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8 ,大小:328.93KB ,
文档编号:1765898      下载积分:3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765898.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罗嗣辉)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docx

1、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化学是怎样的一门科学(研究的内容、 方法、 意义);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方法与过程: 通过观看图片资料、课堂讨论来领悟化学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化学在改造 世界中重要价值;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充分体验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并在课堂分析和讨论 中学会判断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体验化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为社会而努力学好 化学的信心和责任感。 2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对化学

2、充满了憧憬,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 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 内容、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同时也心存疑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可能有一定的 困难。由于学生已在生物和物理实验课上接触过试管、滴管等实验仪器,但缺乏足够的动手 实践的机会,所以化学课中的实验操作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1、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变化的现象。 2、正确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 1【讲授】新课导入 【投影】幻灯片展示本节课标题; 【讲解】教师引入:欢迎走进化学课堂;化学,顾名思义,是一门有关物质变化的 学科。这些变化中,充满着神奇。

3、活动 2【导入】化学趣味实验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 2 个趣味化学实验:“变色水”、 “大象牙膏”。 活动 3【讲授】认识化学对于世界的意义 【投影】投影展示化学对人类“衣、食、住、行”带来的巨大改变,教师利用展 示的图片,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化学的神奇,然后 再从高科技产品方面向学生们介绍化学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向学生渗 透化学学科的重要价值。 活动 4【活动】体验化学的奇妙 【讲解】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变化前(颜色、状态、气味),变化中(发 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 等),变化后 (颜色、状态、气味);而记录时,记录主要的变化。 教师以镁条燃烧为 例,引导学生

4、观察变化的现象。 【阅读】学生阅读实验安全提示 【学生实验】学生按学案的步骤提醒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一”后 3 个实验, 并记录实验现象。 活动 5【活动】认识和区别物理变化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第 4 页最后一段至第 6 页第一段的内容, 完成“合作探究二”; 【交流讨论】“合作探究二”中有疑问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解决。 【学生展示】 “问题组一”由全体同学一起阅读进行回答;“问题组二”的问题小组 派代表举手展示。若有不同的观点,由学生进行质疑。 活动 6【测试】反馈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提高”的题目,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活动 7【讲授】小结

5、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 【小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活动 8【作业】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完成教材的课后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进行活动反思。 知道科学探究的步骤,会写探究活动报告并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主动研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观察、猜想、设计实 验的能力,学习化学实验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爱好化学的 情感。 2学情分析 本课题选自鲁教 2011 课标版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节。本节内

6、容主要解决了“怎样学习 化学”的问题,强调了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节内容以学生 最熟悉的蜡烛燃烧为探究素材,引导学生从平淡中探究出新奇,由新奇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学 生是在已经明确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知道了物质发生的变化和构成物质成分的基础上来认 识怎样学习化学的。因此怎样学好化学是学生热切关注的,此时的求知欲也是非常强烈的。 但对于怎样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又怎样明确地提出问题,准确地表述出问题并不明确,往 往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学生急于想知道怎样解决提出的问题。 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帮助、引导 学生尝试科学探究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是非常高涨的。 3重点难点 步

7、入化学殿堂后,第一节我们解决了: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化学研究什么?本节课主要解 决怎样学习化学?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 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化学学习定位为一种问题解决活动而不 是接受知识的活动是本教材所确立的新的化学学习观,这种学习观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本 节教学应首先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所以一定是以问题为起点的。 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完整的认识“化学学习过程”,即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蜡烛燃烧的现象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以及从学科整 合的角度构建化学学科科学探究的要素; 难

8、点:如何通过实验现象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是真的吗? 播放是真的吗?视频。 教师提出问题:利用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能将蜡烛点燃是真的吗? 学生进行猜想。 (设计意图:利用电视节目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 2【活动】分组实验 点燃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 (设计用途:让学生体验用动手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 3【活动】思维引导 引导: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经历了哪些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是真的吗?中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明确由问题到答案的 一般过程。) 归纳得出科学探究的五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收集证据获得 结论反思评价

