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8 ,大小:2.11MB ,
文档编号:1786975      下载积分: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78697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集体备课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集体备课教案.docx

1、1 第四单元教材简析第四单元教材简析 一、一、单元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 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的知识。分 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本单元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二、单元教学目标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

2、书写,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或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够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4、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数相关概念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发现和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 2、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过程,体验知识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形式小组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形式热爱生活的良好思想情 感。 三、单元教材分析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

3、的开始.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主干,也 是本单元的重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大体上显现出了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发 展关系。教学内容注重从生活实际认识知识,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学好本单元的知识是顺利掌 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必要基础。 四、单元教学重点:四、单元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单元教学难点:五、单元教学难点: 2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六、单元课时安排(六、单元课时安排(19 课时)课时) 1.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 课时) 2.分数与除法(1 课时)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1 课时) 4.真分数与假分数(1

4、 课时) 5.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1 课时) 6.分数的基本性质(1 课时) 7.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1 课时) 8.最大公因数(2 课时) 9.约分(2 课时) 10.最小公倍数(2 课时) 11.通分(2 课时) 12.小数和分数的互化(2 课时) 13.整理与复习(1 课时) 课题课题: :第第 4 4 单元单元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1)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P45-46 页的内容 3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 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5、知道分子、分母和 分数单位的含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活动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 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 ,知道许多的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1 课时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 1、教师:课件、教师:课件 2 2、学生:、学生: 圆形纸片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设计中设计 一、教学分数的产生: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测量结 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2、在古代,人们就已

6、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请看课本第 45 页上面的 插图(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人遇到不能 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看课本第 45 页下面的插图。两个小朋友平分一 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 4、小结:正是这样的实际需要,产生了分数。 二、教学分数的意义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你能举例说明1 4 的含义吗? 2、看教材第 46 页的插图,说一说每个图下的1 4 分别是: (1)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2)平均分成了几份? (3)怎样表示这样的一份? 4 3. 围绕 3 辆汽车研

7、讨。 你得到的1 ?表示什么意思?3 辆车的 1 ?是几辆车? 你那个 2 ? 是怎样得到的?3 辆车的 2 ? 是几辆车? ? ? 表示什么? ? ? 里有几个 1 ? ?表示几辆车? 把 3 辆汽车看成一个整体,再平均分成 3 份。这个整体是什么呢? 4. 围绕 8 个苹果研讨。 情况一情况二 把 8 个苹果看作单位“1” 。把其中一部分看成单位“1” 。 (1)把 8 个苹果平均分成 8 份。 你得到的 ? ? 表示什么意思? 由此你还能联想到哪些分数? 看到这个 ? ? ,你知道它里面有几个 1 ? 吗?5 ? 呢?7 ? 呢? 7 ? 在这里表示几个苹果?你是怎么想的? 5.提升认识

8、。 (1)情况一:把 8 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你们一会儿得到八分之几, 一会儿得到四分之几, 一会得到二分之几。 怎么得到的分数都各不相同呢? (2)情况二:把其中的一部分看作单位“1” 。 提问:刚才你们分了,我也分了。我得到了 1 ? ,知道我是怎么得出来 的吗? 提问:我还能得到1 2呢?这回你知道我是怎么得到的吗? 提问:同样是1 2,怎么一会儿是半个苹果,一会儿是 2 个苹果,一会儿 又是 4 个苹果呀? 6. 在稍复杂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1)出示 12 块月饼。 (2)提问:看谁能从不同的角度写出分数,并在 1 分钟内写出的分数 最多?(将自己的分数写在黑板上。 ) (3)说说

9、黑板上的二分之几、三分之几、四分之几、六分之几、十二 5 分之几,说说这些分数的含义。 7、概括分数的意义。 (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 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分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 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请说出上面三个例子中的单位“1”分别指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把板书中的“一个整体”分别改成“单位 1” (4)你能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吗?同桌两人议一议。 老师采纳或修正学生的回答,加以板书: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的几份 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 (5)以3 4 为例,说一说分数的书写顺序及其含义

10、 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再写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 最后写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三、完成“做一做” 1、学生完成教材第 46 页做一做(填写在教材上) 2、交流、核对答案。要求完整地说,如: 把这盒巧克力, 平均分给 5 位同学, 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 , 每人分得()块,每人分得这盒巧克力的( ) () 。 四、教学分数单位: 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7 里面有几个 1?26 呢? 2、3 4 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说出上面“做一做”中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11、,它们分别有几个这样 的单位。 5、指出: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 一。 4 1 4 3 6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47 页练习十一第 1 题。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3、交流经验:先找准单位“1” ,再看平均分成了几份,然后确定直线 上这一点用几分之几表示。 六、师生共同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说说你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教材第 47 页练习十一第 24 题。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 1) 一个物体 计量单位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

