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九年级上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教学设计 1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 【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 (1045 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 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 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 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 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 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 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
2、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 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 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 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 【教学目教学目标标】 】 知知识识与能力与能力 1.掌握“壑、辄”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过程与方法程与方法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 的写法。 情感情感态态度与价度与价值观值观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体会作者的旷达胸 襟,
3、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 【重点重点难难点点】 】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教学设计 2 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2.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 写法。 教学教学难难点点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体会作者的旷达胸 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 【课时课时安排安排】 】 2 课时 【 【教学教学过过程程】 】 第一第一课时课时 一、新一、新课导课导入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 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 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
4、?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这篇醉翁亭记 吧! 二、自主二、自主预习预习 1.背景背景资资料料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 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 5 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 州太守。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 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 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 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
5、千古的美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 39 岁,文中 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2.知知识链识链接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 庆历七年(1047 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 而闻名遐迩。 3.检查预习检查预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教学设计 3 (1)订正字音(详见 PPT) (2)词语释义(详见 PPT) (3)一词多义(详见 PPT) (4)词类活用(详见 PPT) (5)古今异义(详见 PPT) (6)出自本文的成语: 觥筹交错峰回路转 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 风霜高洁 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
6、 (一)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 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二)研(二)研读读分析分析 (1)精读第 1 段并回答:这段如何划分层次?写法是什么? (2)精读第 2 段,说说它的内容、层次和写法。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饮少辄醉 (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3)太守谓谁 ( ) (4)泉香而酒洌 ( ) 答案:(1)就 (2)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为,是 (4)(水、酒)清 2.下列句子中的“其”字所指内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其西南诸峰 B.颓然乎其间者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醉能同其乐 【解析】选A。A项中“其”指代“滁州城”;B项中“其”指
7、 代“众人”;C项中“其”指代“他的”;D项中“其”指代“ 大家”。A项指代物,其他三项指代人。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文章的破题句是:_,_。 (2)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 _,_。 (3)点明文章主线的句子是:_,_。 (4)描写游山盛况的句子是:_,_。 答案:(1)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2)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 出 (3)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4.填空。 本文以“乐”为主线,写了作者的_、宴酣 之乐,用“_”与“乐”的统一,表达了_ 的思想。 答案:山水之乐 醉 与民同乐 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8、,完成58题。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云归而岩穴暝 ( ) (2)弈者胜 ( ) (3)临溪而渔 ( ) (4)杂然而前陈者 ( ) 答案:(1)昏暗 (2)下棋 (3)靠近,这里是“在 旁”的意思 (4)摆放,陈列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_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_ 答案:(1)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因而乐 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2)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们中间的 ,是太守醉了。 7.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答:_ 【解析】写朝暮图,生动地表现了“
9、晦明变化”的朝暮景象。 写四时景,一季一个画面,选取了最富有季节特点的景物,给 人以不同的感受。 答案: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 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 ”“云归”写出“林霏开”“岩穴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 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花、木、风 、霜、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8.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答:_ 【解析】“滁人游”是一个欢快热烈的场面,滁州人寄情于山 水之中,作者自然是十分欣慰的。所以,“太守宴”是一个盛 大的“滁人宴”,是作者与民同乐思想的体现。 答案:为了给“太守宴”创设
10、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涵着作者 与民同乐的旨趣。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 (2)予至扶风之明年 ( ) (3)既而弥月不雨 ( ) 答案:(1)跟从,随从 (2)第二年 (3)下雨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_ (2)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_ 答案:(1)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够用文章 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2)忧愁的人因而高兴,生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正好也 建成了。 11.喜雨亭记突出表现了苏轼_的思想感情, 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有共同之处。 【解析】从“
11、喜雨亭”命名的原因来看,苏轼是希望天降甘霖 ,老百姓有好的收成,体现了对老百姓的关怀。这与欧阳修的 “太守宴”与民同乐是相同的。 答案:关心人民疾苦 与民同乐 12.(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 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答:_ 答案: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 ,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归纳 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 1 1、作家作品:、作家作品: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 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 2、生字读
12、音:、生字读音: 环滁(ch) 琅琊(lng y) 辄(zh) 林霏(fi)开 岩穴暝(mng)伛偻(y l) 山肴(yo) 野蔌(s) 射者中(zhng) 觥(gng)筹交错 颓(tu)然 阴翳(y) 3 3、重点词语解释:、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名之者谁 名:命名。 (6).饮少辄醉 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云归而岩
13、穴暝 归:聚集。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太守谓谁 谓:是。 (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发:开放。秀:草木茂盛。繁阴:形成浓阴。 (14).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 于:在。 (16).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7).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8).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9).弈者胜 弈:下棋。 (20).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1)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2).树林阴翳 翳:遮盖。 (23).鸣声上下 上
