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ZIP , 页数:0 ,大小:382.63KB ,
文档编号:1777449      下载积分: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777449.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小黑)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ppt课件-(含教案+素材)-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810d3).zip)为本站会员(小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ppt课件-(含教案+素材)-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810d3).zip

1、1 夜雨寄北导学案 一、导标明学一、导标明学 1品读诗句,体会诗歌深蕴的思想感情。 (重点) 2诵读诗句,欣赏诗歌借景抒情,回环映照的艺术手法。 (难点) 二、导案预学二、导案预学 (一)一读诗歌,诗懂诗句意思。 1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君问归期未有期 (2)巴山夜雨涨秋池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却话巴山夜雨时 2理清诗歌的思路,尝试用散文的语言翻译描述每句诗内容,语言尽量优美。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二)二读诗歌,感悟情感手法。 1诗人及背景简介 李商隐(约 812 年或 813 年约 858 年) ,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

2、溪生,祖籍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 。他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 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 有的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当时李商隐在巴蜀的一个州府(今四川三台县)做幕僚,妻子却在北方的长安居住, 两地分居,长期不能相聚。这首诗大约是其收到妻子来信后所作,作为寄给北方妻子的复 信,故称“寄北” 。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此诗题即作“夜雨寄内” 。 2品读全诗,结合全诗思考 (1)想象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 心绪,这种心绪是通过 表达出来的。 (2)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

3、 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 (3)预习质疑,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并摘要如下: (三)三读诗歌,把握节奏,用/线标出每句的朗读节奏,并背诵全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导问探学三、导问探学 (一)理解诗句,感知内容 1检查交流“导案预学”中第 1 题。请同学们以李商隐的口吻,用散文的语言完整地 解释讲述一下李商隐给妻子回信的内容。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披文入情(即从文章的语言入手,探讨作者在作品中的情感) ,体味情感 1第一句叙述,短短的一句七言中,竟用了两个“期”字,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第二句写景,其中的一个“涨”

4、字,含蓄隽永,历来为人所称道,如果换成“满” , 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异? 3第三四句想象, “巴山夜雨”再次在诗中出现,内涵是不是和前面的一样?重逢出 2 现有什么作用? (三)因声求气(依据诗歌的声律,如节奏、平仄、押韵等,来探求诗的精神) ,吟咏 诗韵 【提醒】节奏押韵、语气轻重、语调缓急等方面。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格律(仄起平收韵)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四、导练评学四、导练评学 1理解性默写。 (1) 夜

5、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 。 (2)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 。 2阅读李商隐的两首诗,完成题目。 夜雨寄北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竹坞(w):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水槛(jin):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 指骆氏亭。迢递:遥远的样子。重城:一道道城关。秋阴不散霜飞晚:秋日阴云连日不散, 霜期来得晚。 (1)本诗是怀友诗,为什么结尾要写“枯荷听雨声”?(3 分) (2)探讨

6、两首诗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手法有什么异同。 五、导思慧学五、导思慧学 1尝试阅读有关李商隐的诗歌书籍。 2拓展练习,中考链接。 【甲】夜雨寄北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李商隐芙蓉楼送辛渐李商隐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辛渐:王昌龄的朋友。平明:黎明。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 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1) “巴山夜雨秋涨池” “寒雨连江夜入吴” ,这两句中写“雨”有什么作用?(2 分) (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

7、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甲】诗中 “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 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 的志向。 (4 分) 执教:高邮市南海中学 纪来华 李商隐 导标明学导标明学 1品读诗句,体会诗歌深蕴的思想感情。 2诵读诗句,欣赏诗歌借景抒情,回环映 照的艺术手法。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 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祖 籍 怀州河内。他 诗作文学 价值 很高,他和 杜牧合称“ 小李杜 ” ,与 温庭筠合称为 “ 温李” , 其诗构思新奇,风 格秾丽, 尤其是一 些爱情诗写得缠绵 悱恻,为人传 诵,但 有的过 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诗人简介 导

