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 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 难,取决于人类自己,而不是工具本 身。 -爱因斯坦 2.2 合理利用网络 1.上网适度,避免网瘾; 2.2 合理利用网络 活动1: “网虫启示.” 无字幕、无声音视频,但讲述的内容很丰富 1.什么原因让他接近了网络? 2.最后的结局如何? 3.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A.生活中孤独少友的人; B.受挫后缺少家庭温暖的人; C.没有健康爱好,学习没有成就感的人; 1.上网适度,避免网瘾; 2.坚决不进入黄色网站; 避免网络伤害 学会自我保护 事实1.深圳晚报消息:某中学初二学生 刘某,迷恋网吧,在网上搜寻色情、凶杀等 信息,导致精神萎
2、靡,无心读书.后因绑 架同学李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 事实2.新华网:15岁的李伟经常 去游戏厅,后又迷恋上网吧,并开 始浏览黄色网页。有一天,李伟持 刀抢劫刘某一元钱后,见钱少气愤 ,便欲对其本人图谋不轨,因有人 路过此处,李伟逃走。随后,刘某 报案李伟被公安机关抓获。 犯罪研究会的统 计资料显示: 青少年犯罪中有70% 因受网络色情、暴力 内容影响而诱发盗 窃、抢劫、强奸等严 重犯罪。 剧情: 小雪要去见网友 1.小雪的妈妈这么做过不过分?为什么 ? 2.小雪见陌生网友,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 活动2 结果1,和心中想象的一样,高大、诚实、善良 ,成了好朋友; 结果2,是一个不法分子,
3、受到了伤害; 结果3,外貌与想象大相径庭,两人见过一面后 ,自然分手。 当兴高采烈去见网友的时候,哪种结果 是你想要的? 你想要的结果也许会发生,但意味着你 是带着极高的风险去做这件事的,高危 事件不要涉足,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活动2: 慧眼看剧 害人之心不可有 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结论3:不约见陌生网(微)友 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 结果:在生活中,网友见面大多以“见光死”而告终。 原因: 网络的虚拟性去除了交往双方的一些现实 角色、身份特征,因而难免对感兴趣的对 方加以理想化。 交往通过文字表达,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某 种“文学效果”,使得每次上网聊天都有心 理期待,总倾向于吧
4、对方想象得很有吸引 力。可,见面后 事实3:网友爽约,女孩伤心欲绝服36片安眠药自 杀 事实4:武汉花季少女迷恋网络,辍学出走会见网 友杳无音讯 事实5.据中国青年报消息: 8月10日,武 汉市一位叫梅子的女中学生被网友骗到住处奸污。梅 子遭强暴后自杀未遂,罪犯被抓获归案。 事实6.新华网:高文明,通过与 网友聊天取得网友好感,获得相关资 料,后利用与网友见面的机会,连续 实施了起抢劫、杀人、盗窃的大 案。最终,被绳之以法。 事实7.46岁大妈冒充少女与16岁少年网恋 2015年11月,小赵(男,16岁)在网上认识了一名头像颇为貌 美年少的网友,该网友自称叫“曼莉”:16岁,暂住在广东乐从 镇
5、。两人热聊了近三个月,甚为投机,随后确立起了“恋爱”关 系。小赵看着照片中那娇俏可爱的女孩“曼莉”,萌发了到乐从和“ 恋人”见面的念头。12年4月,小赵只身坐火车来到广东。到达广 州火车站后,一名自称是“曼莉母亲”的中年妇女将小赵接回了乐 从暂住,称“曼莉”刚回家乡,几日后便会回来。小赵便在“曼莉母 亲”的出租屋内住下,满心期待着恋人的出现。然而事情的发展并 非如小赵所想的那样,住下来后“曼莉母亲”经常引诱他,小赵经 不起诱惑,不久竟成了“曼莉母亲”的情人。尽管如此,小赵仍对 那个清纯可爱却未曾出现的“曼莉”念念不忘,一边做着“曼莉母亲 ”的情人,一边等待“曼莉”的出现。 46岁大妈冒充少女与
6、16岁少年网恋 今年十一期间,小赵上网聊天时,发现一个头像与 “曼莉”一模一样的网友,便质问“曼莉”母亲关于“曼莉” 的情况。眼见事情败露,“曼莉母亲”终于道出了实情。 原来,“曼莉”就是其本人,由于离婚数年内心寂寞,便 拿着侄女数年前的生活照片通过网上聊天工具结识网友 ,以年轻少女的身份在网上勾引年轻男子。 随后,小赵在民警的帮助下坐上了返乡的火车,一 出网恋闹剧就此结束。 结论4:更不能“网恋” 网络交往对象在网上可能表现得温柔体贴、善解人 意,他或许出于真心,也可能故意伪装起来以骗取 我们的信任。因此,必须有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 高自己的辨别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这样 才能保护好自
7、己。 结论5 我们是伴随着 网络成长起来 的一代,它作 为一种交往的 工具,我们要 能够正确使用 互联网,发挥 其优势,避免 受到其伤害, 能够保护自身 的身心安全! 1:适度上网避免网瘾 2:不浏览黄网 4:提高辨别力和抗诱惑能力 3:不能“网恋” 6.2:避免网络伤害 5:遵守道德和遵守法律 课题 合理利用网络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关于网络道德规范,课标没有具体提及,根据课标的分类目标有以下要求: 1.知识目标中提到“了解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道德规范” “了解法律的作用” 2.能力目标中提到“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道德判断和是非辨别能力,能够 负责任的做出选择” “能够