14、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4 4、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译: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3)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译: :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在出游啊。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译: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5 5、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15、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 芳:古义:花朵 今义:芳香 山间之四时也 时: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6 6、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到极点,以为绝妙; 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也:与“者”连用,
16、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代词,名之者谁? 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动宾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乐: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穷:乐亦无穷也:尽。欲穷其林:走完。 归:云归而岩
17、穴暝:归集,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7 7、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名之者谁 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自号曰醉翁也 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为乐,动词。 (后乐)乐趣,名词。 8 8特殊句式以及重点句子翻译特殊句式以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译: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 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弯着驼背的老人,领着的孩子,来来
18、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 啊。 )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 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判断句: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 省略句省略句: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19、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译:领会它在心里, 寄托它在饮酒上。 ) 二、思想内容理解二、思想内容理解 1 1、内容主旨:、内容主旨: 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 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2 2、重点内容把握:、重点内容把握: (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4)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 (5)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岳阳楼上范仲淹作
20、文寄情;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 同乐 3 3、归纳段意、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4 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答: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 5、 “太守醉”中的“醉”有哪两层意思?答答: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 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6 6、 、文中“醉”和“乐”有什么关系? 答答: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7 7、 、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21、 答答: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写景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8 8、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 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答答: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他的立足点是“民”,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 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 “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9 9、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在语言上有何异同? 答答:岳文在语言上骈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
22、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造词精 警,文情壮美。 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有 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 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 1010、 、写出从本文中演化而来的成语,说说它们现在的意思。 峰回路峰回路转转:指山峰迂回,道路曲折。今常用来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醉醉翁之意不在醉: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也指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了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觥筹交觥筹交错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相聚宴饮时欢乐热闹的
23、场面。 1111、 、文章除了山水之乐外,还写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 解。 答答:(1)从内容上理解,太守为人们富足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太守虽然位卑失意,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在当今社会,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宁静祥和,彼此和谐相处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 1212、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答:“忧”和“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4、。范仲淹无论位居高官或是退居民间,都挂念国家、百姓;欧阳修虽然 遭到贬谪,仍积极施政,与百姓同乐。他们都心忧天下,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关注百姓悲喜。 1313、 、你认为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答: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作者在仕途失意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积极从政,心系百姓,与 民同乐,具有宽阔的胸襟。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要以他为榜样,学 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414、 、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 ,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 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
25、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答答: 热爱读书 悠然自得 豁达大度 宠辱不惊 1515、 、 “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 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答:表达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之情 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616、 、从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 ? 答答:因不胜酒力而醉;因秀丽的山水而陶醉;因与民同乐而醉;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快乐,政绩斐然 而自我陶醉。 (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 1717、 、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
26、写有什么作用? 答答:表现了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 侧面表现了欧阳修治理有方,政绩斐然; 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 突出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1818、 、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 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1919、 、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的表达方式,主题思想有什么异同 答答: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
27、中;而岳 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宽阔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从这一点来说, 范仲淹的境界要高出欧阳修,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 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醉翁亭记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这 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 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 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2020、 、开头的描写“环滁皆山也”有什么作用? 答答:(1)引出本文描写的对象;(2)点明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3)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的美,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