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快乐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 径就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是课程改革的重头 戏。为了让语文教学适应改革的精神,我在语文教学中大胆的 实践探索并努力推进“四环节”的主体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 既积淀了经验,又实现了新的突破。 首先,我们的语文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 生自己走进文本,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内涵,让学生成 为课堂的人主人,去咬文嚼字,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各种理解、 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过一把“教” 的瘾。 例如:我在讲授端午的鸭蛋一文中,先让学生走进课 文,了解端午的习俗,然后学生马上联系生活
2、,列举了自己生 活地域的很多端午的习俗,课堂达到了第一个高潮。随着课文 的深入,作者最难忘的是端午的鸭蛋。学生们摇身一变就为高 邮的鸭蛋做起了宣传,运用电视上的广告词,精彩的广告设计 真是令人佩服,课堂的第二个高潮达到。文章的结尾含蓄点明 难忘的其实是童年生活,学生们把这种情感回归自身,有感而 发,满怀深情地追述着逝去的童年生活在意味隽永中,一 堂课张驰有度,高低起伏。既激发了每个学生的成就感、自信 心;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了 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学生们也在语文的学习中找到了快乐。 其次,灵活运用四环节,才能使语文教学做到收放自如, 游刃有余。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
3、、课堂容量等,不拘一 格,灵活运用。对于较浅显的自读课文,设为自主学习课;对 学生有疑问的知识,设为探究学习课,目的就是在语文课堂上 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让学生在语 文学习中享受到乐趣。 总之,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力求在语文教学中体 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语文的策划者、组织者。把课 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闪烁出智慧的光芒,放 射出灼人的光芒,涌动真情实感的激流,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 中找到快乐。 人物人物 得到母验 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验 我母验 ,特验 是她勤验 一生,很多事情是验 得我永验 回验 的。 朱德 走进作者走进作者 朱德(朱德(1
4、886-1976),中国人民),中国人民饭 大的革命大的革命饭 士、无士、无饭饭饭革命家及党和国家卓越的革命家及党和国家卓越的饭饭 人人 之一。他曾参加了辛亥革命,之一。他曾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年加入中国共 饭 党,之后参加了南昌起党,之后参加了南昌起饭 。抗日。抗日饭 争后,任八争后,任八 路路饭饭 司令,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司令,后任中国人民解放饭饭 司令,中司令,中 饭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饭 任中央人民任中央人民 政府副主席,中政府副主席,中饭 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 会委会委饭饭 。 。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 本文
5、可分本文可分三三部分:部分: 第一部分(第第一部分(第1 1段)段) 第二部分(第第二部分(第2-152-15段)段) 第二部分(第第二部分(第16-1716-17段)段) 开篇点题,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开篇点题,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作者继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作者继 续革命的决心。续革命的决心。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本本段点段点明主旨的句子:明主旨的句子: “得到母亲得到母亲去去世的消息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很悲痛。” 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
6、 “特别是她勤劳的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一生。” 3、表明全表明全文感情文感情基调的句子:基调的句子: “我很悲痛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我爱我母亲” 第二部分 验 在各段落中验 着找出中心句,并用验 笔先 验 注出来。 第四段:母验 是个好验验 。 第五段:母验验验整日忙碌着。 第六段:佃验 家庭的生活自然是验 苦的,可是 由于母验 的验 明能干,也勉强验 得下去。 第七段:母验 那种勤验验 朴的验验 ,母验 那种验 厚仁慈的验 度,至今验 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八段:母验 没有灰心,她验 验 苦验 民的同情和 验 验 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验 憎分明) 通验验验些验 事的回验
7、,表验 了 母验 身上具有怎验 的高尚品验 ? 勤验验 朴、验 厚仁慈 验验验强、任验 任怨 表验 了母验 作验验验验女验 方面 的验 秀品验 。作验 母验 ,她验 儿子的 事验 又是怎验 理解和支持的呢? .研验 第9段 注意写作方法:前后呼验 的写法 提验 :(1)验 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送子验验 。 提验 :(2)验 何验 衣验 食也要送子验验 ? 明确:支撑验验 、被逼。 研验 第1013段,思考验验 各段大意。 (提示:概括大意验 注意使用原文中的关验验验) 第10段,同情革命。 第11段,验 恋故土,验 持验验 。 第12段,独立支持家庭生活,验 着勤苦的验验 生活。 第13段,
8、(验 一验 的小验 )到老不曾脱离验验 , 验验 生验 。 验 上分析,母验 另一方面的美德是什么? 是她深明大验 ,验 持验验 ,理解儿子,支持革命。 研验 分析第三验 (第14、15段) 1.验验验次大意。 明确:感验 母验验 “我”的教育与深刻影响。 提验 :作者感验 母验 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作者感验 母验 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 一、是感验 母验 “教验 我与困验 作斗争的验验 ”,“验 我一个 强健的身体,一个勤验 的验验 ”; 二、是“教验 我生验 的知验 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 革命的道路。” 验 是母验 留验 儿子最宝验 的验 富, 作者也深深懂得验 “验 富”的价验
9、及其验 自己的深验 影 响,从而验 母验验 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饭饭母母饭 所做(或所做(或饭饭 )的事情)的事情母母饭 的个性品的个性品饭 作者小时候作者小时候 (记忆时起)(记忆时起) 1885188519001900 年前后年前后 19051905年年 19081908年年 19191919年年 大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 (1924-19271924-1927年)年) 抗战以后抗战以后 19441944年年 “整日整日饭 碌着碌着”,煮,煮饭 、种田、种、种田、种 菜、喂猪菜、喂猪 饭 明能干,勤明能干,勤饭饭 朴朴 , ,饭 厚仁慈厚仁慈 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
10、 饭 强强不屈;不屈;饭 憎分明憎分明 饭 衣衣饭 食,借食,借饭 供作者供作者饭饭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饭饭饭饭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饭 着勤苦的着勤苦的饭饭 生活生活 不不饭饭 作作 饭 大体、明事理大体、明事理 深明大深明大饭 勤勤饭 朴朴饭 勤勤饭 持家持家 理解、支持革命理解、支持革命 饭饭饭饭 课文第三部分:文第三部分: 问问题:作者怎样题:作者怎样把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人 民的热爱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起来的来的? 给我们什么启示给我们
11、什么启示? 这是这是作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 动人民,决心尽忠革命事业的感情上动人民,决心尽忠革命事业的感情上 。 要博爱,要有为天下人服务的意识。要博爱,要有为天下人服务的意识。 情感体验情感体验 看验验 幅验 片,你能想到什么? 情感体验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情感体验 喂猪喂猪 总结全文 选材: 语言:语言简洁,质朴无华语言简洁,质朴无华 选材典型,以小见大选材典型,以小见大 回忆我的母亲回忆我的母亲教案教案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 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
12、述的方法。 三、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 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设想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了解,朱德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 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学习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 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这些应作为重 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平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按时 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 理解。 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
13、论、总结。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如文章 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 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 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 17 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朱德同志)。 文章歌颂了朱德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 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
14、、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朱德同 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 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厚 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 世上活了 86 个春秋,于 1944 年去世。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 情,于 1944 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 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
15、词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佃佃农() (2)祖籍籍() (3)妯娌妯娌() (4)勉 强强() (5)迁徙徙() (6)慰勉慰勉() (7)溺溺死 () (8)衙衙门() (9)私塾私塾() (10)调调料() (11)血溅溅() (12)瞒着瞒着()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不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挪西
16、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2.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美德的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母亲 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 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 三、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 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 扬”、“感谢”等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
17、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 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 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 17 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 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抒发悲痛感情, 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第 2 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 15 结束。这是文章第二部 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 育之恩。第三部分(第 16、17 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
