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在熟读的过程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谁来分享一下你都去过哪些好 玩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游览一处风景名胜。它是一座“楼” 。这座楼跟我们平时看见的高楼大厦可不一样,它可是有着两千多 年的历史呢,是我国的四大名楼之一。它有一个好听的名
2、字叫 “鹳雀楼”。(画简笔画“楼”,并板书“鹳雀楼”) 你们知道四大名楼都有哪些吗? 学生汇报。师生一起欣赏四大名楼。 师:鹳雀楼在我国的山西省永济县,这个名字有些特别,你知 道是怎么来的吗?(学生猜测并汇报) 教师讲解“鹳雀楼”名字的由来。 师:这座楼依山伴水(画简笔画),是个赏景的好地方。在两 千多年前,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来到这儿,把 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成了一首诗登鹳雀楼(补充完整课题) 谁来读读课题? 师:“登”是一个动作,它是什么意思?(攀登、爬)读时在 “登”后稍微停顿一下。 师范读课题,学生跟读,并指名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这是一首有
3、名的诗,你们能读好吗? 学生自由读诗。 生读,师评议。 2.去掉拼音读。 3.出示停顿,师范读,学生跟读后指名分句读。 听录音,生小声跟读 师:谁能带着题目读一读? 生读。 生配乐齐读。 4. 师:想和老师一起读吗?(师领读登.) 5. 课中休息:听古诗新唱,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三、精读课文,感知诗意。 1.师:写景的诗就是一幅画,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随大 诗人王之涣一起登上鹳雀楼。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此时此刻都看 到了哪些美景? 学生汇报(山、黄河、太阳.),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 画简笔画。 2. 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悟 出重点词语的意思。并指导朗读 3.
4、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4. 情感升华:从诗的最后两句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 练习:说一说这些词的意思。 6. 挑战背诵。 四、课堂拓展,情感升华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登鹳雀楼这首千古传诵的诗 篇,你们脑袋里面有了怎样的画面?拿起画笔画下来吧! 播放音乐,学生作画。 2. 展示学生画的画,给予表扬与鼓励。 五、课堂小结,下课。 同学们,上午好同学们,上午好同学们,上午好同学们,上午好 黄河 依然 尽力 欲望 云层 高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 两千多年前, 唐代有位著名的 诗人叫王之涣, 他登上这座鹳雀 楼后,看到夕阳 西下,滔滔的黄 河水滚滚流向大 海,诗人感慨万 分,写下
5、了这首 千古传诵的诗篇: 登 鹳雀楼。 登鹳雀楼 鹳雀鸟 鹳雀楼 在山西省的永济 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 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 面,所以人们就把这座 楼叫做鹳雀楼。这座楼 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 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 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 的风景名胜。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dn un qu lu bi r y shn jn hun h r hi li y qin qin l m n shn y cn lu 我会读 登鹳雀楼 唐 . 王 之 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我会读 登鹳雀楼 唐 . 王 之 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 / / / 我会读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上鹳雀楼,你看见了什么?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 流。 品读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 这两句包含了 “要想看得 远 ,必须站得 高 ” 的道理。 我来挑战我来挑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