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初步领会直接批驳、间接批驳的驳论方法。 2.领会鲁迅先生的立场、观点,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体会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和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点:二、教学重点: 领会鲁迅先生的立场、观点,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三、教学难点: 学习驳论文的批驳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 2、品读法。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 3、讨论式。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4、探究式。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
2、 四、教学流程: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价 值就在于有思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现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鲁迅的中国人失 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来感受他的思想光芒。学习课文之前,请同学们观察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何时提出这个问题的呢? 明确明确:疑问句式(无标点)。 (二)了解时代背景:(二)了解时代背景: 何时提出:1931 年 9.18 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就践踏了我 东北三省。接着又向中国国内步步紧逼,妄图侵占整个中国。而蒋介石奉行不抵 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一时间亡国灭种
3、的论调四起,蒋介石竟有“三 日亡国”的“高论”。作为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喉舌的上海大公报竟于 1934 年 8 月 27 日公然提出 “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力,已荡然无存”。散布对抗日前 途的悲观论调, 说什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凭着对 社会现状的洞悉,写下此文。 (三)朗读课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思考: 1. 找到文章题目的答案是什么,在 哪?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在文章第六段。 2.思考文章的前半部分在做什么? 1-2 段提出对方的论据和论点。 3-5 段反驳对方的论证过程。 直接反驳: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 3.作者在文章开头直接
4、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原文在第六段提出自己观点,那种表达效果更 好? 原文先提出对方观点和论据,直接反驳对方的论证过程,之后在提出自己的 观点并加以论证,更有说服力。 4.4. 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举例论证。举了古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和舍身 求法的人”。今有“有确信不自欺的人、在前仆后继战斗的人”。具体有力 的论证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观点。 5. 这些人也被鲁迅称为“中国的脊梁”。在你了解的历史人物中,有哪些人堪 称“中国的脊梁”?并说明理由。 例:闻一多不畏牺牲,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言辞的当众揭露、痛斥反动 派的罪恶和卑劣, 表达对民主和平的坚
5、定信心。 所以他是为民请命的人, 可以被称为中国人的脊梁。 (四)赏析语言(四)赏析语言 鲁迅本身也是这样一个可以被称之为“中国的脊梁”的人物,这和他尖锐和具有 战斗性的语言风格是分不开的,请你找到文中具有这样特点的句子加以赏析。 (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我们都有中国的脊梁在。正是这些脊梁支撑起了我们 强大的中国。你怎样看待今天中国人是否有自信力呢?请举例说明。 (六)(六)作业:作业: 请你来驳:金钱是万能的。 (七)(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中自夸“地大物博” 国敌论据 只希望国联 人 味求神拜佛以偏概全 失敌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掉直接反驳:失掉“他信力” 自发展着“自欺力” 信间接反驳: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在 力 论据:从古到今“中国的脊梁” 了了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结论:自信力的有无, ,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 ,看地底下。看地底下。 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