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85.61KB ,
文档编号:1852724      下载积分:12.94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852724.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必背古诗词赏析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必背古诗词赏析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1、第 1 页 共 46 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必背古诗词赏析与练习题汇编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

2、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曹操(155- 220)字孟德,沛国谯(qia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其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 短歌行 苦寒行 龟虽寿等。 【背景透析】【背景透析】 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碣石山时所作。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碣 石山;又值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也像

3、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 融汇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气势,成为一篇优秀 的作品。 【主题归纳】【主题归纳】 这首诗中,诗人用他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千的壮丽景象, 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赏析】【赏析】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 第 2 页 共 46 页 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

4、现 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 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 ,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 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 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 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

5、感。后二句则是对 “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 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 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 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 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 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

6、小 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 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 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 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这种“笼 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 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 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 (沈德潜语) , 指的就是 观 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 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诗句填空】【诗句填空】 1.曹操的观沧海 :这首诗是一首

7、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 竦峙。 2.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日月之行,若出若出 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第 3 页 共 46 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

8、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证),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 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 余篇,有李太 白集传世。762 年病逝,享年 61 岁。 【背景透析】【背景透析】 本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的消息后写 下了这首诗。

9、【主题归纳】【主题归纳】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意境,通过对景物 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赏析】【赏析】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 ,是因为“不护 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 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即沿用鲍照代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 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10、。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 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 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 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 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 : “美人迈兮音尘缺, 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 川路长兮不可越。 ”曹植 杂诗 : “愿 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都与之相近。

11、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 第 4 页 共 46 页 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 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 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 富于同情的知心人, 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 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 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

12、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 常常用这 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诗句填空】【诗句填空】 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 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直到夜郎西。 2.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 3.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 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

13、 穷。穷。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行在绿水之间。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

14、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王湾(693-751) ,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 年)进 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 第 5 页 共 46 页 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 10 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 【背景透析】【背景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 当时正值冬尽春来, 旭日初 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是,由于诗 人完全融于特定时空的生动可感的自然景象之中, 因而诗的情感基调不仅不哀

15、伤凄婉, 反而 表现出在昼夜转接、 时序交替之际发现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喜悦, 并且形成 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 【主题归纳】【主题归纳】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冬末春初的壮丽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 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赏析】【赏析】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 间,与末联的“乡书

16、”、“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 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 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 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 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 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 舟扬帆,

17、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 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 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 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 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 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 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18、“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 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 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 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 第 6 页 共 46 页 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 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诗句填空】【诗句填空】 1.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

19、年初江边景色来 感叹岁月无情, 徒增游子无限乡愁; 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海日生残夜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江春入旧年。 2.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 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答: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4.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远离家乡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

20、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可从“客路青山外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等句看出) 5.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 何处? 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 消息。写景逼真消息。写景逼真,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 鼓

21、舞力量。鼓舞力量。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 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马致远(约 1251 年1321 至 1324

22、 之间) ,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著 第 7 页 共 46 页 名杂剧 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背景透析】【背景透析】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马致远几 乎一生都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也是在羁旅途中,马致 远写下了这首天净沙 秋思 。这首小令虽然情调低沉,但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 一定的社会意义。 【主题归纳】【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抒情小令, 以简洁的词语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真切地表现了长期漂泊他 乡的 游子的羁旅之愁。 【赏析】【赏析】 这是马致远

23、小令中最著名的一首,被称为“秋思之祖”,它以郊野日暮的秋景为衬托,抒 写了作者 深沉的愁思。这支散曲凝聚着作者长期的人生体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失意知识 分子所共有的寂寞愁苦 的情怀,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那个骑着瘦马漂泊天涯的征人。此时,他正迎着寒凉的秋风行 走在荒僻 的古道上。“枯藤老树昏鸦”的荒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暖气氛,从正反两 个方面个动着游子的愁 肠,引起他无限乡思。“断肠人在天涯”是全曲的点睛之笔,有了它, 各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整 体上构成幅和谐的画面,一切景物也都有了着落。 这支小令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借景抒情, 以景达情。 全部思乡之情都通过一组

24、组景物组成 的画面来表达。 作者把愁思融进门面, 甚至把抒情主人公及其坐骑瘦马组成黄昏行旅的画面, 从而形象地表现了 作者孤寂的心境,企望的目光,并且可以使人透视到马背上主人公疲急 憔悴的身影。作品的主题就通过 这样一幅秋郊日暮羁旅图展现出来了。散曲的语言凝炼自 然,明白如话,而内涵丰富,总境深延。 特别是开头三个“鼎足对”,由九个名词、九种景 物组成,毫无雕场,也不用动词和关联词语加以连接,而 意境自现。构成了幅幅可资想象 的画面,视觉形象特别鲜明。 【诗句理解】【诗句理解】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 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

25、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 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被誉为“秋思之祖秋思之祖”。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第 8 页 共 46 页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峨眉山上的月亮)了了,多么思念你啊多么思念你啊! 【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李白(701 年762 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

