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多列其多列教案(公开课教案(公开课 2018.10.18)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其多列是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首云南哈尼族儿歌,具有载歌 载舞的特点。“其多列”是哈尼语“快快来”的意思。歌词描绘了哈尼族儿童劳 动时候的快乐情景,充满了生活的乐趣。歌中通过对哈尼族儿童“上山捡竹叶”、 “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劳动、学习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儿童们 像自由自在的小鸟生长在祖国怀抱中的愉快心情。朗朗上口的旋律,成为孩子们 喜爱的一首经典儿童歌曲。 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其多列 2、节拍律动与即兴编唱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活泼而轻快的声
2、音演唱歌曲其多列。 2、通过律动与即兴演唱,感受哈尼族民歌的风格。 3、通过异曲同唱,感受哈尼族与彝族民歌的共通之处,丰富学生音乐视野,激 发热爱民族音乐的热情。 四、教学重四、教学重、难点难点: 教学重点:表演唱歌曲其多列。 教学难点:即兴编唱与异曲同唱。 五、教五、教学学准备准备:钢琴、PPT 等 六六、课前音乐:课前音乐:哈尼族民歌爱伲阿卡 七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节奏与律动)节奏与律动 1)感受节奏:感受节奏: 1、复习无锡儿歌打大麦。 “一路 麦,二路麦,三路 开始 打大 麦。” 2、提炼打大麦的前 2 句节奏型。 3、学生节奏练习 X XX X XX X XX X X
3、 XX 4、导语:在很多的儿歌中,这个节奏型会被广泛运用。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 的民歌就是重复用了这个节奏型。 X XX X XX X XX X X XX X XX XX XXX XXX XX 5、导语:今天,老师不带大家去打麦了,而是带大家去.(上学)。出示 PPT, 并按节奏朗读: 快快 来, 快快 来,彩色 书包 背身 上 , 高高 兴兴 上学 去, 快快 来, 快快 来。 6、导语:民歌通常用“方言”来演唱,如果是无锡民歌,就会这么说“快点来, 快点来”,这首歌是哈尼族的民歌,那么,哈尼族怎么说“快快来”呢,请看,PPT 出示:“其多列”。 7、学生按节奏朗读,并揭示课题。 2)一起律
4、动:)一起律动: 1、加上动作朗读。“其多 列,其多 列” 双手放嘴边,朝左呼喊 3 次,再朝右呼喊 3 次。 “彩色 书包 ”用双手点肩的动作。 “背身 上”用击掌动作。 “高高 兴兴 ”重复用双手点肩的动作。 “上学 去” 重复用击掌动作。 2、随伴奏音乐做律动。 3、简单介绍哈尼族:看PPT 图文 哈尼族与彝族(我们一年级时了解的民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是 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民族。他们居住的房子是木头柱子加水泥墙,稻草做房顶 结构的,冬暖夏凉。他们的生活常跟竹子有关,竹筒饭,竹筒酒,竹工艺制品, 竹乐器等。特色乐器有巴乌、笛子(竹制的乐器,巴乌音色轻柔,缥缈,笛子清 脆、明亮)
5、、三弦、四弦(跟彝族一样,弹拨乐器)、还有葫芦笙、牛皮鼓等。 他们的舞蹈跟乐器也紧紧联系起来,如三弦舞、葫芦笙舞,还跟生活用品联系起 来,如竹筒舞、棕扇舞,什么都不带的时候就跳拍手舞等。 4、观看动画 FLASH,了解歌曲还唱了什么? 5、分段学习动作。 A、“上山坡去 ”做跑步动作, “ 捡竹 叶”做“捡”的动作 3 次。 “带上长刀 ”做跑步动作, “ 砍竹 筒”做“砍”的动作 3 次。 B、“大路 旁的 小树 叶”,“随风 吹动 随风 扬。” 均做双手飘摇动作 7 次,前 4 次渐蹲,后 3 次渐起。 C、第 3 段歌词,同前面动作。 6、男、女生分工表演。砍竹筒(男)+随风扬(女)+上
