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 3 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一)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1、知道洪秀全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二)对比“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知道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但由于太 平天国的失败而没有得到实施。 二、教材分析 从所在单元的位置上来看,本课与前后的内容存在着因果关系。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共有三课,分别是第 1 课鸦片战争 、 第 2 课第二次
2、鸦片 战争以及第 3 课太平天国运动 ,其中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 3 课太 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间是有所重叠的。而编者编排课文顺序时则把第二次鸦片战争放前, 太平天国运动放后,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鸦片战争之后, 随着清政府对农民进一步压榨以及外来侵略的深入, 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太平天国运动 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发生的。所以,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爆发的因,太平天国运动则是 两种矛盾产生共振的果, 即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 矛盾。然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极大地威胁着清政府的统治,在内忧外患之际,清政府依 赖汉族地主的团
3、练武装来镇压农民起义,汉族地主势力随之崛起。尔后,为了维护清政府的 统治,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掀起了洋务运动,即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 的加剧的第一课洋务运动的内容。由此,太平天国运动也就成为了洋务运动发生的因, 洋务运动则是太平天国运动经验教训的果。综上所述,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 片战争以及洋务运动三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纽带,彼此互为因果。所以学习本课,才能把这些 历史事件融会贯通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真相。 从本课学习内容的结构来看,三个子目是按课标(2011 年版)要求,讲述了太平天国 运动的兴衰过程,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三个子目是按时序进行排列,分别是“洪秀全与金
4、田起义” 、 “定都天京”和“天京陷落” ,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高潮、转折与 衰亡三个阶段,通过各种方式罗列历史史实便可突破。只是,新课标(2011 年版)的要求 是要知道洪秀全和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那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还是独立的个体呢?通 过搜集、解读史料,便发现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与 太平天国运动有着莫大的关系。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科举屡试不第的洪秀全在 种种社会不公之下, 以西方宗教中的平等思想作为唤醒民众起来斗争的旗帜, 创立拜上帝教、 建立太平天国,使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发展起来。而定都天京之后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以 及北伐西征
5、等, 均是他实践平等梦想、 巩固政权的举措, 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最为鼎盛时期。 只是,洪秀全作为农民阶级的代表,根深蒂固的封建陈腐观念自毁平等,结果导致天京事变 的发生,虽曾通过提拔青年将领和制定资政新篇来挽救危局,但已无力回天,天京的陷 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悲壮落幕。 从以上分析可知, 洪秀全的平等思想与太平天 国兴衰之间的紧密关系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补充史料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这就是 本课的难点。 而课文的最后给予了太平天国运动客观的评价, 有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有 更深刻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培养, 初步养成阅读材料的习惯, 初步能从材料
6、中提取 有效信息,还掌握了一些透过历史细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学生学习能力的 差异和教学内容难易度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历史细节创设情境,通过层层 的设问, 在师生互动、 生生交流中, 深入浅出地突破重点难点, 并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 1、根据材料,了解 19 世纪中期中国种种不平等现实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2、通过填写表格,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掌握各阶段发生的关键事件,找出太平天国 的两个纲领性文件。 3、通过解读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部分原文和相关史料,分析两个文件不能 实现的原因。 4、通过阅读史料和观看视频,知道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
7、动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归纳出太 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明白阶级局限性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5、通过世界名著简爱的节选和时间轴展示中国古代历代农民起义和口号,明白平等 是古今中外人们的理想,感受“追求平等,永远在路上”的价值追求,树立追求平等的自觉 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难点:平等思想与太平天国运动兴衰之间的关系 六、教与学的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的过程 情境导入学生朗读简爱节选片段,体会向往平等,是天经地义的;追求平等, 是人性所至。 教师展示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和口号,引导学生找出口号中的共性。总结出中 国封建社会的历次农民起义,都把平等作为自己的价值理念和行动纲
8、领,包 括中国近代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 新课讲授通过解析材料,学生明白清朝晚期的社会状况,知道清政府的搜刮和压榨(内 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因)和自然灾害的不断(诱因)导致了农民 起义的爆发。 通过阅读人物扫描,学生知道洪秀全的成长历程。 通过阅读课文填写表格,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有了全面了解,重点掌 握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两大纲领性文件。 通过地图展示太平天国的疆域,学生了解太平天国曾占据清政府半壁江山。 探 讨 问 题 1:拜上帝 教 宣 扬平等权 探讨:太平天国凭什么建立?通过分析拜上帝教的教义,得出结论:拜上帝 教是西方基督教思想、农民平等思想与中国儒家大同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9、,能 迎合人们追求平等的心理需求。而洪秀全利用拜上帝教,号召人们起来反抗 清朝统治。 探 讨 问 题 2:天朝 田亩制度 探讨:太平天国靠什么治理?通过解读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的 部分内容和分析其特点,学生明白洪秀全想通过施政纲领践行平等,但在当 时的条件下,两大纲领性均是一纸空文,为广大民众构建了一个梦想天国。 践 行 平等梦 探 讨 问 题 3:天京事 变 自 毁平等路 探讨:太平天国被什么毁灭?通过各种材料的分析,学生明白中外势力联合 绞杀只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外因,而封建伦理纲常、皇权至高无上、封建 等级观念、奢靡腐败生活等阶级局限性才是毁灭太平天国的平等路的真正凶 手。 概括归纳研讨材料,得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总结升华总结:平等是中国封建社会历次农民战争的价值理念和行动纲领,太平天国 运动也不例外。但在洪秀全之后,康有为、孙中山等维新派、革命派人士继 续沿着这条追求平等的道路上前行,时至今日,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 同样也有对平等的追求,所以追求平等,永远在路上。 升华:用美国作家哈珀李在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一句话点出,追求平等 需要勇气,更是每个人身上的使命。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