9、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活动 4【活动】一、从问题开始 播放科学家是如何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的动画。 活动 1.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刚点燃时、燃烧过程中、熄灭时、熄灭 1 分钟 后的现象。 请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学生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并通过苹果落地牛顿提出的问题和烧水时壶盖被 顶起瓦特提出的问题的启发提出有化学研究价值的问题。 感悟必须经过敏锐观察、深入思考、敢于质疑,才能提出有化学研究价值的问 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蜡烛燃烧现象的观察,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对问题 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活动 5【活动】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之一 1.探究蜡烛

10、火焰那一层温度最高 提出问题:蜡烛火焰,哪层的温度最高? 猜想假设:蜡烛火焰,最外层的温度最高。 设计实验:学生每四人一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小木条、牙签、白纸板、 蜡烛、火柴。共同探究,设计探究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确定学生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安全、易操作等,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按 照讨论后可行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经老师同意后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是化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加深对科学 探究各环节要素的理解。同时学生设计不同方案,培养发散思维) 获得结论:引导学生描叙实验现象,及获得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学习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

11、科学探究 的价值) 指导学生依据实验报告样本,写出本次实验探究的实验报告。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如何写实验报告。) 反思评价: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反思的重要性。) 活动 6【活动】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之二 2.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 猜想假设: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学生每四人一组,共同探究,设计探究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确定学生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安全、易操作等,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按 照讨论后可行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经老师同意后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是化学探究的

12、重要途径;加深对科学 探究各环节要素的理解。) 获得结论:引导学生描叙实验现象,及获得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学习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 的价值) 指导学生依据实验报告样本,写出本次实验探究的实验报告。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如何写实验报告。) 反思评价: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反思的重要性。) 活动 7【活动】收获感悟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启示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化学实验是进 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活动 8【练习】及时巩固

13、1(山东中考)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 成的。在讨论时,有位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 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B) 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 2. 下列关于煤气燃烧时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你认为无意义的是 ( B) A.为什么煤气能燃烧且燃烧时发出的是蓝色的火焰 B.点燃煤气时可以用电子打火机、火柴或打火机 C.煤气有很难闻的特殊气味是原来就有的气味吗 D.煤气的成分是什么 3.亭亭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 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C)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

14、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成分 活动 9【测试】牛刀小试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 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 了验证假设A(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刚熄 灭时蜡烛周围还有燃烧残留的二氧化碳。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

15、上没有出 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B。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 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C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 设A B,因为:二氧化碳和水不能燃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基本操作训练 加深理解化学实验药品使用原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量筒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物、物理等学科实验中,曾学过本节课中的一些仪器,但由于教学要求不同,使学生

16、养 成了一些不良的操作习惯。本节应该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和对操作的规范性的要求,在技能训 练中,将语言指导与正确操作示范和纠正错误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3重点难点 重 点: 药品的取用 难 点: 药品的取用 量筒的使用 4关键点 教师的语言指导与正确操作示范和纠正错误操作相结合 5教学媒体 演示实验 、多媒体课件 6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7教学过程 7.1第二学时 7.1.1教学活动 活动 1【讲授】导课 提问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常见的化学仪器,这些仪器是怎样操作的呢?这节课我 们开始学习几种基本操作,先来学习“药品的取用” 活动 2【讲授】讲授新课 (一)药品取用的原则(讲授总结为主

17、) (1)“三不”原则:取用时不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2mL,固 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 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总结: 手不触, 嘴不尝, 鼻不闻, 取少量,剩不回, 不丢弃,不出室,放定器 活动 3【活动】讲授新课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储存:广口瓶 取用工具:药匙、镊子 取用方法:(边讲解边做演示实验) 1、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先使试管稍微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 纸条折叠成的纸