8、案预学导案预学 背景简介 导案预学导案预学 当时 李商隐在巴蜀的一 个州府(今四川三 台县) 做幕僚,妻子却在北 方的 长安居住,两地分居,长 期不能 相聚。这 首诗大约 是其收 到妻子来信后所作 ,作为 寄给北方妻子的复 信,故称“ 寄北” 。 导问探学导问探学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 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理解诗句,感知内容。 何时, 哪一天 回头说,再 说,追述 / / / / / / / / / / / / / 却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 弃置身。 形容深 夜秉烛 长谈。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

9、 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请同学们以李商隐的口吻,用自己的语 言完整地讲述一下李商隐给妻子回信的内容。 导问探学导问探学 【示例】 你问我什么时候归去,我也无法确定哪一 天是归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涨满 了秋天的池塘。何时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 下和你一起剪烛,彻夜长谈,追述今夜巴山夜 雨时,互相思念的情景。 (一)理解诗句,感知内容。 导问探学导问探学 (二)披文入情,体味情感。 1第一句叙述,短短一句七言中,竟用 了两个“期”字,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第二句写景,其中的一个“涨”字,含 蓄隽永,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体会它的妙处。 3第三、四句想象,“巴山夜雨”再次在 诗中出

10、现,内涵是不是和前面的一样?重逢 出现有什么作用? 导问探学导问探学 (二)披文入情,体味情感。 1第一句叙述,短短的一句七言中,竟用 了两个“期”字,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 ,不 销魂怎地不 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 断肠人忆断肠人。元王实甫别情 秋风清,秋月明,落 叶聚还散,寒鸦栖 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 夜难为情 (感情上受不了)!唐李白秋风词 导问探学导问探学 (二)披文入情,体味情感。 2第二句写景写景,其中的一个“涨”字,含蓄隽 永,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它的妙处。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 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

11、衬托出 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用词准确,富于 动态感。 导问探学导问探学 (二)披文入情,体味情感。 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是眼前之景;后一个 是将来讲述回味的夜雨,是想象之景,一实一 虚,虚实相应,时空交替,诗境回环映照,更 突出思亲念归之情。正如古人评价:“眼前景反眼前景反 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3第三、四句想象,“巴山夜雨”再次出现, 内涵是不是和前面的一样?前后两次出现产 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导问探学导问探学 (二)披文入情,体味情感。 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 哀。 一切 都是瞬息, 一切 都会过去, 那过去了的, 将变成 亲切的 怀恋。

12、俄国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为什么在未来团聚时,会秉烛共谈今夜的 “巴山夜雨”? 导问探学导问探学 (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导练评学导练评学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 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理解性默写。 (1)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 苦之情的诗句是, 。 (2)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 句子是,。 导练评学导练评学 运用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1分),借借单调的雨打枯荷声的寂寥之景(1分),抒发抒发了( 烘托烘托)诗人无法排遣的思念之情。(或:雨打枯荷的清韵, 暂时能慰藉诗人之情) 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的手

13、法,而夜雨寄北还运 用虚实相生的手法。 导思慧学导思慧学 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 匹也。 清叶燮原诗 【积累】 李商隐写思念的圣手 (1)春蚕春蚕到死丝丝方尽, 蜡炬蜡炬成灰泪泪始干。 (2)春心莫共花争发,一一寸寸相思一一寸寸灰 ! (3)此情 可待可待成追忆,只是只是 当时已 惘然。 (4)远远书归梦两悠悠悠悠,只只有有空床敌素秋。 (5)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一、导标明学一、导标明学 1品读诗句,体会诗歌深蕴的思想感情。 (重点) 2诵读诗句,欣赏诗歌借景抒情,回环映照的艺术手法。 (难点) 二、导案预学二、导案预学 诗人简介:李商隐(约 812

14、 年或 813 年约 858 年) ,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 溪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 。他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 人传诵,但有的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背景简介:当时李商隐在巴蜀的一个州府(今四川三台县)做幕僚,妻子却在北方的 长安居住,两地分居,长期不能相聚。这首诗大约是其收到妻子来信后所作,作为寄给北 方妻子的复信,故称“寄北” 。 三、导问探学 (一)理解诗句,感知内容 读古诗首先要读懂诗句的意思,这首诗语言总体上浅显易懂,但有几个字词还须理解 到位。 明确:“君”

