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成语故事 100 个 1、太公钓鱼 商朝末年,纣(zhu)王荒淫(y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 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 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 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 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
2、钓、钓,鱼儿 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 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 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 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他。姬昌为了表示对 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 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 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 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
3、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 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 “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 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 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凡言 “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 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3、千金一笑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 个
4、诸侯国叫褒(b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 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 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他们听说 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教给 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幽王见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国国君。 褒姒入宫后,很得幽王的宠爱,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随心意,就是褒姒有个怪脾气, 从来不笑。幽王下决心要让她笑一笑,于是贴出布告:谁能让新王后笑一笑,赏 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争相入宫。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说一些荒诞的 笑话,可褒姒看了,听了,仍不露一丝笑容。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gu)石父,
5、是个会拍马逢迎的坏家伙,他出了一个坏点子,叫做“烽火戏诸侯”。原来古时 候,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互 相看见。如果白天某处发现了敌情,就点燃晒干的狼粪,靠“狼烟”传递情报; 如果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传递情报。这样一座传一座,用不了多长时间, 1 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部队赶往京都,听候调遣。 幽王听了这个计谋,万分高兴,决定一试。一天,天气晴朗,幽王带着褒姒来到 城楼顶上,登台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幽王下令点燃烽火,顿时狼烟四起, 直冲云天。远近诸侯看到烽火点燃,还以为敌国来犯,于是纷纷点齐兵马,向镐 (ho)京奔来。他们赶到镐京城下,
6、却看不到一个敌兵,只见幽王和褒姒坐在城 楼上喝酒看热闹。这下,可把褒姒给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轻率行事,笑诸侯这 样容易上当。褒姒一笑,幽王高兴了,马上给了虢石父千金的奖赏。那些诸侯可 气坏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骂一气带兵回去了。 幽王对此并不在意,为睹褒姒笑脸,又多次玩此闹剧。不久,戎(rng)人发兵前 来攻打镐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来了,赶紧派人去点烽火,向诸侯求救。可是 这一次,诸侯们还以为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就这样,镐京被戎人攻 破,幽王逃到骊山脚下,被杀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语“千金一笑”,形容美人的笑颜十分难得,价值千金。 4、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
7、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 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o)夫站在岸 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 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 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 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 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5、道不拾遗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
8、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 (q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 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 (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 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 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6、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y)杀死哥哥卫桓(hun)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 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自己
9、的父亲卫国大臣石(qu),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 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 “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说:“陈桓公很受 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 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 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派 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杀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xn) 2 私情。
10、7、志在四方 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 别逃亡到狄(d)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 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 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 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 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
11、 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 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 重耳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 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 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8、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 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 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
12、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 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 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 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 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 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就。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 大。 公元前 633 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 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
13、马上追击。晋军利用 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9、病入膏(go)肓(hung)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 “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 我躲到肓的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名医诊断后,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 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
