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缘遗珍 教学目标: 了解和欣赏中国佛造像的艺术特点,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 深;学习用水墨的方式表现佛造像,运用墨色浓淡和勾线、以染带 擦等方法表现佛造像的形象特征和神韵;学习冯其庸爷爷研究文物 保护文物,热爱家乡的情怀,激发学生积极向善、求真、求美的生 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和欣赏中国佛造像的艺术特点,运用合适的笔墨语言表 现佛造像的形象特征和神韵。 难点:运用墨色浓淡、以染带擦等方法表现佛造像的形象特征和神 韵。 教学过程: 一、 初识佛缘遗珍 师:在冯其庸学术馆的第五展厅“佛缘遗迹”里,陈列了冯老捐赠 的 27 件石刻精品,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你拜过佛吗?冯
2、老为什么收藏这么多的佛造像、造像碑?是冯老 迷信吗?什么是佛?佛给你什么印象?) 学生交流。 师:佛是大慈大悲、大智、大能的人,在人们心中是真善美慧的化 身,冯爷爷将前人留下的珍品捐赠,留给我们不仅仅是珍贵的文物, 更多的是向我们传递一种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信念,让我们都能 成为有佛缘的人。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佛缘遗珍。 揭示课题:佛缘遗珍 二、 走近佛缘遗珍 师:让我们再次走近它,细细品味前人留下的珍品。 (视频欣赏) 师:当你驻足在这些佛像前,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预设:1 平静(佛像的端庄温和让你内心获得平静) 2 激动(中国是一个佛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当生于印度鼻 梁高挑、异域风情的佛陀来
3、到中国后,国人不断地改变他的面貌, 雕刻了很多精美的石刻,其中有着深远影响的当属四大石窟,敦煌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麦积山石窟这些佛造像小的仅有几厘米,大者 可与山比高,这是云冈石窟第 20 窟的佛造像,这是龙门石窟的卢舍 那大佛,让人叹为观止。 ) 师:今天我们就用水墨的方式来表现佛造像,先来看看符合中国人 审美的佛造像其五官有何特点? 1 五官 师:宽阔的额头,高耸的螺髻发,与普通人相比,五官有何特点? 眉:眉如初月,弯弯慈眉相,中高两稍低 眼:佛像摆放在什么位置?较高,身体前倾,目光平视偏下,眼二 分开八分闭,寓意常观已过不定人非,造型表现了中国人特有的长 而上挑的丹凤眼,给人以赏心悦目的
4、美感。 鼻:依然带有犍陀罗风格,希腊式的额头与高而挺的鼻梁相连,鼻 头厚实,寓意圆满。 唇:丰满,代表着宽厚、诚实,嘴角往里略凹,体现了宽大。 耳:佛耳福德相,妙好耳轮垂。耳垂向下,体现了与世无争。与普 通人相比佛耳特别大,运用了什么方法?(夸张) 师:你会用怎样的水墨方法来表现最有趣、最生动的佛造像?浓墨、 淡墨、中锋、侧锋 学生一次作业尝试,教师适时点评。 师:大部分同学都采用了中锋勾线的方法,墨色运用合适,线条也很 流畅,怎样表现出石刻的质感、明暗?或者说历史的感觉? 学生交流。 师:吴老师也研究了佛造像的画法,画的不好不准笑话我,这是我 动脑筋想出来的。 教师示范:注意观察我是用笔的哪
5、个部分画的?眼睛墨色可以浓一 些,造型基本是平的,眼角上翘,眼窝的墨色淡一些,两头低中间 高的弯弯慈眉,与眉相连高挺的鼻梁,厚实的鼻头,方方的唇,淡 墨勾勒出方圆的脸型,线条流畅,大耳垂肩,两笔有层次的淡墨从 上至下将脸型的轮廓线与面的转接相结合,增加形体的厚重感。 师:你能试一试吗?皴擦染的方法都可以,表达出感觉的方法就是 好方法。 2 形体美 佛造像局部欣赏 师:小试牛刀之后,一起来看看不同朝代的佛造像又有何特点? 师:相比于西方雕塑的力量美,古代雕塑家更喜欢用含蓄的方式来 表达佛造像的内在气韵。这也是石佛造像最大的魅力所在。他们用 弯曲、明快的弧线条勾勒出丰满圆润的形体, (隋朝佛造像)
6、把传统 的线条与装饰性的艺术手法相结合,将佛造像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 的层次。用写意的笔法勾勒出我国古代佛像雕塑的意境美。 三、表现佛造像 1、欣赏大师作品 浓淡相宜,虚实变化,表现出了石刻的感觉。 这位画家淡墨渲染出了历史的沉淀,岁月的沧桑。 这位画家用皴擦来表现石刻的厚重感。 2 欣赏学生作品 师:同学们用什么方式表现心中的佛造像?有的先勾后染,有的没 骨表现,有的画一组。用你喜欢的水墨方法来表现心中的佛缘遗珍。 四、再悟佛缘遗珍 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中国古老的雕塑艺术,感谢冯老 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冯老就是被这种魅 力吸引,数十次西行重走玄奘之路,课的最后吴老师将冯老总结的 玄奘精神与大家共勉:坚忍不拔,追求真理;不怕吃苦,执着求知。 佛缘遗迹 画像砖 佛造像 石经幢 佛造像碑 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小练笔:尝试着用水墨的方式表 现佛造像的五官,时间二分钟。 北魏北齐隋唐 北魏佛造像 北齐佛造像 隋朝佛造像 唐代佛造像 作业要求: 选择合适的水墨方法表现心中 的佛造像,试着表现出石刻的特 点。 敦煌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北魏佛造像 北齐佛造像 隋朝佛造像 唐代佛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