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酒(其五)教学设计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朗读感悟,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能力,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研读品味,体悟作者的情志,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3学习作者远离名利纷争,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来自农村初中,考虑到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接受能力,本设计 利用学生天生具备的丰富想象力入手,设计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其间设计了大量的生 活化的问题探究以及小组合作的活动, 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把诗的韵味和 意境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及诗人的高洁品格是本诗教学的重难点。 所以本节课 重在引导与交流,通过朗读的“由散到
2、聚”来感受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2体悟作者的情志,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课时】【课时】 1 课时课时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1. 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2. 结合注释,将全诗通译一遍。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学过不少诗歌,那么根据诗歌内容不同,常见的诗歌类型有哪些呢?考 考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饮酒就是这其中的一类山水田园诗,作者即是 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考察学生对诗歌基本知识的了解,用“考一考”的形式导入,既能回顾旧知,又 为本诗的教学做铺垫。 二、走近作者 陶渊明生
3、平简介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字元亮,名潜,自号五柳先生,我 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后任彭泽县令,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归隐田 园。他的诗文充满了清新质朴的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影响了一代 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 堪称汉魏南北朝 800 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后世称为 “百 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其事 - “不为五斗米折腰”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 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通过这一环节,带领学生走近诗人,抓住关键词“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不满 官场黑暗,辞官归隐田园”“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4、,记住关键信息,在学生心中 树立陶渊明的形象,吸引学生了解其诗的欲望,并利用课前预习,通过“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故事,知道陶渊明不事权贵的铮铮铁骨,加深对陶渊明的认识。 三、朗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读准字音。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诗歌重在朗读品味。这一环节,我计划通过让学生自己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诗歌内容即可,意为本诗教学中“由散到聚”的朗读效果作铺垫。 四、感悟诗歌情境,探究诗歌主题 (一)主题探讨一(一)主题探讨一 (作者在诗中描写的是怎样的田园生活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 请找出诗中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在这样的
5、环境下,我们看到了哪些景象呢?) 明确:菊花、篱笆墙、南山、夕阳、山气、夕阳、飞鸟。优美、宁静、惬意。一幅恬淡 悠闲的田园生活图,使人心生向往。 (除了这些景象,这田园之中还有什么呢?) 2. 如果让你将这两句诗画成一幅画,你会描绘怎样的画面?发挥联想与想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的画面进行描绘,谈感受,个性朗读! (生用“我看到了的画面,置身于其中,我感到很”的句式回答。) 请带着这种(放松、淡然、惬意、自由、自足.)的感觉把它读一读! 3. 你认为“悠然望南山”更好还是“悠然见南山”更好?为什么? 明确:“悠然见南山”更好。“见”字传神地写出陶渊明摘菊时不经意与南山相遇,此时此 刻,山静穆高远
6、,人闲逸自在,仿佛有共同的旋律,从心底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 盈的乐曲,悠扬的在山间穿行。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 两忘的“无我之境”,可见诗人悠然、淡泊的情怀,意境宁静清远。 4. 投影:陶渊明躺在菊花丛边饮酒摘菊的画面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运用音乐的力量,将学生带入诗歌意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发挥丰富的联想与 想象能力,带着对画面的感觉走进诗歌情境,生可能想到:山林中的雾霭缭绕于峰际、美丽 的夕阳映照着南山,成群的鸟儿相伴回巢,篱笆墙下,菊花丛边,诗人喝着小酒,醉眼朦胧。 适时可让学生个性朗读,自由发挥,如引导学生读出醉感。“见”“望”的区别,可锻炼学 生体
7、会到“炼字”的重要性,并带领学生理解“物我两忘”的意境。投影陶渊明躺在菊花边 饮酒摘菊的画面,意在印证是否与自己所想象的画面类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自然 引出作者的“悠然”之情。 5. 在这样的景色中,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悠然” (诗言情,作者悠然的田园生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主题思想一:主题思想一: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和悠然自得的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和悠然自得的生活的热爱 (二)主题探讨二(二)主题探讨二 问题引领,品味诗歌语言问题引领,品味诗歌语言 (陶渊明饮酒, 就在这怡然自得的氛围中, 呈现出一种微醺的状态。 这首诗的题目叫 “饮酒” , 陶渊明在这种悠然的心境
8、中,他很有可能干什么?) 1. 在这样的心情驱使下,诗人可能会做什么? 饮酒?赋诗?感怀? 明确:本诗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写的饮酒组诗 20 首中最为著名的一首-饮酒其五。 (诗人在酒后对自己住处环境的描述看似前后矛盾,是作者酒后胡言吗?) 2.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句诗是否酒后自相矛盾? (如果是你住在喧嚷的尘世,怎么可能无车马的喧闹呢?诗人是不是真的喝醉了?) (质疑讨论,找出理由 ) 3.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什么是“心远”? 学生合作讨论,自由回答 明确:心远离了官场,远离了名利。前两句看似荒谬,实则恰恰相反,诗人心里很清醒。因 为他无追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处闹市,也宛如住在深山
9、。这里的“车马”指那些官宦为了名 利交往应酬,家门口总是车来车往,络绎不绝。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俗世的权力、 地位、财富之类。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惟作者却是例外。 (作者生活在晋代,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晋国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陶渊明从小立志 长大要向曾祖父一样为国效力,然而当时朝廷黑暗腐败,朝中结党营私,奸臣当道。诗人, 几次入仕几次出仕,壮志难酬。直至当了彭泽县令仅仅 81 天,因不为权贵摧眉,愤然辞官, 从此归隐田园,直至终老。正是因为他厌恶官场黑暗,厌恶现实浑浊,他才会投身山水,心 向田园。) 4. 世态黑暗 官场污浊 -厌恶失望 转投田园 为什么诗人选择田园生活?
10、“真意” 明确:现实世界让他失望,而在山水田园中找到了“真意”。 5.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你认为“真意”指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 (诗人远离官场与名利,意味超脱了尘世的纷扰,内心宁静恬淡才能领略到“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优美,流连其中,诗人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仿佛 与山与菊与夕阳飞鸟融为一体,此时的“真意”大概就是这份淡然与忘我的心境吧。) 明确:诗言志。“真意”除了指归隐田园的怡然自得,还指远离官场的淡泊名利,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情感。 主题思想二:主题思想二: 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1、设计思路设计思路:设计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更深层次的主题。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通过层层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至此,学生自然就会理解“真意”是指归 隐田园的怡然自得,远离官场的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同时感受到诗人高洁 的品格。 五、画面再现,诵读全文 (让我们再次走进历史,走近陶渊明,再次感受诗人淡泊名利,身处田园,安贫乐道,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听古琴配乐,师生同读 六、课堂小结。 诗人离开了污浊的官场,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他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 不屑,“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李白、杜甫等大诗人仰慕陶渊 明人品
12、,苏东坡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其为人。南宋爱国诗人辛弃 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我们不但要带领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的主题思 想,还要引领学生学习作者这种远离名利纷争,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今天,我们生活在一 个非常现代、非常喧闹的社会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和物质的追求,那 么我们的内心也会变得宁静。 七、结束语,背诵全文。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陶渊明的景仰之情,齐背饮酒!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全诗按主题分为两部分进行引导品读,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逻辑思维规律,由表 及里,主次分明,学生学得认真投入,教学效果较好。但课堂上学生举手发言还不够踊跃,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