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把握教材把握】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 动的山水诗”,全文共个字,但在这短短的个字中蕴涵着清远的意境,突现了山川 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 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这种美,并发挥自己的想 象,置身于情境当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组合作,赏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并能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再现 课文景象。 、能品味文章某
2、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乱”“竞”等字。 、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通过不同角度表现山川之美。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析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一、导入激趣 (板书:山川)同学们,看到“山川”这两个字,你们脑海里马上浮现了什么情景?你 能描述一下吗?(学生描述,老师点评)从你们的描述中,我看出你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也看出你们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的美妙的山川之景中, 去尽情的感受一番。
3、答谢中书书(板书标题) 解题:书,是一种文体,相当于信。 二、朗读感知二、朗读感知 、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老师范读,纠正字音,注意节奏。 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找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 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沉鳞竞跃。实 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 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学生齐读课文。 、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 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全班解决。 三、欣赏美点三、欣赏美点 、老师引入:“山川之美,
4、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 描写了那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 式说话: “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之美,作者写出了它 的特点。” 学生朗读交流,老师指导。 明确:首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 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 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 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 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
5、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 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第三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 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 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欣赏“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问题一:我们欣赏了整篇文章,作者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非常和谐,但这一句中间的 “乱”字,让人想到混乱、乱七八糟,这个字是否该换一换,比如用“齐”“共”等等?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乱”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是一种不规则美,通过“乱”字,写出了山川的早 晨
6、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 问题二:你觉得这一句还有哪些字也用得特别传神?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问题三:“沉鳞”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沉鳞”指潜游在水中的鱼,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问题四: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描绘这幅画面吗? 学生动笔写,并自由表述。 四、体悟感情四、体悟感情 老师引入:有个词叫“文如其人”,也就是说通过文章可以窥出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 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那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从文章中可看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感情,也可看出他寄情山水的
7、悠闲和清 高,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表现了他的自豪之感,把自己与谢公 相提。 五、想象拓展五、想象拓展 老师引入:陶弘景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仙境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梦想的 人间仙境,你能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人间仙境吗? 学生自由表达。 【板书预设板书预设】 山水相映 山川之美 色彩缤纷 晨昏变化 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 陶陶 弘弘 景景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 点字词句的意思。点字词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 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
8、。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 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感情。的感情。 自主学习交自主学习交 流流 1 1、作者及相关资料。(、作者及相关资料。(1 1、3 3组)组) 2 2、提提出出认认为为比比较较重重要要的的或或解解决决不不 了的词句。(了的词句。(4 4、6 6、8 8组)组) 3 3、本本文文的的主主要要内内容容及及作作者者表表达达的的 思想感情。(思想感情。(2 2、5 5、7 7组)组)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陶弘景,字通明,丹阳 秣陵(今江苏南京)人。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思想
9、家、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 医学家、文学家,隐居茅医学家、文学家,隐居茅 山。有山。有陶隐居集陶隐居集真真 诰诰真灵位业图真灵位业图本本 草集注养性延命录草集注养性延命录 等著作流传于世。梁武帝等著作流传于世。梁武帝 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 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 山中宰相山中宰相”。 作品简介作品简介 答谢中书答谢中书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 一封谈山水的信。一封谈山水的信。书,即书信,古人的书,即书信,古人的 书信又叫书信又叫“尺牍尺牍”或或“信札信札”,是一种应用,是一种应用 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本文是作者
10、给谢本文是作者给谢 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川秀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川秀 美,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美,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谢中书谢中书 即谢征即谢征,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 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谢中书”。 重要词句重要词句 1、两岸石壁,、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五色交辉 2、青林翠竹,四、青林翠竹,四时时俱备俱备 3、晓雾将、晓雾将歇歇,猿鸟乱鸣,猿鸟乱鸣 4、夕日欲、夕日欲颓颓,沉鳞竞跃沉鳞竞跃 5、实是、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之仙都 6、未、未复复有能有能与与其奇者其奇者 (各种色彩交相辉映(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11、) (季节)(季节) (消散)(消散) (颓,坠落)(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人间的仙境)(人间的仙境) (复,再;与,参与,指欣赏)(复,再;与,参与,指欣赏) 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 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 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 的得意之感。的得意之感。 合作探究,感悟背诵合作探究,感悟背诵 1 1、以、以“从从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 美美 ” 谈谈作者写景的角度。
12、谈谈作者写景的角度。 2 2、背背诵诵比赛:比赛:最快最好的一组为优胜最快最好的一组为优胜 (1 1)四人小组接力背诵。四人小组接力背诵。 (2 2)四人小组齐背比赛。四人小组齐背比赛。 背诵比赛背诵比赛 山山 ,古,古 。 高高 ,清,清 。 两两 ,五,五 。 青青 ,四,四 。 晓晓 ,猿,猿 。 夕夕 ,沉,沉 。 实实 。 自自 ,未,未 。 小小 结结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 给朋友的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笔笼给朋友的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笔笼 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是六朝山水小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是六朝山水小 品名作。学习它
13、就是要学习作者高超的艺术品名作。学习它就是要学习作者高超的艺术 笔力,学会鉴赏它的美学价值。同时培养自笔力,学会鉴赏它的美学价值。同时培养自 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好感情。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好感情。 佳句运用佳句运用 本文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运用或本文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运用或 仿用本文的写景句来写一段话描绘一处仿用本文的写景句来写一段话描绘一处 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巧。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巧。 “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实情。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实情。 ” 家家 庭庭 作作 业业 1 1、做阅读感悟中的本课练习一、二做阅读感悟中的本课练习一、二 、 三、六题。三、六题。
14、2 2、运运用用今今天天的的学学习习方方法法自自学学记记承承天天寺寺 夜夜 游游 (1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 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 的词句。的词句。 (2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景,是怎样写的)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景,是怎样写的? ? (3 3)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答谢中书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答谢中书书有 什么不同?什么不同? 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赏析赏析 陶弘景一度出仕南齐,但不交外物,心如明镜,特爱松风,闻响欣然,顾惜光景,老 而弥笃。南史本传称他“遇物便了,言无烦舛”。此文只有字,语言淡泊,境界 宁静,
15、与作者个性有共通处。 谢中书即谢徵,其任中书郎时,弘景已有余。文一开头说:“山川之美,古来共 谈”,下面即举他所隐居的山川之美,意思是,此处也堪称一绝,山水竹石之处,还有早 晨的猿鸟,傍晚的游鱼,程颢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文末的谢康乐 为刘宋谢灵运,他也爱好山水,写了不少山水诗,后来被杀,末句可能有悼念之意。 文中写的确是江南风物,然而这样的山林泉壑,又是江南所常见的。为什么他能把自 然界中常人还不曾体验到的美感,以数十字摄取到笔底呢?这里也有作者自己的“境界”。 审美的趣味固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也应该变化,但长期的由历史凝聚、熏陶 的审美习惯,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脚所踏的还是几千年来祖先践踏过的泥土。 当然,这里还有两个条件:一是这些审美习惯必须是健康的干净的,不能离开“善” 的要求,二是读者自身也必须有素养。 (历代小品大观,上海三联书店,版)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