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教教 材材 分分 析析 诫子书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修身立志的 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 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以“读”贯穿课 堂始终,采用朗读、猜读、品读方法,体会情感,把握主旨,从中获得深刻的哲 理和精神的力量,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诫”、“夫”、“遂”“淫”“励”、“明志”、“险躁” 等文言词语。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 3品读课文,体会父对子的殷殷期望和作者深刻的人生理念。 重难点重难点 1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理清
2、文章的思路。 2品读课文,体会父对子的殷殷期望和作者深刻的人生理念。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流程及内容教学流程及内容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1. 三国演义中被誉为“千古良相”的 是谁?说说你知道的诸葛亮故事。 教师引导:(诸葛亮不但是一位智者, 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 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书 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 智者的谆谆教诲。 学生听讲解,回答。 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一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2解题诫子书 (诸葛亮在54岁临终前写给儿子的诫 言。) 学生勾画注释,教
3、师补充 二、二、 诵读课文诵读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学生点评 要求:读准字音。 2. 指名再读课文,学生点评 要求:注意停顿。 3.师点拨,屏幕出示需要注意的字音和 朗读节奏。 4.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注意语速语调的 变化。 5.学生齐读。 1.学生朗读、点评 2.学生作答,做好批注 。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 。 1.朗读课 文,培养语 感。 2.为理解 课文做好准 备。 三、三、 翻译文意翻译文意 1. 学生结合文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 圈画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3. 学生逐句翻译文意,教师点拨、讲解和 归纳。(提示:放在具体的语境中) (方法:简化注释、变单为双) 1.学生对照
4、注释,口译 课文 2.圈点勾画并提出疑难 字词,交流解决。 1. 积累本文重 点的文言词 语 2理解文章 的大意。 2 四、四、 理清思路理清思路 1 .本文是一封家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对儿子进行教诲和劝慰的? 提示:抓住标志性的词“夫” (板书:修身、治学和惜时) 2 本文阐述“志、学、才”关系的是哪两 句?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ppt展示 (板书:“静”字) 3. 诸葛亮在临终前写这封家书,意图是什 么? (预设:告诫儿子要励志勤学、修身养 性,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 惜光阴。) 1学生思考,根据自 己理解作答。 2. 学生在书上做好批注。 1. 把握文章写 作的脉络。 2 .
5、体会作者的 情感。 五、五、 品读感悟品读感悟 过渡:诫子书流传至今已1700余 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全文只有短短8 6字,却字字珠玑,意蕴深刻。 你最喜欢文章哪一个警句?谈一点你 理解或获得的启发。 (教师引导赏析志存高远的名句) 1.学生思考,合作交流 。 2.结合生活实际,谈自 己的启示。 启迪心智 深化体会 六、六、 本课小结本课小结 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 书修身,静心养德,既有慈父的殷殷期 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 ,愿这些经典的语句伴随我们大家行走 一生。 七、七、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1识记文下注释 2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学
6、生课后完成作业。 积累自励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诫子书 诸葛亮 修身修身 正正 静静 治学治学 反反 惜时惜时 观课观课 议课议课 思考思考 淡泊明志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宁静致远 3 1 诫子书诫子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和后记和后记 诫子书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篇文章短小 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 情。 为了让七年级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我是按照“朗 读文意品悟生思”的模式来执教这节课的,整个课堂中都以“生” 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和收获是本节课的主要立足点。 前期也做了一些准备,从教学流程来看,较好地完成了