18、决心。 (有些同学对这样的划分可能有异议,主要在 14、15 段上。暂时搁下,待深入分 析到具体段落层次时再研究讨论解决。) 4.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 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 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 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 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
19、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 录的定义) 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5.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 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 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 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 段)。第 14、15 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 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第一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层次。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 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第 2、3 段先
20、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 “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 4、5 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 “整日劳碌”。第 6 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 7 段写母亲“任劳任怨”, 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 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 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 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 7
21、 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 象”,是议论;第 3 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 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 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一层意思(27 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4)第二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层次。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 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 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请同学课后预习第 8 到第 15 段,考虑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分析”一和“揣摩运用”四、五。 2.熟读课
22、文的后四段。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检查复习;研习课文第 817 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继续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813 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 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 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 ,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 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 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 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
23、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 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 8 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 意。)第三件事,1905 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 1908 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 (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 9、10 段中写的)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 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2.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共产 党后母亲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第 11、12 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
24、表现了母亲 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 11 段写作者 1919 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 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第 12 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 1927 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 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 “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 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 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母子之情 感
25、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 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 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 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 3.请学生朗读第 13 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 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 年(1944 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 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 歌颂,也就是对中国千
26、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 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平实的 语言。 板书第二层次意思(813 段):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 的精神。 4.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 18951944 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 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 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 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5.学生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 14、15 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层次)。思考:作者由 衷地感
27、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 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 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 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 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 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 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板书第三层次意思(14、15 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6.有的同学对 14、15 段这种划分归类认为不妥,多数同学
28、同意。让同学们讨论, 分别说说各自的理由。(提示:可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考虑)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补充: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感谢母亲的内容,正是对 第 2 到第 13 段所叙述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结构上看,这两段对文章第二部分有总括收 束作用,而与第一部分照应并不紧凑。但第 16、17 段(第三部分)则与第 1 段(第一 部分)前后照应,联系紧密,气脉相承。若把这两段归在第三部分,就会使结构上显 得松散,气脉不畅。从写法上看,这两段的议论和抒情正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进行 的,如果与前面记叙的事例内容割裂,记和议的相辅相成作用就会削弱,影响文章内 容的准确表达。 板书第二部分的意思(215 段)
29、: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崇 高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三、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 义?(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3)作 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 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 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2)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 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 创造了(已经过
30、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 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 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 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 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3)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 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 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 “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 才
31、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这一段给 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 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 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部分。 板书第三部分意思(16、17 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 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回顾全文。 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两段。 2.做“揣摩运用”题六中的部分题目。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