18、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 来。 总结:一倾、 二送、三直立。 2、把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或块状固体放入玻璃容器时, 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 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 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 缓滑到容 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底。 总结:一横、二放、三慢竖。 练习:学生活动 使用实验教师准备的器材和药品完成下列实验: 取用固体药品:往试管内加入粉末状固体(细沙)往试管中加入块 状固体(石灰石)。 活动 4【活动】液体药品的取用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 储存:细口瓶 取用:1、胶头滴管(量少) 教师边强调边演示 滴管悬空正上方,不可深入不可触, 取液不平不倒置,用后 清

19、洗方再用。 2、液体的倾倒(量多) 教师强调演示 瓶塞:倒放 标签:向着手心 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拿塞 倒放口挨口,缓慢注入签向手,取完上塞放原处。 3、量筒量取(定量) 强调:读数 量取液体的操作步骤: (1)、选择合适的量筒; (2)、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刻度 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滴加液体,直至视线和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学生练习: 指出存在问题,学生练习描述实验现象 取用液体药品,观察实验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剂 石灰石+稀盐酸(2 毫升) 活动 5【活动】小结 三、强调小结易错问题 1.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为什么不能平

20、放或倒置? 2.滴加液体时,为什么滴管要垂直悬空,不能伸入容器内? 3 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4.倾倒液体时,细口瓶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5.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6.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活动 6【讲授】板书设计 四、板书设计 1、药品取用原则 手不触, 嘴不尝, 鼻不闻,取少量,剩不回, 不丢弃,不出室,放定 器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或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一倾、二送、三 直立。 3、液体药品的取用 量少: 滴管悬空正上方,不可深入不可触, 取液不平不倒置, 用后清洗方再用

21、。 量多:拿塞倒放口挨口,缓慢注入签向手, 取完上塞放原处。 4、注意问题 活动 7【活动】课堂检测 1、某同学在实验时进行如下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为了节约药品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B、 在无用量说明时,液体取用 12 毫升,固体只是盖满试 管的底部. C、用手指沾取实验室中所用的食盐,品尝其味道. D、用过的药匙或镊子立即用 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2、正确量取 8.5 毫升的液体,应选用的合适仪器有( ) 5 毫升量筒10 毫升量筒15 毫升量筒胶头滴管 A、 B、 C、 D、 3、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 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

22、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12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肯定大于 6mlB.肯定小于 6mlC.肯定等于 6mlD.可能大于也可 能小于 6ml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学情分析 水是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的物质,所以学生对于水并不陌生,对于宏观水的特征,学生可 以叙述出来。但是,学生对于水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宏观现象,不会从微观方面去解释,缺乏微观 方面的微粒解释。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子基本性质的应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

23、1.1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运动的水分子 教学过程 一、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展示幻灯片,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1.分子的本身没有改变 2.能量的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间隔增大;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间 隔变小。) 3.分子的基本性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滴水大约有 1021 个水分子。 固液气 1.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 小不会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2.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的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的 间隔增大,由液态变成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

24、 液态。 分子很小,分子间存在间隔,总在不停地运动。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阅读教材 P22P23 了解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性质 属于物理变化 固:水分子有序排列,固定位置振动; 液: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自由运动; 气:水分子自由运动,自由地向空间扩散。 下列宏观现象中,吸收能量的有( );放出能量的有()。 溶解,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你能用分子知识解释上述变化吗? P23 活动天地 温度、压强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运动加快;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 二、水的天然循环 1.意义 2.植物对水的净化作用 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

25、资源的重新分配。 天然的污水处理厂 了解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的污染;农业上化肥、农药的污染;城市生活污水 的污染。 危害: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平衡;危害人体健康等。 认识水的天然循环观察 P24 活动天地 2-2 怎样防止水污染? 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达标排放;合理使用化肥、 农药;生活污水处理后达 标排放。 板书设计 一、水的三态变化 1.分子的本身没有改变 2.能量的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间隔增大。 3.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很小,分子间存在间隔,总在不停地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 种分子性质不同。 二、水的天然循环 1.

