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识厘米认识厘米” 教学设计与思考教学设计与思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 2、3 页“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知识解读:知识解读: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厘米”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 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教材以古 代人们用身体尺为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得到不同的结果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 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介绍学生比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为单位, 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逐步让学生形成对厘米的长度表象。这样的安排意在让学生主动
2、参与, 并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测量的方法,经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概 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解读:学情解读: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认识了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 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 验。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1 厘米有所长都缺乏准确的认识。 目标解读:目标解读: 1、创设情境,从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观察、比较、估计、测量等活动中,实际感知 1 厘米有多长,通过具体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 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
3、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测量长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 价值。 【教学预案教学预案】 1、创设情境,引发冲突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教学预设教学预设 1、师谈话引入,课件播放故事。 2、引导思考:为什么同样是 5 步,熊二却找不到蜂蜜呢? 3、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思考设计思考 以有趣的故事为素材,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讲述,提出“这 是为什么呢?”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充分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 浓厚的兴趣,自然地进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借助直观、建立二、借助直观、建立 1 厘米的概念厘米的概念 教学预设教学预设 1、
4、借助模型、建立表象 师出示 1 厘米的学具,感受厘米是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单位。 (1)记忆 1 厘米的长度 (2)找生活中的 1 厘米 2、认识几厘米 理解: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 设计思考设计思考 认识 1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标准的 1 厘米小棒,同桌竞猜记 忆 1 厘米、寻找生活中的 1 厘米、认识几厘米等活动,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经历“充分 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的长度观念,理解几个 1 厘米 就是几厘米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自制直尺,认识几厘米自制直尺,认识几厘米 教学预设教学预设 1
5、、同桌合作、制作直尺 2、拿出直尺,与自制尺子作比较。 (1)认识尺子上的元素:刻度、数字、单位(厘米 cm) (2)在直尺上认识 1 厘米 3、明确不同尺子的 1cm 的长度一样。 4、认识尺子上的几厘米 设计思考设计思考 引导学生经历“造”尺子的过程,让学生在测量、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测量的本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4、实践运用、学会测量实践运用、学会测量 教学预设教学预设 1、探究测量方法 思考:你能用直尺量出这张名片的长边是几厘米吗? (1)操作、交流 (2)呈现各种量法,比较量法的优劣。 (3)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理解从 0 刻度线开始测量的好处。 2、测量身体上的数据 师: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拇指的长度、一拃的长度等 (1)学生选一个部位进行测量。 (2)填写测量记录单 (3)交流测量方法 设计思考设计思考 在测量长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测量,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通过交流,比较,辨 析、评判,逐步完善测量的方法。在学生积累了实际测量的经验后,将学生的认识延伸到“身体”这 把尺子上,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开放性的活动中得到培养。 5、全课总结。全课总结。 6、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认识厘米(cm) 尺子:刻度线、数字尺子:刻度线、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