7、教学任务,解题和 朗读和分析结构环节较为顺利,采用以“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切入口,听读, 诵读,齐读,通过反复地读,教给学生朗读文言文的方法,即读准字音和节奏, 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让学生能够自然成诵,学生课堂活动较为踊跃,原因 主要是教学设计比较科学合理,逐步逐层深入,从“朗读”到“基础”再到 “延伸”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理解结构要从文眼或标志性的字入手,本文抓一个“静”字,让学生找到 本文的基本观点,弄清文章从修身和治学两个方面入手,即总的要求是静以修 身,俭以养德。抓住一个“夫”字,理清文章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谈修身 方法,即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第二层次求学方法是宁静求学,立志
8、成学,并 理解文中对于“志、学、才”三者的关系;行为要求是切忌淫慢,防止险躁, 从反面说明“宁静、淡泊”的重要性,最后告诫儿子要惜时,奋发有为。此环 节,教学思路清晰,问题设计有坡度,有助于学生把握文言文的结构。 当然,在翻译文意环节,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不够。在上课之前,我布置 了预习题,希望学生能对照注释,疏通文意。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此环节花的 2 时间较多,采用对照注释的方法翻译课文,七年级学生难度依然较大,在学生 读不懂文意的时候,对于简单的问题如字词的解释,学生在回答的时候都会畏 畏缩缩的,生怕自己的答案是错的。于是,此环节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教学生 译文意的方法不多。 品悟环节,我希望
9、学生可以通过这篇课文中的一些警句名言,通过品析获 得一些启示,帮助学生能明白一些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些看法。所以中间 穿插了有关诸葛亮父子历史背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 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和情趣。在学习的路上可以少些辛苦, 少一些内心的负担,多一些这个年纪应该有的快乐。或者说,我希望他们能体 会一种恬静的生活方式,能在这样的喧嚣浮华的社会里活得真诚些、自由些、 洒脱些,因此,整节课文化气息较为浓郁,教师能准确而深刻的诠释。可是, 可能由于“导”的还不到位,或者七年级学生理解层次达不到,部分同学不能 动起来,不能“赏”出亮点,“赏”出水平,导致气氛不够活跃,对
10、文章中富 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领悟不够到位。 另外,课堂上小组运用不够成功,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考虑的时间讨论,老 师讲解的内容仍比较多,显得有些强势,这样学生显得有点弱势,少数问题学 生没有理解透彻,节奏有点快,教师授课有激情,有方法,今后上课可能需要 更从容、更淡定。 1 诫子书课堂实录 师导入:三国演义中,被誉为“千古良相”的是谁? 生:诸葛亮 你们知道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吗? 生:草船借箭 生:三顾茅庐、 生:赤壁之战 空城计 师补充: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等 师: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他是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
11、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 儿子的家信诫子书 ,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板书:诫子书 我们看这个题目, “诫”是什么意思?生:告诫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生:文下注释, 诫“诫”告诫、劝勉, “子”是诸葛瞻,题目的意思是告诫自己的孩子诸葛瞻的 一封家书、家信。这封书信是诸葛亮在 54 岁临终之前写给孩子的诫言。 师:文章同学们预习了没有,读了没有?请同学来读一读 指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生:朗读课文 师:哪一个同学听出来,字音里有错的? 生:夫读第二声,句首发语词读第二声 师:PPT 展示重点字词的字音。 夫(f) 淡泊(b) 淫(yn)慢 遂(su) 庐(l) 师:仅仅读准字音
12、还不能算读对,还要读准节奏,下面再请一个同学来读读, 读准节奏,请同学举手。 生:读 找学生点评(停顿方面)。 师:你告诉老师,你课下读了几遍?生:两遍。文言文读两遍够不够,不够。 请同学评价读的情况 生:读得没有间断。 生:有点紧张。 师:停顿的时间过长。PPT 屏幕出示朗读节奏,学生在书中记录。 师:停顿的地方,时间稍稍停顿一点,它比逗号的时间要短。 老师示范朗读 生:学生齐读 师:我们看最后一句的标点符号是感叹号,那么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生:齐读最后两句。 在家信中寄语自己的孩子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家教育的一种方式,那么,本文是 父亲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那么在读的时候,怎样把父亲对儿子的殷切
13、期望和 望子成龙的感觉读出来,怎么表达出来,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整体的 语速慢一些,要表达父亲的期望和教诲,语气还要轻一些。 生:自由朗读 1 分钟. 下面请同学来示范一下,可以选读一至两句,哪个同学来示范一下? 生:示范朗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两句,你告诉老师你在读 的时候,你注意了什么?生:停顿和语气 师:如果让你选择有一处要重读的话,你选哪几词? 生:明志和致远 2 师:读得很好 生:齐读 那么会读了,读懂了吗?接下来,对照文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要求直译。有 些教辅资料都是意译的,如果让你去找对应的字词的意思,就找不到了。等下 请同学来翻译,并把有疑惑的字词圈划出来。