14、,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实在没法子 治啦。” 3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 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病入膏肓”这则成语,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来比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 地步。 10、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国。可是在 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 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 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
15、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 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 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 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 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 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 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
16、行 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1、居安思危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 齐等国能够取消攻打郑国的念头。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 答谢晋国,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收到这些礼物后,晋悼公十分 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大功臣魏绛(jing)。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 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不能
17、因此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 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有备无患。”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 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成语“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全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12、卧薪尝胆 公元前 496 年,吴王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chi)要替 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两年后,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 了他,说:“吴王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美女 西施和珍宝去贿(hu)赂(l)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
18、上西施,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请您饶恕他。”伍子胥(x)站 出来大声反对道:“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l)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定 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听伍子 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请求,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 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晚上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还在房子里挂上 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并让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 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
19、军事,自己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4 再说吴王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sh)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 大,听信奸臣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 482 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 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 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 473 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 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n)之
20、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夫差 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 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成语“卧薪尝胆”,现在常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13、东施效颦(pn) 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东施很羡慕西 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 捂住胸口,双眉紧皱。东施一见,以为西施这样就是美,于是也学着她的样子在大街上走来 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见了她的这个样子,吓得东躲西藏,不敢去看她。 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不知道人家
21、的好处和本身的缺点在哪里,胡乱模仿。 14、后生可畏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见过一个小孩,举止言行很不一般。这孩子用泥土堆了一座城堡,坐在 里面,挡住了孔子的路。孔子问他为什么挡住他的车,不让他过去?小孩说:“只听说过车 子绕城走,没听说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孔子非常惊讶,没想到孩子这么小却这么会说话。 小孩说:“听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跑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孔子一听非常感叹地说:“真是后生可畏啊!” 成语“后生可畏”,现在指青年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过他们的长辈。 15、知人不易 孔子走到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时候,穷困不堪,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没有吃到一粒粮食, 只好在
22、大白天里睡大觉。 他的弟子颜回找到一点米,把它放在甑(zng)里面煮。饭快熟了,孔子看见颜回抓甑里面 的饭吃。 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装着没有看见刚才那件事的样子,站起来说:“刚 才我梦见祖先,要我把最干净的饭食送给他们。” 颜回连忙说:“不行,刚才有灰尘掉进甄里,把饭弄脏了一些,我感到丢掉了不好,就用手 把它抓起来吃了。” 孔子听了感慨地说:“我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相信;我所依靠的 是自己的脑子,但脑子有时也靠不住。你们要记住,了解一个人确实不容易呀!”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要真正识别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不要轻易地用自己“亲眼所见”来为一 个人下结论。
23、16、不耻下问 卫国大夫孔圉(y)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 了让后代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 文公。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 “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很多,凭什么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孔 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 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 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是很恰当的。”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24、5 成语“不耻下问”,现在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道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17、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zhng)氏守节。孟子家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他就学 了些丧葬之类的事。孟母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 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就学了些做买卖和屠宰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 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 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 了。 成语“孟母三迁”,现在常用来强调环境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18、孟母断机