6、学去(齐) (二)学唱歌曲(二)学唱歌曲 1)听音唱谱)听音唱谱 PPT 出示谱子,老师在钢琴上打乱顺序弹,请学生听辨。 *1+4,结合柯尔文手势辨听。介绍第一句和第四句都是呼喊型音调。 *3+2,通过现场板书画旋律线,提示音高。 *再来一遍,3+1+4+2, *按照原谱,边打拍子边完整视唱。 2)学歌)学歌 1、听 MP3 范唱。 2、分段学唱。特别是第 2 句和第 3 句的音准。 3、聆听 2 种前奏效果,让学生选定其中一种。 4、加上前奏完整唱。 5、尝试分段唱。1)砍竹筒,男生。2)随风摆,女生。3)上学去,全体。 6、加上动作律动,有感情地分工演唱。 7、点评。 3)聆听)聆听 1、
7、听雷佳演唱版本。 2、总结演唱特点。 *用树叶做乐器。 *第 3 乐句 1 62 与1 26 ,音的前后替换。 *出现新的 3 段歌词。“绑腿上的鸡毛哟,颜色鲜艳多美丽”,“衣服上的花 纹咧,颜色鲜艳多美丽”,“包头上的耳朵咧,五颜六色真好看。” *导语:民歌在口头传唱的过程中,会有些许的区域不同和个性特点。而且, 体现出了鲜明的即兴演唱性。 3、即兴演唱新词。 *要求:保留第一和第四乐句,二、三乐句做即兴演唱。 *借鉴快乐的音乐娃中的“我们一起.”的词进行 2、3 乐句的填空演唱。 *回想之前学过的儿童在游戏,结合老师的动作展开创编。如:1、水上运 动游泳、划船、钓鱼、打水漂。2、草原活动骑
8、马、摔跤、射箭、采摘。 3、操场运动跑步、跳绳、踢毽、打球。4、室内活动看书、写字、唱歌、 跳舞等 *适当点评。 (三)拓展延伸(三)拓展延伸 1)异曲同唱)异曲同唱 1、导语:看来,其多列的旋律已经深入大家的心里了,优秀的民歌就是这 样易于传唱。老师,听到这个旋律的第一反应是这首歌曲跟我们一年级学过的一 首彝族歌曲很相近。我们一起来回想下。出示花儿朵朵旋律。 2、对比旋律。基本很相近,除了个别小节有点出入外,总体相似,也体现出哈 尼族与彝族是同起源于古代羌族的说法。 3、学生复习唱花儿朵朵歌词。 4、师生配合演唱二声部。 *学生唱花儿朵朵歌词,老师唱其多列歌词。 *一半学生唱花儿朵朵,老师+
9、另一半学生唱其多列。 *一半学生唱花儿朵朵,另一半学生唱其多列。 5、点评。 2)竹筒舞)竹筒舞 1、导语:哈尼族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哈尼族的小朋 友拿着他们砍的竹筒跳起了竹筒舞。 2、欣赏表演视频。 3、点评:我们也来做几个招牌动作,刚才的音乐中第一句的呼唤音调用了自由 演唱音效果,我们一起来体现下。表达了在呼唤小伙伴的感觉。以后,我们到四 年级还会学习到这样加延长音的歌曲。同时,这里还少了第 3 乐句,这也体现出 了民歌在传唱时的地方区域变化。看着哈尼族小朋友载歌载舞的样子,我们是不 是也想来跳跳啊。那接下来,我们一起围成一个圈,把这三段歌词完整地边走边 唱。 4、指
10、导学生: *挪椅子。两边座位往中间移,留出边上的空位置。 *围成圈。第一横排往前站。第二往左,第三往右接龙,第四、第五依次接龙。 围成一个大圈。 5、跟着伴唱音乐,集体围成圆圈边跳边唱。 6、适当点评。有多余时间再来一遍。 (四)总结提升(四)总结提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歌曲名叫其多列,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哈尼族), 这个民族跟哪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很接近(彝族)。 2、 这首民歌的典型节奏型是怎样的? (X X X X XX X XX X X XX ) 3、你还知道哪些儿歌的节奏是这样的呢?(一年级的小手拉小手、爱唱 什么歌,二年级刚学过的打掌掌、打大麦等)。 4、课后,我们可以这个节奏在钢琴
11、上用所有的黑键或是在古筝上即兴用五声音 阶来创编新的旋律,也可以继续编唱自己的喜欢的歌词。还可以继续了解哈尼族 的歌手,乐器,舞蹈等。 相关资料相关资料: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 哈尼族能歌善舞。乐器有三弦、四弦、巴乌、笛子、响篾、葫芦笙等。“巴乌”是哈尼族 特有的乐器,用竹管制成,长六、七寸,7 个孔,吹的一端加个鸭嘴形的扁头,音色深沉而 柔美。笛子一般高亢、嘹亮、激越、清脆。巴乌的音色则轻扬、飘逸、柔和、绵长、优雅,常用来演 奏民族情歌。舞蹈有“三弦舞”、“拍手舞”、“扇子舞”、“木雀舞”、“乐作舞”、“葫芦笙舞”等。流 行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冬波嵯舞”,舞姿健美,节奏明快,气
