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学设计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 品味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教学重点:目标 1 教学难点:目标 2 教学方法:诵读 鉴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复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全班齐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提问: 请说出诗歌的内容和哪个传统节日有关?请说出跟这个节日有关的 习俗。 重阳节。登高、饮酒、赏菊等。 (设计意图:了解祖国的民风民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 2.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写在重阳节的诗。 二
2、、解读标题,明确诗眼 提示:诗眼,是统摄诗歌或明确诗歌主旨的一个词或句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标题的意思是:重阳节那天,在军营中思念故乡。 诗眼:思。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读诗歌标题的习惯,从而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朗读诗句,读准诗歌大意 1.自由朗读,把握朗读节奏 2.播放录音,纠正朗读节奏 3.挑战样板,进行朗读比赛 4.同桌合作,串讲诗歌文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节奏,学会感知诗歌韵律,培养整体理解能力。 ) 四、诗人简介,背景资料助读 1.岑参(715-770),唐边塞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长于七言歌行。所作 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军旅生活; 气势豪迈, 情辞慷慨, 语
3、言变化自如。 代表作 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其中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唐玄宗元宝十四载(755 年) ,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 至德二载(757 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 “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设计意图:借此理解诗人的心境。这环节可灵活处理。 ) 五、赏读佳句,感悟诗人心声 2 1. 师生合作,赏析诗歌的前两句。 “强”字写出勉强之意, “无人”暗示了战争的残酷, “送酒来”巧用典故。 2.请学生发挥想象,描绘“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的画面,并概括画面 的特点。
4、3.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 方法表现的? (设计意图:解诗通过前两句和后两句来进行。前两句写诗人自己,从“强”字 入手, 让学生感受诗人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 中的凄凉之感。 后两句写想象之辞。 通过想象说话进行思维激发, 进而理解诗意, 理解岑参的思乡之情。 ) 六、比较阅读,加深诗歌感悟 比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 格式上 2. 内容上 学生自由讨论 七、拓展延伸,收集思乡诗歌 1.思乡诗 师:岑参的笔下,有着这样浓浓的思乡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思乡的诗呢? 师:思乡是中国古诗的永恒的主题。我们看
5、, (出示诗句) 王维的杂诗中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 未?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 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宋朝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元朝的马致远的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到了近代,余光中先生也有一首乡愁 ,将对亲人的思念上升到对祖国母 亲的思念。 2.思乡歌 师:除了诗歌,人们也把思乡之情谱进了歌曲中,就像这首明月千里寄相思 中唱的那样请明月代问候,思念的人儿泪常流。 3.思乡情 师:说乡思,道乡思,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浓浓的思乡之情呢? 师:是啊,因为远离故园,因为远离亲人,因为漂泊,因为孤独,还因为战乱, 所以才会深深地思念啊!而这种思念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以“乡思”为主题,从思乡诗和思乡歌入手,将本诗进行升华,拓 展学生的认知领域,让学生了解思乡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主题。 ) 八、小结 板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