12、位。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题课题: :第第 4 4 单元单元 分数与除法分数与除法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P49 页例 1、例 2 及练习十二的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 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设探究活动情境,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中,获得研究性学习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7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与除尘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13、1 课时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 1、教师:课件、教师:课件; ; 圆形纸片圆形纸片 2 2、学生:、学生: 圆形纸片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设计中设计 一、讲授新课 1、复习旧知,启动研究问题(出示题组) 师: (出示圆形纸片)用表示饼,幼儿园马老师把 6 快点心平均 分给 3 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1)读题后,学生列出算式。 (板书:63=)你是怎么得到的? 2.回顾分数的意义 (1)把 1 个蛋糕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多少个? (12=0.5(个)12=1 2(个) ) (2)你是怎么想到1 2个的? (3)把 1 个蛋糕平均分给 3 个人,每人多少个? (130

14、.333 (个个)13 ? ?( (个个) ) (4)当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怎么办呢? (3)教师画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3 份,其中 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 1 3 ,就是 1 3 个“1” 。 板书:13= 1 3 (个) (4)大家观察这组算式,两个数相除,商可能是什么数? 63=2(张)12=0.5(张)13=1 3 (张) 8 那么会不会任意两个数相除,商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 来研究这个问题。 2、自主探索,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教学例 2(教材第 49 页例 2) 。 (1)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画内

15、容。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 3 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 4 份。 (3)请几名学生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 法。 (4)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 3 块饼平均分成 4 份,无论怎 样分,每一份都是 3 块饼的 1 4 ,即 3 个 1 4 块,把 3 个 1 4 块饼合起来就是 1 个饼的 3 4 ,即 3 4 块,因此,34= 3 4 (块) 。 由此可见, 3 4 不仅可以理解为把 1 块饼(单位“1” )平均分成 4 份, 表示这样的 3 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 3 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 )平均 分成 4

16、份,表示这样 1 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 3 4 表示的意义。 二、巩固用分数表示商 请小组内交流想法 1 1把这桶饼干平均放在 5 个保鲜盒中, 平均每个保鲜盒放多少 kg? 35 ? 5 (kg) 2 2马腾从家到学校走了 15 分钟,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 km? 115 1 15(km) 9 三、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大家观察这些算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向小组的同 学说一说。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 如果用 a 表示被除数,b 表示除数,那么 ab 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大家还需要补充什么?(生答:b0) (2)刚才大家的发现就是分数与除法的关

17、系。 (3)这里的 b 能为 0 吗?为什么?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 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 除数) (4)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四、综合应用,巩固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五、总结收获,加深理解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心的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 分数与除法 例 1:把 1 个蛋糕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13=1 3 (张) 例 2:把 3 张饼平均分给 4 个人吃,每个吃多少张饼呢? 10 34=3 4 分数与除法的

18、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ab= b a ( b 0) 课题课题: :第第 4 4 单元单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P50 页例 3 及练习十二的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运用这一关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把低级单位名数改成高级单位名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 几的解答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类推能力,渗透事物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运

19、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1 课时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 1、教师:课件、教师:课件 2 2、学生:、学生: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设计中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揭题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 这就是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 3。 (l)用课件出示题目 l:小新家养鹅 7 只,养鸭 10 只。鹅的只 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提问: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对结果进行猜想,只要说得有理,教师都应护以肯定。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学具操作,探究问题。

20、 用课件演示学生反馈的过程:用代表鹅的只数, 用代表鸭的只数。求“鹅的只数是鸭的 11 几分之几”就是求 7 只是 10 只的几分之几,这里把 10只看作一个整体。 为了一眼就能看出 7 只是 10 只的几分之几, 可以用 7 个白圆片代替 7 个灰 圆片,这样就变成了。从而得出的结论:鹅 的只数是鸭的 7 10 。 师归纳:同学们说得真好。求“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就是求 7 只是 10 只的几分之几。这里把 10 只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10份, 每份是 1 只,7 只就是这个整体的 7 10 (3)引导学生列式解决间题。让同桌之间先讨论交流再反馈。 (4)小结:710 7 10