15、 ,你,您,第二人称,通常指男性,含有地位品格高贵之义,不是什么 “汝” “尔”所能比的。现在李商隐用来称谓他的妻子,是很正式,不是随意叫的,可见李 商隐对妻子的敬与爱。 “巴山” ,泛指四川东部一带的山,是诗人的客居之地。巴蜀在唐时是边远地区,在这 里供职和京城相比,往往意味着政治上的失意。因此,文人墨客都把这里看作是荒凉冷落 的地方。刘禹锡曾被贬到此地,写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诗句。 “巴山” 可见作者的当时的失意的处境。 “何当” ,何时,哪一天。剪烛是怎么回事?剪烛,剪去烧焦的烛芯,使烛光更明亮, 后来“剪烛西窗”成了一个成语,形容深夜秉烛长淡。 “却话” ,中“却”是

16、转头,回头之义,杜甫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的“却”即此义。却话,即回头说,再说,追述之义。 理解了这些关键的字词的意义后,下面请同学们尝试以李商隐的口吻,用自己的语言 完整地解释讲述一下李商隐给妻子回信的内容。 读诗贵在读出感情,你能不能朗诵一下,尝试读出诗人对妻子的那种思念的感情。有 没有读得更好的,感情表达得更充分的。探讨原因,是抓住了诗中的一些字词,作了强化 处理,效果就不一般了。可见,要想充分地体验作者在诗中的情感,就要在推敲、品味字 句上下功夫。同学们一定要关注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这是我们学习本诗的重点。 (二)披文入情(即从文章的语言入手,探讨作者在作品中的情感)

17、,体味情感 下面我们就一起品读诗中的语言,来感悟诗中深蕴的思想感情。有三个问题,我们一 起来探讨一下。 (三生依次读。 ) 1第一句叙述,短短的一句七言中,竟用了两个“期”字,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期,就是日期,两个“期”字,强调了回去这个日期的重要,突出了对归期的 期盼,故“期”有日期和期待双重意味。这句话一问一答,妻子惦念他,问他什么回来, 诗人的回答是什么?未有期,这多么让人失望与泄气。可以想象诗人内心一定怎样:郁闷、 痛苦、歉疚、怅惘。 但诗人有没有直接把这些感情说出来?诗人向妻子说了什么?七个字:巴山夜雨涨秋 2 池。这是向妻子描述自己此时的处境,是景物描写。诗人这是在以景

18、传情。李商隐喜欢这 样的抒情方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分别是多难受啊,怎么个难受?东风 无力百花残啊,用衰残凄迷的暮春之景就烘托出分别时那种无奈与痛苦。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我们可以想象,诗人本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 着妻子,此时此地又是“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么一个环境,诗人内心一定会怎么样?会更 加的孤寂的,凄清的。 外在环境对人的心情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可以举诗为证。 (屏显引证诗句。 ) 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 断肠人。 元代王实甫别情 这是写的一个女子的思念之情。为什么怕黄昏?黄昏时暮雨纷纷,接下来又是长夜漫 漫

19、,思念无边。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感情 上受不了,情何以堪)! 唐代李白秋风词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李商隐此时面对“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凄清之景,也应该是 “想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 (齐读一、二两句。 ) 2第二句写景,这其中的一个“涨”字,含蓄隽永,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大家注意体 会它的妙处? 明确:“涨”表面上是写夜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注入秋池,秋池中的水位不断地上 涨,实质暗含着时间的流动,表明诗人是夜不能寐,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之情也如秋池中的 水一样逐渐上涨,越来越浓烈。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 之愁

