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沁园春 雪雪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科目科目语文课题课题沁园春沁园春 雪雪 课型课型讲读课课时课时1 课时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沁园春 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文章,本单元是在七、 八年级新诗教学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新 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和人生的情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巩固已有的诗歌知识,初步构建诗歌的知识 系统,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引导学生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 会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往欣赏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 想象,体味诗中的形象和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进 而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2、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 已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词歌赋,具备一定的诗歌知识和诵读技巧。加 之本班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语文 能力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工具书进行课下预习,并在 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 三维三维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感受其音乐美和意境美。 2.理解这首词写景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伟大胸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重点重点 理解这首词写景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难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感受其音乐美和意境美。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评法、合作探究 教
3、学资源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及时间及时间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背景故事导入:1925 年的秋 天,毛泽东路过长沙,面对 美丽的湘江秋景,写下了名 篇沁园春 长沙,发出了 (副板书)的豪迈一问。19 32 年冬天,毛泽东率长征部 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 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的伟大斗争。一场大雪之后 毛泽东攀登到海拔千米、白 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 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 中豪情激荡,也写了一首词 沁园春雪。这首 词的最后一句及其贴切的回 答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 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习这首词
4、。 学生倾听、感悟 通过背景故 事导入,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诵读感知诵读感知 雪中景雪中景 1.检查预习,扫除字词 障碍。 2.作者简介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诗 歌,感受泰山磅礴的气势, 并给予点评。 1.了解作者, 感受作者的 伟人胸怀 2.读课文。读准字音,读 出节奏;听范读、自由读、 指名读、齐声读相结合,初 步体会作者感情;以自信、 乐观之情朗读诗歌,读出诗 人热爱祖国河山的一片挚情 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通过引导学生反 复朗读,熟悉诗 歌内容,帮助学 生在朗读中发现 美、感受美。 让学生成为 课堂的主体。 品读体会品读体会 雪中情雪中情 课件展示: 1.作者对雪景的描述, 由哪
5、个词领起? 2.作者望见了怎样的雪 景?用一个词概括,并说出 理由。 3.作者望见的景都是眼 前的吗?从哪个词可以看 出? 4.在词里,作者把空间 写得如此广阔,景色写得如 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 情?请找出关键词品读。 在老师问题引导下, 学生 思考、 合作探究, 赏析上阙写 景的妙处。 寻找诗中运用精妙 的词, 思考讨论这些词妙在何 处。 通 过 品 妙 词、赏佳句,体 会炼字的准确生 动,感受诗歌意 境,培养学生鉴 赏诗歌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及创 造性,在活动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陶冶审美情 趣。 回读感悟回读感悟 雪中人雪中人 课件展示:讨论:在作 者眼中,谁是真正的英
6、雄? (教师通过启发、 深入指导, 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 学生吟诵、思考、领悟 感受作者对待古代优秀 帝王的态度,回答问题。 通过吟诵、 思考,讨论,领 悟诗歌的主旨。 再读树立再读树立 英雄志英雄志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你学 了这首词后,有什么感悟? 学生听朗诵,谈感悟。 激发学生爱 国热情,感受作 者的伟大胸襟, 树立远大理想抱 负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沁园春 雪; 2.诵读毛泽东的其他诗 词作品,进一步感受诗人的 伟大胸襟。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1.巩固背诵 2. 积 累 诗 词,进一步感受 诗 人 的 伟 大 胸 襟。激发学生对 经 典 诗
7、 文 的 兴 趣。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沁园春沁园春雪雪 毛泽东毛泽东 写景:壮阔动静 虚实 抒情:热爱赞美伟人胸怀 远大抱负 议论:褒贬志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问题设计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力图使学生经历从整体 到局部的阅读过程。提问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且 具有清晰的层次感。上阕围绕“为什么写景产生了壮美的效果”一问 展开,下阕则以对比为支点,融评价历史人物与理解“风流人物”内 涵于一体。 2.鉴于作品作为词的文体特点,仍关注了一些难点词句。如“山 舞银蛇,原驰蜡象”“须”“文采 ”“风骚”等。 3.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群体活动就是朗读。由于对时间因 素的考虑和对独立思考的重视,我并没有强调合作(讨论),于是学 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对一”的问答。但我仍以为自己 较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 虽然问题的解决较多地借助了教师的 讲解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