21、 ,我们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解决“养鹅的只 数是鸭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 (5)课件出示:问题 2:养鸡 20只,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 1、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反馈: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 2010=2 倍 2、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 组织全班交流。 3、归纳小结。 师:上面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上面两个问题都是用除法计算的。 ) 学生谈发现后教师小结:在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 种类型的问题时,可以直接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50页“做一做”第 2题。 2、完成教材第 51页

22、“练习十二”的第 5、6题。先让学生读 做图愈,再让学生解决问题并组织交流。 3、完成教材第 52页“练习十二”第 11题。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这种类型的问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可以直接 用除法来计算。 五、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 52页“练习十二”第 710题。 12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例 3:710 7 10 2010=2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7 10 ,鸡的只数是鸭的 2 倍。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题课题: :第第 4 4 单元单元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内容:

23、教学内容:教材 P53-54 页例 1、例 2 及练习十三的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掌握把假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把假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1 课时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 1、教师:、教师:课件、圆形纸片 2 2、学生:、学生: 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

24、设计中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提出问题? (1)把 3 个月饼平均分给 4 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对于这个结果,你能在圆上表示出来吗? 在这个圆上可以怎么表示出? ?呢? 13 (2)把 5 个月饼平均分给 4 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你是怎么得到的5 ??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到 54=5 ?。 2、质疑: 5 ?究竟有多大呢?你能用圆把 5 ? 表示出来吗? 每人拿出 1 号学具袋里的圆试试吧。 请拿学具表示,一个圆能表示5?吗? 追问:你们说不够是怎么回事? 1 个圆最多表示 ? ? ,要表示5 ? 还差 1 个1 ? 。 二、操作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4 二、借助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25、尝试分类,揭示概念。 (一)在直线上表示分数 (二)对分数进行分类 15 三、借助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尝试分类,揭示概念 16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 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 1 或等于 1. 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题课题: :第第 4 4 单元单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材第 54 页例 3, 及教材第 54 页“做一做” 第 2 题

26、, 第 5556 页练习十三第 410 题) 。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7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方法与算理、概念结合,帮 助学生掌握方法,以加深对真分数、假分 数 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大家的 数感,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1 课时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 1、教师:课件、教师:课件 2 2、学生:、学生: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设计中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1)复习前面所学的分数的分数的分类

27、(2)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如何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二、探究新知 1.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1)出示教材第 56 页练习十三第 10 题中的分数。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分数,看一看哪些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 (板书: 2 2 、 6 2 、 9 3 、 8 4 、 10 5 )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分数值是多少?观察它们的分数 值有什么特点。 结论:当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这些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2)出示例 3(1) 。同学们讨论一下如何把3 3 、8 4 化为整数。 学生交流。 (3)老师引导学生说出: 通过画图可以看出: 3

28、 3 就是 1。根据分数与除尘的关系; 3 3 =33=1。 18 根据分数的意义:3 个1 3 是 1。 (板书:3 3 =33=1) 通过画图可以看出:8 4 就是 2。根据分数与除尘的关系;8 4 =8 4=2。 (板书:8 4 =84=2) 提问:还可以怎么想?(引导得出:4 个1 4 是 1,8 个1 4 是 2。 ) 2.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1)自学例 3(2) ,把7 3 、6 5 这两个假分数化带分数。 想:方法是什么?怎么画图? 组织学生讨论并试着化一化。教师巡视,指名已完成的演说一说方 法。出示例题的不同化法: 7 3 就是6 3 (也就是 2)和1 3 合成的数,等于

29、 21 3 。 (板书)73=21 7 3 =73=21 3 (2)引导学生总结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 教师归纳: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能整除的, 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带 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9 (3)想一想:6 5 =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 55 页练习十三的第 6、7、8 题。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例 3、 (1)3 3 =33=1 8 4 =84=2 (2)7 3 =

30、73=21 3 6 5 =65=11 5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题课题: :第第 4 4 单元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P57 页例 1、例 2 及练习十四的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吧 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并能应用这一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有条理、 20 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

31、方法的 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1 课时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 1、教师:课件、教师:课件 2 2、学生:、学生:每人 3 张同样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设计中设计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很好“温故而知新”这里有几道题,看看谁能解答。 一、复习: 1、填空: 21 ba 让学生说说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2、计算:63=12030= 189=123= 通过练习,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 的倍数(0 除外) ,商不变) 。 二、诱

