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夫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1. 理解、积累课后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 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认识他的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二)过程与方法: 1. 训练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 2. 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外貌的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从中受到人 文精神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细腻而夸张的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2、难点: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2、 有这样一个人,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财富、地位、名誉,最后却孤独凄凉地病死在一个 无名的小火车站;生前被誉为俄国文学大师,死后的坟墓却是最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是俄罗 斯的世袭贵族,却放弃一切,心甘情愿去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民。他是谁?他就是俄国著名 的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造就的伟 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各小组汇报) 1、读准字音 黝黑一绺滞留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炽热 失调穹顶锃亮盎然黯然粲然正襟危坐颔首低眉广袤无垠 2、解释下列词语。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
3、: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座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3、作者及主人公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著。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等;传记三大师 罗曼罗兰等。 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作家。早年父母双亡,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家庭 教育。早期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 少年 青年等。60 年代创作进入颠峰,创作 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 。
4、70 年代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1899 年 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 ,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1910 年 11 月病逝, 终年 82 岁。 (三)展示学习目标 1.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2.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四)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托尔斯泰给你的总体印象。 2、梳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学法指导:找出文章对应的段落,划出关键词,试着在语段旁进行概括;3 分钟 明确:课文在结构上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及写
5、法 1、课文第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托翁的外貌?找出喜欢的语句加以分析。 2、课文第二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品析。 3、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大众化的外貌,是为什么? 明确: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既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的真实刻画,同时又揭示出他 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 美,反衬他灵魂的高贵。这种写法叫先抑后扬,或叫欲扬先抑。这种写法不仅无损于托翁在 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翁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 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4、质疑问难 (五)
6、课堂小结 1、总结作者肖像描写的技法 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 2、学习本文后,对列夫 托尔斯泰一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请再用一句话来评价他。 明确: “三尺侏儒相貌丑,无私心底天地宽”正是他最真实的写照。通过本课的学习, 我们对托尔斯泰的认识已经从外表逐渐走向了内心, 让我们明白了人的高贵不在于相貌而在 于灵魂.请同学们课下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更多的去了解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 生。 (六)课外拓展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1.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3.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七)作业 1、用比喻、夸张和先抑后扬的方法为班级某个同学进行肖像描写。300 字左右。 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加深对托尔斯泰的了解。 五、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反衬 外貌眼睛 平庸 丑陋 大众化犀利 深邃 有威力 欲扬先抑 六、教学反思 优点:文本教学注重人物形象的分析,在人物形象的把握中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同时 又通过对外貌描写的分析令学生意识到修辞在描写语段中所呈现的表达效果, 各种文法技法 成一整体,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不足:由于课时限制,学生对托翁生平及其时代背景缺乏详尽的认识,因而可能对文章 的理解只能点到为止,不能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