26、意义: 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2.植物对水的净化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3.了解什么是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并学会判断的方法。 4.初步认识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的物质。 2学情分析 水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之一,也是中学化学反应发生的主要场所。学生在第一节运动的水分 子中已经理解并掌握了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的微观实质,应该说学生已经有初步的微观概念, 以水的变化分析水分子的变化,有助于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微粒观,以便更深入的认识身边的 物质,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3重点难点 1.

27、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分子的变化。 2.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在合成中发生的变化。 2.理解什么是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4.1.2学时重点 理解并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在合成过程中的变化 4.1.3学时难点 结合水的电解和水的合成两个实验中的分子的变化,理解并从围观角 度总结出化学变化的实质。 4.1.4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导学案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水的合成过程并会运用分子观点解释其变化的实质。 2、初步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并

28、能对已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 分类。 3、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定义。 【自主完成】 观察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纯净的氢气在空 气中燃烧,火焰呈 色,烧杯内壁凝结有 ;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该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为: 【合作探究一】 尝试画出水的合成的微观示意图并从微观角度解释水的合成 的实质是什么? 【自主完成】 分析水的分解与合成这两个文字表达式,由此理解并掌握两个基 本反应类型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1)分解反应: (2)化合反应: 【跟踪反馈】 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吗?为什么? A、泥水过滤得到泥和水B、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

29、氧化汞加热后变成汞和氧气 【试一试】 由上题总结判断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方法? 【合作探究二】 在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分别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宏观上 微观上 变化类型 水的 电解 水的 蒸发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合作探究三】 在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 中,分子和构成分子的原子是否都发生了变化? 【当堂练习】 课后习题 1、2 【课后作业】 练习册 P21-22 第 2、6 题;综合应用部分:4、5、6、7 题。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30、,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能根据相对原 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初步掌握原子中的电子排布规律、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及符号。 过程与方法 逐步认识到用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来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会使衡量结果更接近常规的数据 范围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加深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培养 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关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内容比较抽象,虽然有了前面微粒相关内容的铺垫,但 仍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由于没有了宏观实验的辅助,学生们只能靠想象来

31、学习,学习方法出 现了较大的变化,因而需要老师借助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和形象的语言描述来帮助。 3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原子的结构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 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明白构成原子的这些粒子 是如何构成原子的,以及在原子中微粒之间存在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假说与模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图片 图表的分析讨论,增强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和交

32、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培养科学 素养 4.1.2学时重点 重点:原子的构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4.1.3学时难点 难点: (1)构成原子的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的运用。 4.1.4教学活动 活动 1【练习】复习旧知 一:温故而知新 1、水由()组成,1 个水分子由()构成。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水的()破裂为氢 () 和氧() ,该反应的文 字表达为: () ,可见,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反应中可以() , 而()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所以说()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 子。(提示:填“分子”或“原子”) 活动 2【导入】引

33、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即原子是化学变 化中的最小粒子。 那么抛开化学变化这一前提,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呢?对于原子 的结构的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整整一个世纪的研究和探讨。我们这节课就通 过重温科学家们的原子结构假说及实验推论,一起来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 活动 3【讲授】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一:原子的构成 (一)讲解:我们先看一下在原子论中所描述的原子, 1.道尔顿的原子认识 (1)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2)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结论:原子论的提出-原子是不可分的实心球 过渡:我们看到道尔顿认为的原子是坚实的不可

34、分割的实心球,然而英国的另 外一位科学家汤姆森在 1897 年发现了电子,并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电子是所 有原子的组成部分。向人们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 的原子模型。 2.汤姆森的原子认识 (1)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2)汤姆森的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 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结论:电子的发现-原子可分 过渡:那么原子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因为原子很小,我们无法把它打开来 看,我们今天就请来神通广大,能大能小的一个人物-孙悟空,让他把自己缩小 数亿亿倍,钻进原子的内部来一探原子的结构

35、。 3.了解卢毖福的原子认识 分析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有核(放视频) 实验现象: (1)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方向。 (2)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发生了偏转。 (3)甚至有极少数居于原子中心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思考: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做出怎样的猜测? 实验结论:在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的原子核。 板书: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有核 4.原子内部的空间“很大” 5.卢瑟福和查德威克先后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6.出示原子的模型 (二)板书:原子的结构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 质子的质量是 1.67210-27Kg 原子核(正电) 原子中子:每个中子的质量是 1.

