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白简介 (701年762年) ,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是唐李白代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 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 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 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 ,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 。 创 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 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当 时李白“仗剑去过,辞亲远游”,在离开在离开 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 诗。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 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
2、是 故园之月。 诗人行踪诗人行踪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 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展开 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 理解诗句 注意下面词语意思,用自己的话把诗 歌的意思说出来。 1.峨眉山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半轮秋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3平羌平羌(qi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4.发发:出发。:出发。 5.清溪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n)为峨眉山附近。)为峨眉山附近。 6.三峡三峡:指长江瞿塘峡、
3、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 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 ,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7.君: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8.下下:顺流而下。:顺流而下。 9.渝州渝州:今重庆一带。:今重庆一带。 诗歌大意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我离开清溪直奔三夜间乘船出发,我离开清溪直奔三 峡。峡。 以后想你却难相
4、见了,恋恋不舍去以后想你却难相见了,恋恋不舍去 向渝州。向渝州。 品读鉴赏品读鉴赏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诗歌,它为什么 赢得人们喜爱呢?请同学们欣赏书法作品 ,并思考: 诗人借助哪些事物来构成诗歌的图画的?诗人借助哪些事物来构成诗歌的图画的? 这个画面呈现的情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个画面呈现的情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 你在诗歌中体会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你在诗歌中体会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 书法欣赏书法欣赏 读图诵诗读图诵诗 鉴赏指导鉴赏指导 欣赏古典诗歌,需要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所谓欣赏古典诗歌,需要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所谓 “意意”就是情意,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所谓就是情意,指诗
5、人主观的思想感情;所谓 “境境”就是境界,指诗歌的艺术画面。就是境界,指诗歌的艺术画面。 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始终所描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始终所描 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 艺术境界。艺术境界。所以欣赏诗歌的意境大致从下面两个所以欣赏诗歌的意境大致从下面两个 角度来领悟:角度来领悟: 这首诗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首诗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事物?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事物?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 境界?境界?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资料:李请同学们搜集资料:李 白还
6、有哪些描写月光的诗句白还有哪些描写月光的诗句 呢?尝试用学到的方法理解呢?尝试用学到的方法理解 诗歌中的意境。诗歌中的意境。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诵读诗歌,了解诗人李白的创作风格和生平简介。 2 理解峨眉山月歌的内涵和品味这首诗歌的意境。 3 初步了解诗歌赏析的途径和方法。 重点: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涵。 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创作尝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峨眉山月歌 ,这是我 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李白青年时候的作品。古人有游学之说,就是离开家乡到不 熟悉的环境里增加学识见闻。少年李白就已经周游蜀地;二十五岁这一年,李
7、白胸怀“四方之志” ,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 这次离家远行,他要去向哪里?又有什么样的情怀呢?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诵这首诗。 二、朗读指导: 1 初读本诗,要注意两个字音:羌( ) 渝( ) 2 七言绝句的朗读,我们可以按照这个节奏:XX / XX / XXX, (指一位同学 按照此节奏朗读一遍。 ) 或者按照这个节奏:XXXX / XXX, (指一位同学按照此节奏朗读一遍。 ) 3 师生按照后一节奏,齐读一遍。 三、了解李白 1 生生交流。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成就的顶峰,而唐诗创作成就中人们又 首推李白和杜甫,他们被后人并称:“李杜” 。对于李白,同学
8、们都有哪些了解 呢? (课堂就李白的生平、诗歌、传说等,做广泛的交流) 2 师生交流。老师也选择一二做了梳理。 (播放课件李白简介) 四、整理把握 1 创作背景 介绍:这首诗创作于唐开元 12 年,时逢盛世,25 岁的李白风华正茂,初 次远离蜀地,想来也是一位怀有理想抱负的热血青年,渴望更广阔的天地。 2 标题理解 点拨:诗歌标题:“歌” ,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例,一般以“歌”为名的诗, 都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峨眉山” ,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代称,李白是蜀人, 故峨眉山月也是“故园之月” 。 3 理解诗句 提出学习任务:请结合诗文的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目标:用自己的语 言说出诗文的内容。注
9、意用词典雅,语句优美。 (1) 生生交流作品 (2) 师生交流,播放教师解读文字课件。 4 诗人行踪 提问:在对诗句的研读中,有没有发现诗人此番远行的路径?(什么样的 时间,从哪里出发,要去向哪里?) (1) 学生讨论,探究并交流成果。 (2) 教师课件展示: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 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 旅图 。 五、作品欣赏 体会:这首诗流传广泛,深受人们喜爱。播放课件展示: 1 书法艺术欣赏 这首诗成为很多书法艺术家的创作题材。 2 音乐艺术欣赏 这首诗也受音乐家的青睐,为之谱曲传唱。 六、品读鉴赏 (一)引导:前面提到,以“歌”为名的诗,多具有
10、强烈的感情色彩。请同 学们斟酌: 1 你在哪个诗句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情感? 2 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学生思考,探究,并交流。 教师指点,引导和评价。 分析: (1)前两句景物描写,诗人“望山、望月、望月影、望江水” ,寓情于景, 含蓄委婉的表达了流露出恋恋不舍之情; (2)后两句叙事,交代了行踪,也直白地道出“思君”二字,直抒胸臆,强 烈的表达了对故园的情感; (3)后两句中, “发” “向” “下”三个动词,也表达出诗人渴望更广阔的天地 去闯荡的豪情壮志,充满对未来施展抱负的憧憬。 所以,这首诗歌里诗人的情感是很复杂的。一面是依依不舍,一面又义无 反顾。 (二)点拨:(课件展示)
11、欣赏古典诗歌,需要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所谓“意”就是情意,指诗人主 观的思想感情;所谓“境”就是境界,指诗歌的艺术画面。 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始终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 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所以欣赏诗歌的意境大致从下面两个角度来领 悟: 这首诗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事物?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七、能力拓展 探讨诗歌的结构形式,结合“研学之旅” ,学写一首七言绝句。 1 指导:绝句短小精悍,便于模仿。观察这首诗,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叙事, 核心的思想感情是思乡恋乡之情,这是一种。李白的另一首时赠汪伦 ,同学 们也很熟悉,回想内容,我们发现,那首
12、诗的结构恰恰相反:先叙事,后抒情, 这又是另一种。 “研学之旅”刚刚结束不久,同学们记忆犹新,请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把自 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 学生尝试创作。 3 师生交流作品。 (附教师:“久居池塘思大海,常念脱笼得自由。今日小 别双亲去,才在心中感恩宠。_ 赠“游学生” ) 八、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资料:李白还有哪些描写月光的诗句呢?尝试用学到的方法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结束语:李白的人生之旅就此翻开新的篇章,我们的学习之旅就要告一段 落。希望这节课能有助于同学们提高对古代诗歌艺术魅力的领悟能力。让我们 一起来做一个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的人。 教学反思: 李白的这首诗流传广泛,其内容并不
13、深奥。教学设计想立足于这首诗,第 一层上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形成对李白的更深入的了解。第二层上,增加对于 古代诗歌的感悟能力,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第三层上,有感而发,尝试一下 七言绝句的创作,挑战自我,增加成就感。 课堂教学来看,是达到预期目标的。恰当的引导就能让学生找到赏析的路 径,把握诗歌的意境之美,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在第三个层次上的尝试,学生 的表现也不俗,有完整的作品呈现,获得全班同学由衷的掌声。在教学的环节 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都有参与,并拿出自己的作品,在生生交流 的基础上,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作业和结束语 的设计,是想把学生引向更大的学习空间。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