12、氛浓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是群众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哈尼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独绳秋千、打陀螺、爬杆、射弩、抢 拔竹签、撑杆跳高、蔑帽舞、拔河等。 哈尼族选择半山居,哈尼族人家都建有耳房,建有双耳房的建筑。形成四合院。耳房建 筑为平顶。房顶铺以粗木,再交叉铺以细木和稻草,上加泥土夯实(如今则多用水泥抹顶)作 为晒台。晒谷、晾衣、乘凉、孩子游戏、妇女纺织往往都在晒台上进行。晒台成为人们生产 劳动、日常生活和闲暇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梯田农业和居家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六月年(苦扎扎):是哈尼族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的节日,节日期间杀牛(黄牛)祭祀, 祭天神、土地神和祖先神。牛肉平均分配,集体安排生活。五
13、月、六月村里容易发生疾病, 田间容易遭受虫害,因而清扫水井,夜晚点燃松明火把,照亮屋内,驱赶邪恶,火把插到田 间路旁,送走瘟神。苦扎扎节日期间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 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 35 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 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活瑟瑟: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 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 节日一天结束。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
14、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 前后历时六天。新年当天,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猪无论大小,肉按户平均分配。 十月年: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年,就是过新年。节期五、六天,多至半月。 有条件的人家要杀猪、舂糯米粑粑。亲友互相拜访,有说亲的就趁这个节日请媒说亲,嫁出 去的姑娘回娘家探望。 嘎汤帕节:是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主要节日,“嘎汤帕”是哈尼语,意为万物复苏或万 象更新。过节的时间在每年的 1 月 2 日至 4 日,节日期间有展示哈尼族风情的文娱节目如 长竹杆舞及荡秋千、射弩等比赛。 新米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卡多人的“新米节”。这天,卡多
15、人要把收获的新谷舂成新米做成饭“尝新”, 这被认为可以增强体质, 同时, 也表示庆祝“五谷”、 “六豆”丰收。 母亲节:每逢农历二月第一个属牛日,是云南哈尼族支系卡多人的“母亲节”。传说很久 以前,有一位卡多母亲含辛茹苦,将儿子养大成人。儿子长大后反而打骂母亲,致使母亲羞 愤投河自杀。 后来这个年轻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 使把母亲去世这天定为纪念母亲的 “母亲节”,一直沿袭至今,成为一种传统性的节日。 老人节:为每年的农历腊月十五,在老人节这一天,哈尼族青年男女身着传统服饰,用 独特的舞蹈和丰盛的酒宴为村寨中的老人庆祝节日。 哈尼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 认为天地间存在着强有力的天神、 地神、 龙树神和具有保护神性质的寨神、家神等,必须定期祭祀,祈求保佑。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