8、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提到“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具有责任感” 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更深入、更明确地指导学生的网络生活,是本课的重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习了网 络交往的一般特点:无限性与两面性,侧重正面认识网络;而本课时侧重认识网络的负面影响, 从而避免网络伤害,这样的一正一反,一好一坏形成了本课的完整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代青少年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他们作为网络交往的主体,既参与构建网络文化, 同时又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其中,部分同学不能正确处理网下生活与网络生活,不能区分网 络的利弊信息,上
9、网时间不能自制等等,甚至因此违德违纪违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在网络交往中如何保护自己; 2.知道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和法律; 能力目标 1.能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网络交往中更好地保护自己; 2.掌握在网络交往遵守道德、践行法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抑恶扬善、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 2.树立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辨别觉察能力,在网络交往中更好地保护自己。 确定的依据:网络世界具有“虚拟和无限性”特点,中学生又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非 常喜欢网络上的交往,但是知识和阅历的局限又使其是非辨别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不
10、足,从而 很多青少年受到了网络伤害。 二、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网络交往中的自由程度 确定的依据:因为网络的“无限性与虚拟性”,学生可能会产生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误思想。 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分析法:依据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更贴近生活的改编,用“表演与画外音”的形式呈现于 课堂,在这种“感同身受”的情境下,更利于下一步问题的讨论,更利于激发学生的生活思考。 2.图文演示教学:利用非常直观的图片来为教学所用,不仅看图片本身,更揭示图片隐藏信息。 3.合作讨论法:让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来验证自身的观点正确与否,从而达成共识。 4.辩证分析法:教授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问题,任何事和物没有绝对化。 二
11、、学法 1.案例分析法:眼、耳、脑并用,通过“换位”分析此情此景,激发思维,促进自己的表达。 2.归纳总结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生活经验和教训,提升自己的感性认识。 3.辩证分析法:用辩证的眼光分析“网络交往” ,从而多角度审视自己行为的对与错。 4.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身边人的遭遇,让自己“吃一堑长一智”,从而趋利避害。 教学流程示意图 课题:合理利用网络 课时安排:2 课时 导入新课 第一目: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第二目:传播网络正能 量 活动一:慧眼看 剧 活动二:“网虫”启 示 活动三:“自由”讨 论 防患于未然,提高安全防范意 识 辨析网络良莠不齐的信息 培养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 践行社会主
12、义核心价值观 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安排 新课导入 展示案例: 一正一反形成对比 读案例,思考问题通过案例对比再次 认识网络是双刃剑 从而引入新课题 5 分钟 正课 第一目:理 性参与网络 生活 活动一: 慧眼看剧 活动二: “网虫”的 启示 课前安排两个学生 配合表演剧目 设计问题: 1.梅萍能与天马见 面吗?为什么? 2.如见面,都有什 么结果可能发生? 说明:学生回答第 一问题后教师先不 发表意见,分析完 第二问之后,再次 确认第一问题的答 案 帮助学生分析青少 年热衷于网络,有 其特定的原因。 准备好视频教学短 片网虫 1.什么原因让他走 向了网络? 2.迷恋网络的后果 是什么? 3.给了我们什么警 示? 演剧和看剧,并且 联系自身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问题,在 个个观点的碰撞后 更加清晰应该作何 选择 从上一个剧目中分 析青少年热衷于网 络的原因; 从下一个网虫 视频中分析原因; 观看视频的同时思 考总结提出的问题; 畅所欲言,回答问 题 设计这两个活动, 为了达到三个目的: 第一.让学生意识 到网络的负面作用 可能会给我们带来 伤害; 第二.网络上的交 往对象可能伪装自 己,对此,我们要 有安全防范意识; 第三.网上有违法 犯罪现象和不良诱 惑,我们要加强自 我保护。 20 分 15 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