36、67410-27Kg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 量的 1/1836 结论: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3)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三)观察表格,思考下列问题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氢101 氧888 镁121212 氯171817 碳 -12666 碳 -13676 碳 -14686 结论: (1)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2)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不同种原子,质子数不同 (4)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三.原子的特点 (1)质量和体积很小 (

37、2)原子之间存在间隔和相互作用 (3)总在不断的运动 教师提问:原子非常小,那它有质量吗? 展示:一个氢原子的质量:1.6710-27 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2.65710-26 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1.99310-26 Kg 讲解:这样小的数字书写、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好象用吨为单位来表示一粒米 的质量一样,用这样小的数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很不方便,能不能用一种化繁 为简的方法使原子质量好写、好记、好用呢? 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诱思:会计记帐通常用“万元”作单元,例如 5 万元记作“5”,不用画那么多“0”了。 像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很多,如商

38、店以“件”为单位记录当 天销售汽水的量,吃药的时候按片吃 交流讨论: 学生 1:用一个跟原子质量接近但比原子小的质量作为标准,拿原子的质量与它 相比,得数就变大了。 学生 2:所得的数字最好不要太大,这样用起来方便一些 投影出示:“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活动探究三: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原子种类原子种类质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氢氢1 10 01 11 1 碳碳6 66 66 61212 氧氧8 88 88 81616 钠钠1111121211112323 总结: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观察对比: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活动 4【

39、练习】课堂练习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的原子核和核外带_ 的电子构成,原 子核是由_和_构成。由于它们所带的电荷_ ,电性_,所 以整个原子_(填显或不显)电性。 2、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_;原子中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 _;不显电性的粒子是、质量 最小的粒子是_;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_。 3、 据报道,1994 年 12 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质子 111 个, 中子 161 个,则该元素核外电子数是_ 4、填表: 原子种类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H1 Mg1224 Fe2656 5、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0、 A、16gB、16C、2.65710-26kgD、16g 6、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通过核反应合成了核电荷数为 114、相对原子 质量为 289 的超重元素原子,该原子内质子数为(),中子数为 () ,核外电子数为()。 活动 5【活动】课堂小结 亲爱的的同学:请谈谈你的收获 活动 6【活动】板书 一、原子结构发现史 1、原子论的提出-原子是不可分的实心球 2、电子的发现-原子可分 3、a 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有核 二、原子的结构 质子(正电) 原子核(正电) 原子 中子(中性) 电子(负电 )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3、原子核在原子中占的体积很小

41、 三、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活动 7【作业】课后作业 1.在原子的组成中,()带正电, ()带负电,中子不带电。电子绕着() 做高速运动。电子占 据 原 子 的 绝 大部分体积,() 集中原子的主 要质量。 2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原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中不存在电 荷.因而原子不带电 A.B.C.D. 3、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

42、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4、原子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 A .质子、中子B .中子 C .质子、中子、电子D .质子、电子 5.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 A 中子数B 电子数 C 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 原子量 6.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7、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D、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相互结合成分子 8.原子(普通的氢除外)的原子核是() A 由电

43、子和质子构成 B 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 不能再分 9.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 A 原子B 分子C 电子D 原子核 活动 8【活动】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原子进行讨论,教材中首先安排了对“分子能否 再分”进行讨论,然后又对“原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最后讨论原子的质量及相 对原子质量。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原子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只能是带 来或多或少的机械记忆的成分,较深入的理解和较熟悉的运用还要在今后的教 学中不断地复习、巩固、加深、提高才能达到。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

