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教版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网络改变世界 授课教师年级八课时1 教材分析 网络改变世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 容。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 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 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 公共生活”。本课是继第一课学生了解了社会生活之后的另一方面,也 就是网络生活。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网络带给我们的利和弊,并能培 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对网络能趋利避害。 学生分析 随着互
2、联网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 时代。青少年和网络已经是“零距离”接触。青少年作为网络交往的主 体,既参与构建网络文化,也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在充分享受互联网 带来的便利与社会进步的同时,冗余信息、不良网络文化甚至网络中的 违法犯罪,也给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困扰。因 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提高青少年的 媒介素养,是教育面对的一个迫在眉睫的时代课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知道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 作用,了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过程与方法 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情感
3、态度与 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 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两张有关使用互联网调查的 图片 ,提问:大家猜测,目前我 国有多少网民? 学生回答激发兴趣,同时引 出课题:网络改变 世界 2 二 出示目标思 考题 1、 网络是如何丰富日常生活的? 2、 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3、网络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学生齐读学 习目标,然后阅 读课本内容完成 自学思考题 先学后教,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 3 三讲授新课 、 (一
4、)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1、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 提问:生活中,你经常借助互联 网做哪些事情? 如果没有互联网, 人们的生活会 变成什么样? 提示 可以围绕衣、食、住、行、 教育、购物、旅游、休闲娱乐等 方面展开回答。 2.出示新闻链接 阅读材料,根据材料设问:灾后 第一时间,灾区就受到 7 万多人 的捐助,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得出结论: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 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 迅捷。 3.探究与分享 (1) 结合上图和生活经历, 说说 网络给人际交往方式带来的影 响。 4.出示材料,结合上述材料,思 考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 便利? 过渡:想一想,互联网的出现还 给哪些领域、行业带来
5、了改变? 有什么影响? 5.播放视频 大数据时代 , 设问: 视频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6.探究与分享: 出示材料, 设问: (1) 政府开通这样的网络渠道有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材料并 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观看视频并 回答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互联 网丰富我们生活。 理解网络让我们的 日常生活中的信息 传递和交流变得方 便迅捷。 理解互联网给我们 的交往带来的便 捷。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 变得更加便利和丰 富多彩。 过渡承上启下:网 络推动社会进步。 得出结论:网络为 经济的发展注入新 的活力 4 什么作用? (2) 各级政府门户网 站都会有类似 “联系我们” “网上 投诉” “
6、市长信箱”等链接,请 你了解使用方法,并就生活中的 一些问题, 尝试向有关部门反映。 7. 相关链接:出示“互联网+” 相关内容和图片 (三)网络是把双刃剑 8. 出示材料和图片, 谣言猛于虎 9. 播放视频绿色上网,文明 上网 , 提问: 说说网络给我们带 来了什么危害? 10.出示一组图片, 提问: 漫画反 映了什么?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 响? 学生讨论并畅所 欲言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并 回答问题 得出结论:网络促 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得出结论:网络为 文化传播和科技创 新搭建新平台。 得出:网络信息良 莠不齐。 得出:沉迷于网络, 影响学习、工作和 生活。 得出:个人隐私容 易被侵犯。 四课堂小结 网络有利有弊,在网络中,我们 要提高辨别能力,趋利避害,拥 有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 学生谈收获 进一步理解网络对 生活的利与弊 五课堂检测 见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题巩固知识 5 六板书设计 1.信息传递和交流方便快捷 2.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人际交往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3.生活更加便利 1.经济注入活力 2.促进民主政治进步 网络改变世界网络推动社会进步3.为文化、科技搭建新平台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网络是把双刃剑2.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被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