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1 1课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一)农业产生前的人类生产和生活:(一)农业产生前的人类生产和生活: 远古时期,人类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人类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过 着迁徙的生活。他们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负责采集食物,为群 居的人们提供大部分食品。 (二)农业产生:(二)农业产生: 1、在长期采集和渔猎中,人类逐渐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知识,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 植物。 2、大约1万年前,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逐渐代替采集和渔猎,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手 段。 3、农业起源于东亚
2、、西亚和中美洲。东亚中国最早种植水稻和粟,栽培白菜和芥菜等;西 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是小麦和大麦的原产地;中美洲则是玉米等作物的原产地。 (三)畜牧业产生:(三)畜牧业产生: 1、畜牧业是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业和定居产生的。 2、距今9000年前,西亚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距今7000年前,中国河姆渡已经饲养猪和狗。 距今6000年前,南美洲驯化了骆马和羊驼。 (四)农业产生的意义:(四)农业产生的意义: 1 1、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农业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 状况,
3、增加了食物供应,改善了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2 2、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一部分人从食物的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手 工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也获得了发展。 3 3、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农业生产对天文知识的需要, 推动天文历法在早期文明古国获得发展。 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 也逐渐发展起来。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灌 溉农业
4、发达,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这些地区 的统治者都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 (一)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一)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2、古巴比伦王国,王室、神庙和贵族拥有许多土地,或出租给佃户,或合伙经营。 3、古埃及的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对尼罗河和太阳神的崇拜,成为古埃及人宗教信 仰的核心内容。 (二)中国(二)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古代中国主要非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 区。 1、商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
5、,集体耕作。 2、战国以后,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在耕作之外,每家还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 3、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都江堰、龙首渠的修建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4、秦汉到隋唐时期,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分别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三)古希腊:(三)古希腊: 1、从西亚传入希腊的大麦和小麦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2、古希腊人在土地肥沃地区实行谷物和蔬菜轮作,在地力较差的地区建立果园种植葡萄和 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3、在古希腊,只有城邦公民才能拥有土地,使用奴隶劳动非常普遍。 (四)美洲:(四)美洲: 1、美洲的主要
6、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美洲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羊驼和火鸡。 2、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主人可以获 得一片份地并终生使用。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一)男子地位上升(一)男子地位上升 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以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为主, 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生产了发展,是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氏族首领把一些集体财务据为己与,变为私有财 产。氏族内部出现财富分化,产生了富人和穷人。 (三)国家诞生(三)国家诞生 在对外战争中,军
7、事首领的地位上升,个人权力也不断得到加强。 人们不再把俘虏杀死,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在氏族内部,有了自由人和奴隶的差别,自由 人中则有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 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阶级。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有 一个强制机关,国家应运而生。 第第2 2课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15世纪末16世纪初, 粮食作物玉米、 马铃薯和甘薯, 蔬菜作物番茄、 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 (一)粮食作物的传播:(一)粮食作物的传播: 1 1、欧
8、洲:、欧洲: (1)玉米和马铃薯传入欧洲后,最初种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 (2)16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到17世 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 (3)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4)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2 2、中国:、中国: (1)明朝时期,玉米从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 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2)玉米从边疆或丘陵山地种植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清代前期,玉米在全国种植。乾隆、 嘉庆年间,玉米得到大规模推广;道光年间已遍布全国。 (3)马铃薯甘薯也在明朝传
9、入中国,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二)蔬菜的传播(二)蔬菜的传播 1 1、番茄:、番茄: (1)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最初只是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 经过欧洲农艺家的改良培育,番茄变得红润多汁和香甜可口。 (2)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3)明朝万历年间,番茄由欧洲传教士引入,长期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光绪年间,番 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农场种植。 2 2、辣椒:、辣椒: (1)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国家。16世纪后期,传入中国。 (2)中国的西南和中南地区气候潮湿,吃辣椒可祛湿抗潮,得到流行。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二、
10、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一)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一)欧亚作物传入美洲: 粮食类有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有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有黄瓜、甜瓜、豌 豆;经济类有甘蔗等。 (二)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二)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 1、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 作物。 2、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三)畜禽的传入:(三)畜禽的传入: 1、欧洲移民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美洲。牛、驴、骡主要用作役畜, 猪、羊、鸡泽主要用于食用。 2、这些欧
11、洲畜禽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畜禽业、农业的 发展。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一)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是世界人口激增。(一)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是世界人口激增。 1、玉米使干旱缺水的非洲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2、玉米丰富了中国的粮食种类,扩大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 3、马铃薯提高了欧洲抗饥荒能力,加速了欧洲人口的增长。 (二)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二)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改变了欧洲人的食物结构。 2、小麦在北美的推广,丰富了当地人的饮食种类。 3、玉米、马铃薯、甘薯除了供人类食用外,还改善了家禽、家畜的营养
12、,促进了畜牧业的 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三)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三)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1、北美地区的水稻绝大部分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在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盈余投入市场销售,促进了商 品经济的发展。 (四)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四)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 1、食草的马牛羊来到美洲,繁殖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的承载能力。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 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明清时期引进推广玉米、甘薯等,使以前不能耕种的荒山、丘陵、滩涂、沙地得以利用, 扩大了耕地面积。
13、但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 第第3 3课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一)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规模庞大、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 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 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守生产量大幅度增长; 大型农 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 (二)农业机械化:(二)农业机械
14、化: 1、20世纪初,汽油拖拉机和柴油拖拉机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播种机等农业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 3、中国的个体农户主要使用小型农业机械,大型农场则普遍采用大型农业机械。 4、农业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推动农业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三)粮食品种的改进:(三)粮食品种的改进: 20世纪以来,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杂交育种技 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1、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
15、玉米新品种。 2、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3、1960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该所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4、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 (四)养殖业、畜牧业、渔业的现代化:(四)养殖业、畜牧业、渔业的现代化: 1、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2、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3、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养殖种类从淡水鱼向海鱼发展。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一)传统储备技术:(一)传统储备技术: 1、在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存储余粮。
16、 2、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粮仓的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 好的“保鲜”功能。 (二)(二)20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粮技术的进步。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粮技术的进步。 1、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2、1958年,德国成功开放了谷物冷却机。 3、粮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 断提高。 (三)冷冻食品工业的发展:(三)冷冻食品工业的发展: 1、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 步,家用冰箱和冷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
17、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2、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改造,大大 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一)饥饿与食品安全问题:(一)饥饿与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 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国政府都把解决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二)(二)1945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协调各国政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协调各国政 府对粮食安全的政策承诺,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府对粮食安全的政策承诺,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三)(三)19961996年,中国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为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年,中国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为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 食基本自给的方针。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由于政策支持、 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 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