32、发揭题 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在分数里会 不会也有类似的性质存在呢?那么这个性质又是什么呢?根据学生回 答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探究新知: 出示例 1、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按照下图把它们平均 分,并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的大小。 ,和 8 4 4 2 , 2 1 你认为这三个分数谁大谁小,利用正方形纸验证猜 想。 (一)动手操作,观察比较 21 (1)同学们,你们的桌面上都有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请你 按以下要求做一做? 四人小组一起动手操作并讨论: 1、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分别折出,和 8 4 4 2 , 2 1 并涂 上颜色(温磬

33、提示:折痕最后能用笔描一描。) 2、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8 4 4 2 , 2 1 和都等于整张纸的一半,也就是说。 8 4 4 2 2 1 (3)通过刚才的实践我们发现 8 4 4 2 2 1 ,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 分母完全不相同,可是它们的大小却相等?这个等式里会不会隐藏着 一些奥秘呢?想去了解一下吗? 你们真的确定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确定)那好,现在我 们去验证一下好吗? (二)合作探究,概括性质。 1.在直线上标分数,感知分数的大小的相等。 请同学们有序的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它们各按什么规 律变化的。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完成后找你的 组员说

34、一说吧! 1.小组合作交流 22 (鼓励学生自己说,发现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 (5)教师提出疑问:这句话中的“相同数的数”能是“0”吗?出 示课件 四人讨论。讨论后,让学生明确: 1、如果分子,分母都乘上 0,则分数成为 0 0 ,分数的分母不能 为 0 2、因为 0 不能为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 0。 因此这个地方我们还要添三个字“零除外” 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请大家齐读一遍 (6)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联系。 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 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生交流后再汇报 四、自主学习: 1、阅书质疑:引导学生看书,质疑。

35、你认为分数的基本性质里面的重点要注意的词语是什么?(在黑板上圈点 出来)并让学生重新读一遍。关键词语请用重音读出来. 2、 自学课本 76 页例 2: 把 3 2 和 24 10 化成分母是 12 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题目要求。 让学生完成做一做,到讲台上讲一讲自己解题方法及解题的根据。 师生游戏: 师说出一个分数让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与它相等的分数, 看谁写的多。你写了几个?写的完吗?在写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五、巩固练习 1、请独立完成,完成后组内交流思路。 2.教材 58 页第 1 题。 23 3.教材 58 页第 5 题。 4.习题 五、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你有什

36、么收获能和我们分享一下的吗? 六、布置作业:课本 58 页的第 6、7、8 题。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 分数的基本性质 8 4 4 2 2 1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例 2: 12 8 43 42 3 2 12 5 224 210 24 10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题课题: :第第 4 4 单元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58 和 59 页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4 的运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应用所

37、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 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深化与理解,并能熟练地应用解题。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深化与理解,并能熟练地应用解题。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1 课时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 1、教师:课件、教师:课件 2 2、学生:、学生: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设计中设计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什么是分数基本的性质?(板书)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进行分数的性质的练习。 (板书课题) 接下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闯关” ,你们有信心吗? 二、综合练习。 第一关:掌握性质。 1.把下面的分

38、数化成分母是 10 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5 1 20 6 30 24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 3 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 1 15 9 3请你来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 927 99 27 9 ()(2) 39 26 9 6 () (3) 25 24 5 4 () (4)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第二关:运用性质。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教材第 78 页 第 8 题) 25 9 84 3 30 14 10 7 3 2 24 8 189 5 20 8 5 4 2 7 2 的分母加上 1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加上() 。 3.完成第 5

39、8 面第 5 题: 下面哪些分数在直线上能用同一个点表示?把 这些分数在直线上表示出来。 (1) 引导学生先观察,再找出大小相等的分数 (2) 让生在直线上画出表示该数的点 (3)全班反馈 第三关:活用性质。 1.填一填。 (1)一个分数,分子缩小 4 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 。 (2)= 24()= ()16 (3)完成第 59 页第 8 题 让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明涂色的依据。 2.完成第 58 页第 4 题:我们班 5 2 的同学参加了舞蹈小组, 10 4 的同学 参加了书法小组,哪个小组的人数多? 提示: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较分数

40、的大小,可以把 5 2 化成 10 4 ,或者 把 10 4 化成 5 2 。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0 15 8 26 3.完成第 59 页第 10 题:一堂课,五(1)班做了 10 分钟的练习,五 (2)班做练习的时间占整堂课的 4 1 。如果一堂课 40 分钟,哪个班用的时 间长? 提示:可以推算出一堂课 40 分钟的 4 1 是 10 分钟,也可以算出 10 分钟 占一堂课 40 分钟的 4 1 。 4完成第 59 页第 11 题:知识城堡占 4 1 版,生活乐园占 8 2 版,科学 园地占 16 4 版,历史足迹占 16 2 版,其余的 8 1 版为