44、物质的微观构成。 2.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章教材中所见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归类,建立元素的概念,顺势给出了表示 元素的一些符号,这样把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和抽象符号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易于学习和掌 握。 3重点难点 元素的概念和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 1【讲授】元素 一、元素 引导学生观察、拆分模型,将相同的原子分别放在一起,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 起需要给这一类原子一个统称的认识,顺势概括出元素的概念。 1.元素概念 结论 1:原子在形成离子的过程中,原子中的电子数会发生改变,而原子种类及原

45、 子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变; 结论 2:XYZ 是同一类原子,但是是不同种原子,因为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 不同; 结论 3:同一类原子,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不同只影响原子质量,不影 响原子种类. 2.表示 (1)书写 在认识元素概念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元素符号。 结论 1:不同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结论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质子数 (2)意义 结论: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以表示原子的个数 活动 2【导入】三、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原子 元素 区别 涵义 1、具体微粒; 1、是微粒的总称; 表示法 2、既讲种 类,又讲个数; 2、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适用范围

46、3、用于从微观角度描述分子 的构成或物质的构成。 3、用于从宏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 联系 元素的概 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元素与原子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原子的核电荷数(即 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或电子秤)、量筒等仪器。 2. 学会物质的称量、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和仪器的洗涤等实验技能。 3 通过称取一定质量物质或量取一定体积液体,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1 托盘天平的使用;2 量筒的使用; 3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难点:托盘天平和量筒使用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

47、动 1【导入】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师生互动 活 动 意 图 【创设情景】 【师】: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一)的学习,我们应如何取用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呢? 【生】: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 【师】 :在进行实验时,有时我们需要准确知道某固体的质量和液体的体积,本节 课我们就从量的方面认识如何取用固体和液体?(板书: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二) 通过提问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然后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进一步认识药品的 取用。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师】:下面我们先共同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强调重难点。 多媒体出示: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初步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或电

48、子秤)、量筒等仪器。 2. 学会物质的称量、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和仪器的洗涤等实验技 能。 3 通过称取一定质量物质或量取一定体积液体,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生】:默读、识记学习目标。并初步了解本节课重难点。 自主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提出问题 指导自学】 【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5254 页,基本技能训练(二)要传授给我们哪些技能? 【生】:自主学习课本,5254 页。对本节课知识点有大致的了解。 指导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本节所要讲述的问题有初步的了解。为本节的学习做到 初步了解。 【精当点拨,释疑解难】 一、物质的称量: 1 托盘天平(

49、或电子称)使用 (一)【分解练习】 展示托盘天平: 【自主探究一】 【师】:根据天平实物,阅读课本 52 页,回答以下问题。 1 观察小组内的托盘天平,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2 托盘天平使用时步骤称量前:称量时:称量后 3 如何读数? 【生】:结合实物,阅读课本 52 页天平的使用。找出问题的答案。 1 结构: 1-底座;2-托盘架;3-托盘;4-标尺;5-平衡螺母;6-指针;7-分度盘;8-游码;9- 横梁 2 称量步骤:称量前,称量时,称量后注意事项. 3 托盘天平的读数 【获得结论】: 托盘天平的使用: 1 构造: 2 步骤:称量前:先调平.(左偏(平衡螺母)右旋) 称量时:放置:左物右

50、码, 添加砝码顺序:先大后小, 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归盒,游码归零。 3 读数:物质质量=砝码+游码 同学们交流讨论: (二)【模拟练习】 【师】:仔细观察托盘天平,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托盘天平的构造 1 托盘天平是由组成。 2 托盘天平一般能准确到克。 3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为什么将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如果称量物 放在右盘,会出现怎样的误差? 4 称量时,为什么不能将称量的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应该如何操作? 【生】:分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20.1 克;3 移动游砝等于增加砝码 物品质量=砝码+游砝;放反了,砝码=物品质量-游砝。所以会偏大。4 很多药品 有腐蚀性或易潮解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