20、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如果诵读这一句诗,这个“涨”字应该怎么读?应该读得深长一点,读出一种水涨秋 池的动态感、时间感。 (齐读此句。 ) 诗人今夜无眠,归家无期,只好把与妻子的团聚寄托在想象与憧憬之中。诗人是怎么 憧憬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第三四句想象, “巴山夜雨”再次在诗中出现,内涵是不是和前面的一样?重逢出 现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 ) 明确: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是实写眼前景观;后一个是将来讲述回味的夜雨,是想 象中的情景,一实一虚。二者不能算重复,而是虚实相应,相应就是相生,产生了更深更 广的意味。这样时空

21、交替,诗境有一种回环映照之美,更突出思亲念归之情。正如古人评 价:“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 (桂馥在札朴卷六) 。 至于为什么在未来团聚时,会秉烛共谈今夜的“巴山夜雨”?这个理由不妨以诗解诗, 用让俄国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来解释: 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那过去了的,就变 成亲切的怀恋。 这个现在的凄清之景,将是未来共诉的话题,在那时而言,这个景又成了往昔之景, 变成了美好的怀念。 这个“巴山夜雨”既是景语,其实也是抒发思念之情的情语。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朗读 全诗,在诵读中欣赏寓情于景、回环映照的艺术之美,感悟诗中缠绵动人的相思之情。

22、(三)因声求气(依据诗歌的声律,如节奏、平仄、押韵等,来探求诗的精神) ,吟咏 诗韵 从节奏押韵节奏押韵、语气轻重语气轻重、语调缓急语调缓急等指导诵读。 3 格律(仄起平收韵)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对我们而言,声调要读准读到位,尤其是第三声,如“涨”字。 七言诗最常见的停顿方式是 43 或 223,又细分为 2221 和 2212 两种。 “却话”停顿稍 作长点,以达到一种若有所思、若有所待

23、,以突出寄寓刻骨铭心思念之情的“巴山夜雨” 这个意境。 轻重上,读出两个“期”中的期许期盼;读出“未”有中的失落与惆怅;“涨”字应 该读得让人感觉你的语调应该像秋池中的水上涨一样,有动态感;读出“何当”中急切的 憧憬之感;读出“共”字中的情真意切;读出“却话”中的一种强调。尤其是读时要展开 想象,进入诗歌中的诗人营造的情境中,才能够深切地感受诗人深蕴在诗中的那种真挚动 人的思想感情,才能像叶圣陶先生在朗读时强调的:“要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 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 四、导练评学 1理解性默写。 (1) 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 。 (2)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

24、望的句子是 , 。 2阅读李商隐的两首诗,完成题目。 夜雨寄北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竹坞(w):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水槛(jin):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 指骆氏亭。迢递:遥远的样子。重城:一道道城关。秋阴不散霜飞晚:秋日阴云连日不散, 霜期来得晚。 (1)本诗是怀友诗,为什么结尾要写“枯荷听雨声”? (2)探讨两首诗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手法有什么异同。 讨论明确:(1)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5、的表现手法(1 分) ,突出 了思念之情。借单调的雨打枯荷声的寂寥之景(1 分) ,抒发了诗人无法排遣的思念之情。 (或: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 (2)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而夜雨寄北还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 男生读第一首,女生听;女生读第二首,男生听,一起感受李商隐诗歌缠绵婉转的神 韵。 (生读。 )好一个“留得枯荷听雨声”!清代诗人叶燮原诗中这样高度评价李商隐 的七绝是:“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 五、导思慧学 1阅读有关李商隐的诗歌书籍,积累李商隐的诗歌,提高欣赏诗词的水平。 【积累】李商隐写思念的圣手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春心

26、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4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5)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第(1)句中“春蚕” “蜡烛”什么的,多形象;第(2)句,化抽象为具体,用强烈的 对比显示美好的事物之毁来,具有动人心弦的悲剧美;第(3)句,多么的令人失落怅惘! 第(5)句又是移情入景,借景抒情,借青苔、红树、雨景、月色的描绘,营造出冷寂、凄 清氛围,表达出孤寂、悲哀的思念之情。 (齐读。 ) 结束语:这一堂课,我和同学们作了一次愉快的古诗探究欣赏之旅,希望大家进一步 走进古典诗词的世界,诵读更多的古典诗词,感受其无穷的神韵,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人,做一个诗意的人。下课。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