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影教学设计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学生能准确无误的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快速浏览课文,学生能准确地说出文中几次写到“背影” ,并归纳父亲 的形象。 3.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事例,学生能准确的说明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本,学生能准确的说明父子间的深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事例, 学生能准确的说明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本,学生能准确的说明父子间的深情及父子情感的转变。 教学突破教学突破 在读中感,读中品,读中悟中感
2、悟父亲的形象。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与背影有关的视频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整理作者的信息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刘和刚的父亲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作二、作 者者 简简 介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 战士。 名篇有绿 春 背影 荷塘月色 ,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 1925 年。作者曾说: “我写背影 ,就因为文中 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 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
3、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 只是写实,” 三、写作背景三、写作背景 背影写于 1925 年 10 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 年冬,作者 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 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 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 在浦口车站惜别。 四、读中感四、读中感(听背影朗读视频,感受父亲形象) 五、读中品五、读中品 1.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大声读一读,品一品。 2.思考: 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背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怀念父亲惦记背影 望
4、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六、读中悟六、读中悟 “望父买橘”的画面 1.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第二次背影的?(外貌,动作描写) 2.对父亲买橘子过程的一系列动作的描写,你能否填出这些动词来?并体会 用词的精当。 3.圈画出对父亲衣着的描写,体会这一细节描写的深沉含义。 毛泽东对背影的评价 背影 ,一篇娓娓道来的文字,何以在文坛不朽?正在于它是一记情感的 重锤,重重地敲击在人的心灵共鸣点上。父子亲情,情深似海。但在这里,背影 的一瞬化作了永恒, 一个背影力敌万语千言的倾诉。 背影, 恰似一道情感的闪电, 照彻千千万万颗赤子
5、之心。 七、情感迁移七、情感迁移感受深情感受深情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 “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篇日记。 有一句话,值得你铭记一生: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大的, 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结束语: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 情感是自私的。 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 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 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 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 儿 子 眼 中 的 父 亲 10 岁: “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20 岁: “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 30 岁: “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 40 岁: “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0 岁: “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 60 岁: “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 晚了! ” 在满文军的懂你中再次感悟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