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认识通讯的特点,初步掌握通讯的写法。 2学习本文为增强通讯的文学性而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 3通过学习,认识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 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了解航母、通讯的相关知识。 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 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 叙文的一种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通讯一般 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的大型水面 舰艇, 可以供舰载机起飞和降落。 航空母舰是世界
2、上最庞大、 最复杂、 威力最强的武器之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发展至今,航空 母舰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 远离其国土的地方、 不依靠当地机场的情况下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 战。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新闻通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 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去重温那令人振奋的精彩瞬间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请给下面红色的汉字注音。 凛冽(ln li)娴熟(xin)咆哮(po xio) 紧绷(bng)镌刻(jun)殚精竭虑(dn) 浩瀚(hn )惊心动魄(p)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凛冽:形容刺骨的寒冷。娴熟:熟练,熟习。 镌刻:
3、雕刻。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 费尽心思。 三、读中学三、读中学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明确:2012 年 11 月 23 日,在渤海某海域,辽宁舰歼-15 舰载机成功 着舰。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 段)着舰前:地点时间、准备工作、意义非凡、风险巨 大。 第二部分(421 段)着舰过程:飞近航母、指挥员与飞行员对话、下 降下滑、成功着舰。 第三部分(2226 段)着舰后:回顾历史,欢庆胜利。 2. 寻读课文,思考哪些内容是插入部分? 明确:第 3、4 段是插入的背景资料,指出航母舰载机上舰对海军的 意义,并突出强调舰载机着舰的难度与风险。这些插入的内容不仅使 文章更丰富
4、,也进一步渲染了开头两段营造的氛围。 第 22 段是插入资料,回溯了中国科研工作者和军人顽强公关、打破 封锁的历程, 突出了舰载机着舰的不易, 强调了它在精神方面的价值, 并进一步将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成功实现了中 华民族近百年的强军梦想,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增强了民族自 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3. 品读课文,圈点勾画精彩的词语、短语、句子。说一说你从中读 出了什么情感? (1)赏析重点语段。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 时 08 分,伴 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 到航母甲板上, 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
5、拦索。 刹那间, 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 了下来。 明确: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化用清施闰章钱塘观潮中 的句子,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生动形象地 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运用白描的手法, 具体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 时的巨大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 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出舰载战斗机着舰时的安全 和平衡,给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2)赏析重点句子。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明确: 把舰载机着舰
6、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说明舰载 机着舰非常危险,也非常令人期待。 歼15 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 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明确: 把即将着舰的舰载机比喻成“凌波海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歼15 舰载机轻巧灵活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 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明确: 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 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给新闻带来了非常 强烈的感情宣泄,使作品有了更强的阅读感染力。 (3)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读出“自豪赞叹”的情感。 四、小结四、小结 通讯有以下特点: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并了解更多辽宁舰和舰载机的资料。 2.撰写一篇通讯稿,报道今天的班会活动。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一着惊海天 新闻性 通讯文学性 评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