25、 孟轲(k)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成就与他母亲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孟轲小时候也很贪玩。一天,孟母正在织布,还未到放学时间,小孟轲却逃学跑回家。孟母 见了,气得浑身发抖。她把小孟轲叫到跟前,说:“孩子,穷人无本,力气是钱。娘每天没 日没夜地辛苦织布,赚(zhun)钱供你上学。可是,你却逃学。”说着,孟母拿起剪刀,“咔 嚓”一声,把织布机上的绫(lng)子一刀剪断。 小孟轲见娘生这么大的气,吓坏了,连忙央求说:“娘,我错了!我一定改!” 孟母见小孟轲知错,舒了一口气,指着机上的断绫说:“孩子,不管做什么事,功到才能成。 你不好好上学,就跟这些断绫一样,怎么能成材呢?” 明白了娘的
26、一片苦心,小孟轲赶快回到学堂。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 孟轲在孟母的循循善诱下,勤奋学习,成了学堂里有名的好学生。 19、曾子杀彘(zh)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夫人哄儿子说:“你先在家呆着,待会儿我 回来杀猪给你吃。”夫人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夫人就劝阻说:“我只不过是 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正 确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 这不是正确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成语“曾子杀彘”,现在常用来强调教育儿童要讲究诚信,言行一致。 2
27、0、毛遂(su)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hn) 郸(dn) 。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 召集起来,想挑选 20 个文武全才的人一起去。他挑来选去,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 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 大步跨上台阶,大喊道:“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 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
28、乃是我的门客! ” 楚王喝道:“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跨 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厉声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 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 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 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 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6 21、狡(jio)兔三窟(k) 春秋时代,齐国有位叫孟尝君的人,家中豢(h
29、un)养着许多门客。在这些门客中,有位叫 冯谖(xun)的人,常常一住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 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讨债,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把债券(qun)全烧了。薛地 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心里充满感激。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 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 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这样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 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 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
30、安心的藏身之处。”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 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 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 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 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 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c)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 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 觉了。” 成语“狡兔三窟”,意思是狡猾的兔子
31、有三个窟。比喻藏身的地方多。 22、鸡鸣狗盗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 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 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 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 无双的狐白裘(qi)(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 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 找来!”原来
32、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了解到,那件狐白裘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 里,便借着月光,钻进贮藏室把狐白裘偷了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 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 孟尝君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 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怎么能叫呢? 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 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 没睡踏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
33、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 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成语“鸡鸣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23、道听途说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 地讲给别人。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非常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 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特别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一百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 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 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
34、“一定 是十丈长了。”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毛空 7 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成语“道听途说”就是从这个故事而来的。这一成语比喻在路上听到没有根据的言论或传闻, 再去传给别人。 24、三令五申 春秋时侯,有一位著名军事家名叫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h)闾(l)。 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 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说也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 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
35、人都拿着长戟(j)。队 伍站好后,孙武命搬出铁钺(yu)(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诫。说完便击鼓 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 仍然只是大笑。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 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 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 ” 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向 左向右,甚至跪
36、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三令五申”,即反复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 25、惊弓之鸟 有一天,更羸(li)和魏王站在一个高台上,仰头看见有鸟在天空中飞。 更羸对魏王说:“请大王看看,我可以只拉弓不发箭而把鸟射下来。” 魏王不相信地说:“难道你的射术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吗?”羸很自信地说:“可以。” 过了一小会儿,一只雁从东方飞来,更羸拿起弓拉了一下空弦,那只雁就一下子栽落到地上。 魏王惊叹说:“你射箭的本领居然可以达到这样一种地步!” 更羸说:“这是一只受伤的孤雁啊!” 魏王说:“先生是怎么知道的呢?” 更羸回答说:“它飞得很缓慢,叫声很悲惨。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叫得惨,是