41、开心一刻。你知道哪些栏目 的版面一样大吗? (1)小组交流。 (2)请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知识城堡、生活乐园和科学园地版面一样大 历史足迹和开心一刻的版面一样大 5.完成第 59 页第 12 题:我国由 56 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全国人口 的 100 92 ,李敏说:也可以说汉族占全国人口的 50 46 或 25 23 。李敏的说法正确 吗?为什么? 提示:可以通用化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也可以统一化成分母是 25 的 分数,再作比较。 三、小结全课。 今天我们练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 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 9 3 6 2 3 1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42、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27 课题课题: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材第 60 页的例 1、例 2,第 61 页“做一做”及第 63 页练习十五的第 14 题) 。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 最大公因数。 3.通过数学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准

43、备:教学准备:长方行纸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设计中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是因数?因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在小组中交流后汇报,老师总结使学生了解因数的几 个特点: (1)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一个数除以它的因数,商一定是自然数(0 除外) 。 2.写出 16 和 12 所有因数。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检查。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组织学生交流,再说一说) 二、新课讲授 1.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请学号是 8 的因数的同学起立并报出自己的学号。 (2)请学号是 12 的因数的同学起立并报出

44、自己的学号。 (3)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4)为什么学号是 1,2,4 的同学会起立两次呢? 28 2.想一想,把刚才的数学游戏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 3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修改完善。 3.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4.电脑课件呈现: 5.这三种表示方法,你能看懂吗?如果看得懂,请你选择一种方法介绍给大 家好吗? 6.针对追问:在这位同学的作品中,两个集合圈套在一起了,1,2,4 写在 了重合的部分这是表示什么意思? 7.小结:就像同学们所说的 1,2,4 既是 8 的因数又是 12 的因数,因此 1、2、4 是 8 和 12 公有的因数,

45、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 是最 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教师适时引出课题,并板书:最大公因数。 2.组织小练习。 (1)完成教材第 61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 (2)完成教材第 61 页的“做一做”第 2 题,说一说哪几个数写在左边,哪 几个数写在右边,哪几个数写在中间。 (3)完成教材第 63 页练习十五的第 1 题。请学生填在教材上,说一说是怎 29 样找的。 3.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出示教材第 60 页例 2:怎样求 18 和 27 的最大公因数? (2)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找出 18 和 27 的最大公因数。 (3)小组讨论,互相启

46、发,再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 方法一: 先分别写出 18 和 27 的因数,再圈出公有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 方法二:先找出 18 的因数,再看 18 的因数中有哪些是 27 的因数,再看哪 个最大。 方法三:先写出 27 的因数,再看 27 的因数中哪些是 18 的因数。从中找出 最大的。 (4)引导学生看教材第 61 页的“你知道吗” ,指导学生自学分解质因数的 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4 和 36 的最大公因数=223=12 指出:两个数所有公因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5)巩固小练习:完成教材第 61 页的“做一做”第 2、3 题。 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

47、公因数有哪些特殊情况? 1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 1 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 1。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 63 页练习十五的第 2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将这 8 组数分为三 类:一类是最大的公因数是 1, (如 5 和 9,15 和 16) ;一类是最大公因数是较小 的数本身(如 34 和 17、16 和 48、13 和 78) ;另一类是一般情况。 30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2.完成教材第 63 页练习十五的第 3 题。 3.完成教材第 63 页练习十五的第 4 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

48、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学习所得。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 大公因数。 特殊:第一种: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 数。 第二种:当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 课题:最大公因数(课题:最大公因数(2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利用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第 62 页的例 3, 及教材第 6364 页练 习十五第 511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

49、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 中的应用。 .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方格纸一张,画有一个长厘米,宽厘米的长方行的白色纸一张。 31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设计中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5 和 1521 和 2830 和 188 和 9 11 和 3360 和 4812 和 424 和 15 在现实生活中

50、,有的问题需要用最大公因数的知道来解决,这就是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最大公因数(2)。 二、新课讲授 出示教材第 62 页例 3。 (1)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在贮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 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拼摆。 每组 4 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每人选择一种边长的方砖,试 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辅导学生。 (3)多媒体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 (4)教师:应该怎样选择方砖来铺地呢? 通过交流,得出结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 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