14、开始。 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巡视察看。 师:有没有问题 生:夫 师:这个应该不应该成为问题? 生:不应该,因为文下注释有。 师:有没有文下注释没有,你又不理解的? 生:遂 师:遂的意思是终于、于是 生:悲, 师:悲惨的意思吗? 师:对,悲伤的 下面来疏通文意,老师示范两句,接下来请同学翻译。 师:示范翻译第一句,老师把单音节词变成了双音节词 如:修,修养;俭,节俭,德,品德;志,志向;学,学习;才,才干。 因为古人习惯用单音节词来表达意思,这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接下来请同学 继续翻译。 请同学逐句翻译,老师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句子意思的翻译。时间 4 分钟 老师强调,一定对照文下注释,翻
15、译文句。 引导学生根据文下注释翻译,简化注释。老师给学生一点时间看文下注释。 展示 PPT,教师讲解古今词语的差别。 慢 险 治 穷 师:这篇课文是一篇家书,PPT 展示问题 1.那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儿子进 行教诲和劝慰的? 生:从君子学习和珍惜时间 师:看课文开头,教君子如何做人,叫修身。 老师教大家一个方法,看文言文中的标志性的词语, “夫” ,句首发语词,引领 作者要阐述的意思,再看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生:两次) ,第一个“夫”管到 哪一句,生答,管到“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第二个“夫”管到哪一句?生 答“险躁则不能治性” 师:那么,文章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三层意思,下面分别从文中的
16、 三层意思中 找关键词。 第一层里,找“修身” ;第二层,找“学习” ;第三层“惜时” (板书) 把修身立学放在首位,修身立德是第一位的,德是做人的根本。那么,如何修 身呢?看文章。 哪一字? 生:静、俭。读第一句,如果不这样呢?会怎样呢?文中哪一句话? 生:齐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师:先这样说,叫正面;然后再从反面来论述的,正反两面来说的。 (板书:正 反) 师:看第二层,找哪两句 PPT 展示问题 2 本文阐述“志、学、才”关系的是哪 两句?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 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志” “学” “才” ,这一段也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讲
17、的,那 么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略 师: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而立志是成才成学的前提和基础。志的培养依赖修 身、立德。换句话说,一个人只有确立远大的志向,确立目标,才能静下心来, 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实现目标。 无论在教修身还是治学,作者处处在紧扣一个字,哪一个字?重复出现的一个 字。 生:非(师:不是的意思) 生:志 生:“静”什么意思?(板书:静)宁静专一,屏除杂念和干扰,成才成学都 要保持“静” ,成功离不开一个“静” ,那么失败呢?失败归结于一个“躁”字。 看注释, “躁” ,险躁,轻薄与上文的“静”相对。 PPT展示3. 诸葛亮在临终前写这封家书,意图是什么?要表达对儿子什么情感,
18、 师提示,我们可以对照板书 生:希望儿子修身养德,淡泊宁静处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生: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师:修身之大忌在于一个“躁”字,急躁、浮躁、暴躁和烦躁 PPT展示告诫儿子要励志勤学、修身养性,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 惜光阴。 ) 过渡:诸葛亮是蜀国的丞相,蜀国后期,国势衰颓,忠心耿耿的诸葛亮多么希 望儿子快点长大,成为国之栋梁,那么长大后的诸葛瞻是否能如父所愿呢?是 否记住了父亲留给他的这段家信呢?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PPT出示资料: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子孙, “善政嘉事” , “美声溢誉” ,其子 诸葛瞻多才多艺,17岁即被后主刘
19、禅召为驸马,37岁便和儿子诸葛尚战死沙场, 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 诫子书流传至今已1700余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全文只有短短86字,却 字字珠玑,意蕴深刻。你最喜欢文章哪一个警句?谈一点你理解或获得的启发。 或者说我喜欢某一句,我要送给同学。 PPT展示示例: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我明白了在学习上不能心浮气躁,要“坐得住,静得下” 。 教师重复问题,学生合作讨论。 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人只有不图淡泊名利才能明确 目标。 师:如果一天到晚,想着蝇头小利,你就不能明确人生目标。 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
20、干,不志向就不能 成就学习 师:同学们,注意!刚才这位同学其实是把这个句子翻译了一下,而老师是让 你谈一点启示或收获。 生:“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学习不能急躁,要以平静的心态来 学习。 师:嗯,一个人过于懒惰放纵,过于放松自己,一个人就会导致精神颓废。 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给你的启示? 师:还有哪些,同学们,肯定有一些同学有好的答案,还没有展示。 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我们只有一直努力学习,才会有所成就, 4 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如果老师选这样一句,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要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年华,抓紧时间学习,不蹉跎岁月。 如果老
