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卷第 1页,总 4页 1.放大镜(同步练习)放大镜(同步练习)20212022 学年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学年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 版版 2017)含答案)含答案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如左下图,小孩手拿的放大镜又称_,它对光线有_的属性。如 右下图,大人手拿的是_,它对白光有_的作用。 2放大镜的镜片中央_、边缘_,其能放大的倍数与镜片的 _有关。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_。加满水后的烧杯、玻璃瓶等也具有_ _物体图像的作用。 4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图像,这就是早期的_,而 _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5老奶奶用放
2、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此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6下面各项中需要用到放大镜的是()。 A奶奶挑选新鲜的黄瓜B爷爷想看清楚报纸上的小字 C医院的检验师观察病人的血液样本D科研人员观察病毒 7下面有关放大镜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一只手拿着放大镜靠近一只眼睛B观察物体时可移动放大镜 C放大镜可以帮助人们观察微生物 8 修理手表、 鉴别指纹、 观察花粉通常会使用放大镜。 这些场合使用放大镜的目的是 () 。 A观察肉眼看不清楚的细节 B观察物体真实的颜色C改变物体的形
3、状 9下列不需要用放大镜的是()。 试卷第 2页,总 4页 A开发计算机程序B修理精密仪器C观察植物的花的结构 10下列物品中,不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装满水的烧杯B装水的透明塑料袋C梳妆镜 11下列物体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一滴干净的水B空烧瓶C近视眼镜的镜片D一块厚度相同的玻璃 12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小科一家来到了科技馆。他们先来到了“微观体验馆”,让我们和 小科一起开启微观之旅。 小科在展台上看到了一些昆虫触角的标本, 他用随身携带的放大镜 (如图所示)进行观察。放大镜是一种()且透明的镜片。 A厚度均匀 B中间薄边缘厚 C中间厚边缘薄 三、判断题三、判断题 13透过放大镜、
4、望远镜用眼睛看太阳,阳光可能聚集在一点照射在人眼中,伤害人眼。 (_) 14所有能装水的容器,装水后总有一个方向看物体能放大物体图像。(_) 15 透过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放大镜观察一个微小物体, 两镜间距离调节适当可以看到比单 独用其中一个放大镜更大的物体图像。(_) 16放大镜下看蝴蝶的触角,就是弯弯的月牙形的薄膜,膜上有鱼鳃丝那样条纹。 (_) 17像放大镜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_) 18放大镜的镜片的凸度越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小。(_) 19 当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一样时, 放大镜放大物体的图像的倍数与放大镜镜片的大小无关。 (_) 20小水滴就是一
5、个凸透镜。(_) 四、简答题四、简答题 21怎样使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22暑假到森林公园游玩时,作为游客不能随便丢弃有水的透明矿泉水瓶。利用你学过的知 试卷第 3页,总 4页 识解释为什么装有水的透明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 五、实验题五、实验题 23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并写下步骤。 六、综合题六、综合题 24材料一: 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的微小物体,多少年来, 发明一种能看到更小的物体的工具是人类的梦想。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了放大镜。小 强的爷爷上了年纪想看报纸,但是报纸上的字太小,因此小强给爷爷买了一个放大镜(如右 图所示)。如果你是
6、小强,请完成下列与放大镜有关的问题! (1)放大镜的第一种使用方法:让眼睛和报纸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_和 _之间来回移动,直至报纸上的字大而清晰。 (2)放大镜的第二种使用方法: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_,直至报纸上的字大而 清晰。 (3)放大镜也叫做_(填“凸透镜”或“凹面镜”),小强的爷爷之所以能借助放 大镜将报纸上的字看清楚,主要是因为放大镜能将物体的_放大。 (4)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工作经常要用到放大镜?请写出 2 个具体的例子来。 参考答案 1凸透镜汇聚(聚集)三棱镜分解 2厚薄凸度 3放大放大 4放大镜显微镜 5B 6B 试卷第 4页,总 4页 7C 8A 9A 10C 11
7、A 12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有 2 种,举一种方法即可。 第一种使用方法: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 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二种使用方法: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2装有水的透明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导致温度升高。 231、实验器材组装: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光屏 和凸透镜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高度;2、由大到小的改变物距,移动 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为止。 24眼睛报纸报纸凸透镜图像公安人员观察现场找到的指纹和纤维; 精密仪器修理工观察小型的零件;农业科技人员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