26、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 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 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 有李太白集传世。762 年病逝,享年 61 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 有纪念馆。 【背景透析】【背景透析】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 年)秋天。当时李白“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 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主题归纳】【主题归纳】 全诗连用五个地名, 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抒发了李白对祖国秀美的 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7、,体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之情。 【赏析】【赏析】 这首诗出自 李太白全集 卷八, 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大约作于 725 年 (开 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唐诗笺注 :“君指月。 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 神韵清绝。”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 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 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 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

28、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 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 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 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 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 向三峡驶去。 “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 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 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诗境就这样

29、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 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 第 9 页 共 46 页 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 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 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诗中咏月的地方,都在抒发江行思友之 情,令诗人感到很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 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个字中,地名出现了五处,共十二 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

30、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 洲语) ,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 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 也富于变化。 “峨眉山月”、 “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 是虚用; “发清溪”、 “向三峡”、 “下 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也有不同。这样,诗句就显得没有痕迹,妙入化工。 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 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

31、江行体验 和思友之情, 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 时间统一起来。 【诗句填空】【诗句填空】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夜发清溪向 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影入平羌江水 流流。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唱。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

32、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唱。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杜甫(712770) ,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 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 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 第 10 页 共 46 页 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 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 1400

33、多首,有杜工部集 。 【背景透析】【背景透析】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 ,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 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 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安史之 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大历四年(769)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 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邸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 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主题归纳】【主题归纳】 用美景反衬年迈风烛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之情以及诗人与李龟年 彼此的飘零之感。 【赏析】【赏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

34、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 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 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 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 后两句是对国事凋 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 713 年741 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正是在意气风发的少年 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杜甫因才华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赏识,得以在他们 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在杜甫的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 浪漫情调的

35、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几十年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 这时遭受了 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业已从繁荣昌盛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这种会见,自 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已郁积的无限沧桑之感。 这首诗跨越了几十年的时代苍桑, 社会变 迁,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全诗情韵深厚,内蕴丰富,举重若轻,具有 高度的艺术成就。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 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 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 (李旦)的

36、儿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崔九”,名涤,是中书令崔湜的 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曾任秘书监。他在同族弟兄辈中排行第九,故称崔 九。“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开元鼎盛时期文艺名 流经常雅集之处,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 样的艺术明星,是很寻常的,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了。两句诗在 迭唱和咏叹中,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这里蕴含的天上人间之感,需要结合下两句 第 11 页 共 46 页 才能品味出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

37、有想到落花时 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后两句对国事凋 零、 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 风景秀丽的江南, 在和平时代, 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 如今真正置身其间, 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皤 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熟悉时代和杜 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而丝毫不觉得 诗人在刻意设喻。因而,这种写法显得浑成无迹。“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 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

38、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 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 忆感喟, 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 以及它 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 俱在其中”(孙洙评) 。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 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 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 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 绝句这样短小 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

39、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 艺术境界。 【诗句填空】【诗句填空】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正是江正是江 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岑参(公元 715770 年)

40、 ,唐江陵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孙。天宝三年进士。八年至安西节 第 12 页 共 46 页 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 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 授右补阙。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工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者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 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有岑嘉州诗七卷。 【背景透析】【背景透析】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 年) ,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 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 收复长安,此

41、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主题归纳】【主题归纳】 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 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 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 的深深关切。 【赏析】【赏析】 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 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 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 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 佳作。从行文思路上看,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 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译文】

42、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李益(748 年829 年)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藏(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 年) 登进士第。 建中四年 (783 年) 登书判拔萃科。 因仕途失意, 客游燕赵。贞元十三年(797 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贞元十六年(800 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 的优美诗篇。元和后入朝,历任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

43、、左散骑常侍, 太和元年(827 年)以礼部尚书致仕。自编从军诗 50 首,今存李益集2 卷。 【主题归纳】【主题归纳】 第 13 页 共 46 页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 心的哀愁之情。 【赏析】【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 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 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 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 尽望乡”

44、,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 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 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 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 在月光的映照下 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 “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 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 也 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

45、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 的芦笛声。 这笛声使诗人想到: 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 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 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 忧郁的 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 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 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 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

46、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 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 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 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 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 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 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 唐诗纪事说这 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 仔细体味全

47、诗意境, 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因而被谱入弦管, 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第 14 页 共 46 页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 哲

48、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 期著名诗人, 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 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今湖南常德) 。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 城春望”。 【背景透析】【背景透析】 公元 805 年(永贞元年) ,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失败被贬。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 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主题归纳】【主题归

49、纳】 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 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 情。 【赏析】【赏析】 刘禹锡的秋词 ,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 难得可贵的是, 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 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 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 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

50、情。“我言”说出 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 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 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第 15 页 共 46 页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 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 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 这鹤是孤独的, 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 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 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