21、师再选这样一句, “非志无以成学” ,带有一个“志”字的, 你们明白了 什么? 生:没有远大的志向,就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学业。 师:一个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才可能确立一番事业。从小要有远大的志向,这 让我们想起了谁?想起周总理什么? 生:在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师:这则诫子书不仅后人交口称赞,据说作者自己甚为自得,千百年来备 受推崇,其中有两句,至今仍被许多人作为座右铭悬,挂在屋室里,你们知道 是哪两句? 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师: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不受外界诱惑,这样才可能树立远大的志向。这里 说,不受于功名利禄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为了将来
22、更大的作为; 不是说一个人要消极避世,而是要修炼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师:那么,同学们,诸葛亮是不是这样做的?是的,在做蜀汉的丞相之前,一 直长期隐居山林,长期躬耕于南阳,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为蜀汉出了很 大的力气成了一代名相。 我们齐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PPT展示教材中艺术字 再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师:一个“静”字,告诫我们同学,在今后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要坚守内心的 那一份平静。 小结: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愿这些经典的语句伴随同学们 行走一生。 下课。 诸葛亮诸葛亮 你知道他有哪些故事吗? 千千 古古 良良 相相 夫夫(
23、f) 淡泊淡泊(b) 淫淫(yn)慢慢 遂遂(su) 庐庐(l) 读准字音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读准节奏 1.夫夫/ /君子君子/ /之行之行, ,静静/ /以修身以修身, ,俭俭/ /以养德以养德。 2.非非/ /淡泊淡泊/ /无以无以/ /明志明志, ,非非/ /宁静宁静/ /无以无以/ /致远致远 。 3.淫慢淫慢/ /则则/ /不能不能/ /励精,险躁励精,险躁/ /则则/ /不能不能/ /治性治性 。 4.年与时年与时/ /驰,意与日驰,意与日/ /去去。 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 1.慢慢 古:古: 今:今: 懈怠懈怠 速度低、缓慢速度低、缓慢 2.险险
24、古:古: 今:今: 轻薄轻薄 危险危险 3.治治 古:古: 今:今: 修养修养 治理治理 4.穷穷 破旧、简陋破旧、简陋 不富裕不富裕 古:古: 今:今: 1.1.本文是一封家书,作者是从哪几本文是一封家书,作者是从哪几 个方面对儿子进行教诲和劝慰的个方面对儿子进行教诲和劝慰的 ? 修身、治学和惜时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2.2. 全文阐述全文阐述“志、学、才志、学、才”关系的关系的 是哪两句?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是哪两句?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 关系:以静求学,以志成学,以学广才,三关系:以静求学,以志成学,以学广才,三 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志是成才成学的前提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志是成才成学的
25、前提 和基础,而志的培养又依赖修养道德,修身是和基础,而志的培养又依赖修养道德,修身是 成才的关键。成才的关键。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3.3.诸葛亮在临终前写这封家书,意图是诸葛亮在临终前写这封家书,意图是 什么?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 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诸葛亮诸葛亮54岁临终遗嘱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掘棺材之地, 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留给子孙的 财产只有桑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株,薄田15公顷。公顷。 相关资料相关资料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子孙,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子孙,“善善 政嘉事政嘉事”,“美声溢誉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多,其子诸葛瞻多 才多艺,才多艺,17岁即被后主刘禅召为驸马岁即被后主刘禅召为驸马 ,37岁便和儿子诸葛尚战死沙场,为岁便和儿子诸葛尚战死沙场,为 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深为后人传诵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 你最喜欢文章哪一个警句?你最喜欢文章哪一个警句? 谈一点你理解或获得的启发。谈一点你理解或获得的启发。 示例: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我明白了在学习上不能理由:我明白了在学习上不能 心浮气躁,要心浮气躁,要“坐得住,静得下坐得住,静得下 ”。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