37、因为长 久失群。由于它的旧伤没有长好而害怕的心情又没有去掉,所以一听见弓弦响,就急忙往高 处飞,这就引起伤口破裂,从高空掉下来了。”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受过惊恐见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26、呆若木鸡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 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shng)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 沉不住气。”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 还不够沉稳。”又过了几天,纪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 待到斗
38、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 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他那高兴的 样子就甭(bng)提了。 后来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27、乐极生悲 战国时期,齐威王不理朝政,经常通宵沉溺在酒色中,很多诸侯趁机侵扰,国家处于危亡之 际。大臣们谁也不敢规劝,只是干着急。齐国有个叫淳于髡的人,他说话诙谐善辩,喜欢用 隐语、微言讽谏威王的过失。 8 有一次,楚国大规模发兵侵犯齐国,淳于髡(kn)奉命请来了赵国的精兵来救援,楚军当 夜撤回。齐威王非常高兴,设宴庆祝淳于髡
39、请兵有功。宴饮中,齐威王问淳于髡能喝多少酒 才醉?淳于髡回答说:“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 齐威王觉得淳于髡的话很奇怪,就问他:“此话怎讲?” 淳于髡回答说:“像今天这样,喝大王赏赐给的酒,旁有执行酒令的执法官,后有御史官, 我一边喝酒,心里一边在害怕,所以喝一斗就醉了。” 齐威王颇感兴趣地问:“那么喝一石呢?”淳于髡回答说:“假如遇到久别的朋友,边喝酒边 谈笑,这样可以喝八斗、一石了。所以说饮酒过分,就会昏乱失礼,行乐到极点就会转化为 悲哀,天下的事都是这样。” 齐威王知道淳于髡是在委婉规劝他,于是取消了通宵达旦畅饮的恶习。“乐极生悲”这一成语, 形容快乐到极点转而发生悲哀的事情。 28、
40、一鸣惊人 战国时期,齐威王继承王位已有三年了,可是他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大臣淳(chn)于髡想了个激励齐威王的办法。他说:“大王,臣听说齐国有一只大鸟,三 年来不飞也不叫”他故意停顿一下,试探地问:“大王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齐威王知 道淳于髡在暗喻自己,不由得大笑起来。笑过一阵后,他才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那以后,齐威王就到各地去视察。看到称职的大夫,就给予奖励;发现一个破坏生产的大 夫,就扔进油锅处死。接着,他又严格整顿军队,打败了入侵的魏国军队。齐威王“一鸣惊 人”,使各国君主都感到震惊。 成语“一鸣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干出一番惊人的事业
41、来。 29、三人成虎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人来说街市上 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 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后世
42、人引申这故事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 30、老马识途 战国时期,齐桓公发兵攻打无终国。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峡谷, 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管仲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 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 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 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 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比喻 有经验,能带
43、领新手工作。 31、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惠王任命庞涓为大将,大举进攻赵国,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成侯知道国力 9 难以抵住魏军,就把中山之地献给了齐国,求齐国派兵解围。齐王即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 军师,率兵救赵。孙膑献计说:“魏国攻打赵国,一定把精锐部队统统派出去了,而国内只 留下些老弱病残。我们不妨扬言攻打大梁,魏军听闻后一定会撤下邯郸外围的兵力,回头救 大梁,我们在中途袭击魏兵,定可大获全胜。”田忌用了孙膑的计策。庞涓听到齐国进攻大 梁的消息后,马上撤下包围邯郸的兵去救大梁,谁知魏军在桂陵遭到齐军截击,被杀得不得 不撤回大梁,赵国之围得解。 成语“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
44、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32、完璧归赵 公元前 283 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得到了一块玉璧,叫“和氏璧”,是个无价之宝。秦昭王听 说后,非常羡慕,就想把它弄到手。 于是,秦昭王派使者带书信去见赵惠文王。说秦国愿意拿15 座城池来换那块“和氏璧”。这 可让赵王作了难,给玉璧吧,怕秦王不守信用,得了玉璧不给城;不给吧,又怕惹恼秦王, 领兵来攻打赵国。他就和大臣们商议此事。后来有个人推荐他的门客蔺(ln)相如去秦国处理 此事。惠文王派人把蔺相如叫来一谈,也觉得他是个合适的人选,就决定派他带着和氏璧去 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玉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一看,只见玉璧洁白无暇,晶莹透明,果真是 个无价之宝,
45、顿时高兴得合不上嘴。他翻来覆去欣赏了好半天,又传给身边的大臣和后宫的 美女看,他们个个赞不绝口,纷纷向秦王表示祝贺。蔺相如站在旁边等了好一会,也不见秦 王提换城一事,知道秦王要诓(kung)骗玉璧。但这时,玉璧已给了他们,又不能硬抢回来。 蔺相如急中生智,客气地对秦王说:“这和氏璧虽是天下至宝,可惜上面还有一点小斑瑕(xi), 大王可能还没看见,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信以为真,把玉璧还给蔺相如。蔺相如把“和氏 璧”拿在手中,连连倒退几步,靠在殿柱旁,义正词严地说:“这和氏璧是天下人人皆知的 宝贝。当初大王派人送信去说要以15 座城池换这块玉璧。可是今天我看大王坐而受璧,又 把玉璧随便给人传看,
46、根本没有换城之意,所以我把玉璧收回。大王若是逼我的话,我宁愿 把头连同这块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殿柱上!”说完,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连忙陪着笑脸劝阻, 又让人拿来地图说明把哪些城地割给赵国。蔺相如知道秦王这是先稳住他,再把玉璧骗去, 就对秦王说:“这玉璧是稀世珍宝,我们赵王在送璧之前,斋(zhi)戒了五天,又举行隆重的 送璧仪式,大王要是真心换璧,也应斋戒五天,举行相应的受璧换城仪式,我才敢把玉璧献 上。”秦昭王见蔺相如态度坚决,知道硬夺不行,就答应了。 蔺相如回到宾馆,派一名随从化装成穷人的样子,把玉壁包好缠在腰间,沿小路偷偷送回赵 国去了。 五天以后,秦王邀请了楚、燕、齐、魏等国的使者来参加受璧
47、仪式,想借此来显示一下自己 的威风。安排完毕,宣赵国使者上殿。蔺相如按照使节的仪式行过礼,秦王见他手中空空如 也,就问他玉璧在哪里?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说:“贵国从穆公以来,前后有20 多位君主,没 有一个讲信用的。如今我也怕受到欺骗,就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了。”秦王一听,火 冒三丈,让人把蔺相如绑起来问罪。蔺相如从容地说:“大王请息怒,让我把话当着大家说 明白:大家都知道,秦国强,赵国弱,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的事,从没有弱国欺负强国的 道理。大王如真想要璧,这并不难,先把15 座城池交给赵国,然后派一使者跟我去赵国取 璧,赵国绝不敢得了城市不给玉璧,去背个不守信用的名声。我知道这次愚弄了大王,
48、罪该 万死,请治我的罪吧,让各国都知道大王为了想得到一块玉璧而杀了赵国的使者,天下的人 也可以知道是非曲直了。”一席话说得秦王目瞪口呆,他想就是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璧,还 落个坏名声,就下令把蔺相如放了。结果,秦国舍不得15 座城池给赵国,赵国也没有把“和 氏璧”给秦国。成语“完璧归赵”,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3、负荆请罪 10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 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不愿 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
49、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 开。他手下的人便以为主人害怕廉颇,非常不解。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 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 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像老虎一样相斗,必 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 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为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觉得十分惭愧。于 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蔺相如家请罪。两人从此成为至交。 后用“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50、 34、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很能谈论用兵之道,连赵奢也难不住他, 日子长了,赵括便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及得上自己。 公元前 260 年,秦兵进犯赵国,赵孝成王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廉颇见秦军强大,就在 长平筑垒固守,与秦兵形成对峙(zh)局面。秦国一时无法取胜,就派间谍到赵国散布流言, 说廉颇惧怕秦兵,秦国担心赵王任命赵括为将。赵王果然中计,令赵括代廉颇为大将。由于 赵括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结果陷入秦军重围,他也在突围中被乱箭射死,赵 国 40 万军队也被秦将白起活埋。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现用来比喻脱离实际而夸夸其谈的人。 35、远交近攻 战国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