保国会,推动变法。 (2)创办报刊、著书立说 创办报刊: 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的创办,对于开启民智、宣传和推动变法方 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著书立说: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通过“托古改制”,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 训”的观念,成为变法维新的理论基础。 3.高潮:高潮:百日维新。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历时

5、103 天,被称为“百日维新”。 内内容容作作用用局限局限 政治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 员;取消旗人特权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 机会参与政权 没有涉及设议 院、开国会、制 定宪法等政治主 张 经济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提倡私人办厂; 创办国家银行; 鼓励商办铁路、矿业;举办邮政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 文教 废八股; 创办各种学堂; 派人留学; 准许民间办报; 设译书局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 的传播 军事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增强国防力量 4.4.结果:结果:失败 (1)标志: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2)失败原因 根本

6、原因:半殖半封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顽固势力 过于强大,双方力量悬殊。 具体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 僚;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 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5.5.评价:评价: (1)性质: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政治民主运动。 (2)历史意义 爱国性: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维新派以变法图 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进步性: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变法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

7、 本主义,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改良实践,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 趋势。 启蒙性: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西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 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3)教训 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漫长而又坎坷。 (二)义和团运动(二)义和团运动下层的革命下层的革命 1.爆发原因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2)直接原因:山东洋教势力猖獗,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最深。 2.兴起标志:兴起标志: 1898 年 10 月,赵三多在山东冠县率众攻打当地教堂,义和团运动

8、正式兴起。 3.口号口号:“扶清灭洋” 一方面反映出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落后的小农思想具有盲目排 外的片面性和对清政府的阶级本质缺乏认识。 4.清政府的态度清政府的态度:由“剿”转“抚”,最后到“灭”。 5.失败原因失败原因: (1)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6.评价评价 (1)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2)作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清政府,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推动了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 (3)局限:“扶清”,不能认识清政府的阶级本质,显示出其愚昧性;“灭洋”,仇视一切西方文明, 盲目排外,显示出其落后

9、性。 三、民族危机的加深三、民族危机的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背景 (1)根本原因: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要求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直接原因:民族危机加深,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盲目 排外,各国决定联合以“保护使馆”的名义镇压义和团。 2 2目的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瓜分中国。 3过程过程 (1)爆发:1900 年 6 月,英、美等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在廊坊、天津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英勇打击。 (3)7、8 月,八国联军相继占领天津、北京,瓦德西将司令部设在紫禁城内。 (4)慈禧太

10、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下令清军镇压义和团,并与侵略者“议和”。 4 4结果结果:1901 年 9 月,清政府与 11 国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 (1)内容及危害 条约内容主要危害 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 5 年, 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 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向各国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年息 4 厘,本息共计约 9.82 亿两 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 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

11、,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 大本营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 沿铁路 12 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 权完整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2)特点 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辛丑条约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巨额赔款人均一两白银,带有惩 罚性。其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把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此条约惩办参加反帝斗争和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 的官吏,但丝毫未涉及处置慈禧太后。相反,确立清政府继续充当列强侵华的代理人。其目的就是使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

12、人的朝廷”,从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以华治 华”。 5影响影响 (1)清政府为挽救危机,实行政治改革,开启清末“新政”(19011911)和预备立宪(1906 1911)。 (2)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俄国占据南满全境,1902 年,英国以日制俄,与日本缔结同盟。日俄 矛盾,导致 1904-1905 年日俄战争爆发。 四、统治危机的加深四、统治危机的加深“东南互保东南互保” 1900 年义和团运动期间,英美等帝国主义操纵和勾结中国南方多省督抚、企图分裂中国的侵略活 动。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 张之洞等与列强合

13、作,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廷对外 宣战后,东南各省保持“中立”,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江南地区的稳定,却破坏了东南各省人 民反帝的斗争,此举使清政府颜面扫地,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本课小结本课小结】 甲午风云后,瓜分狂潮中,甲午风云后,瓜分狂潮中,民族意识醒,挽救家国情。民族意识醒,挽救家国情。 实业新发展,百姓旧衣裳,实业新发展,百姓旧衣裳,上层主改良,下层闹革命。上层主改良,下层闹革命。 改良重宣传,社会促启蒙,改良重宣传,社会促启蒙,单靠无权帝,变革未有终。单靠无权帝,变革未有终。 革命起山东,扶清又灭洋,革命起山东,扶清又灭洋,引来八国军,清廷成帮凶。引来八国军,清廷成帮凶。 辛丑条约签,庚子赔款定,辛丑条约签,庚子赔款定,东南又互保,半殖半封成。东南又互保,半殖半封成。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