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8+3= 5+7= 34+25= 5+37= 35+7= 12 11 13 59 42 42 准乘人数准乘人数7070 人人 二(二(1 1)班的)班的3535个和二(个和二(3 3)班的)班的3737个个 同学能不能同乘一辆车?同学能不能同乘一辆车? 游戏:小红星找朋友 4 2 +2 9 1 7 5 +1 1 6 1 7 +3 8 5 1 8 +3 6 4 6 4 +2 3 7 6 1 +2 9 0 785 589 4 9 4 4 8 3 2 1 3 9 6 2 7 4 6 7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 9 4 4 39 1 06
2、1 13 1 相同数位要对齐。相同数位要对齐。 个位满十了,十个位满十了,十 位别忘了加位别忘了加 1呦!呦! 2 1 3 9 2 7 4 个位的个位的 0是用来占是用来占 位的,一定要写。位的,一定要写。 3 8 +3 9 ( ) 6 7 + 4 ( ) 1 7 +5 3 ( ) 9 +3 6 ( ) 77 45 70 71 2 +6 9 4 7 6 +2 8 8 49 06 +9 5 3 3 2 儿歌口诀 进位加法要记牢, 相同数位要对齐, 先从个位上加起, 个位满十要进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在学生掌握了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突出
3、 重点、突破难点,教材中创设了参观博物馆乘车这一教学情境,我充分利用这 种一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的自我发现,鼓励创新 思维。这一情境还有效的解决了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时先从个位加起,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计算法则。 二 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 和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本节课仍采用上节 课乘车的情境,为了突破进位的难点,教材生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把 10 根小棒变成 1 捆的过程,直观地反映出个位上的两个数相加
4、满十向十位进 “1”的方法。教材采用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大家共同从实际计算总结出 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利用情景图和动手摆小棒,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 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加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 探索的良好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 人合作,与人交流。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的算理。 五 教学方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发现法。 六 教学准备 第 14 页例 3 图、小棒、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
5、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第 11 页学生乘车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 吗?为什么?(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 解决问题的兴趣。 ) 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观察主题图,小组交流。 (二) 、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 3 教师板书: 35+37= 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并摆小棒进行计算。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预设学生行为 各组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的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 算理。 ) 3、比较总结。 今天的学习的知识例 3 和上节课的两道计算题比较 各有什么
6、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 位加法) 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给这种算式取名字。 (1) 反馈练习。 教材第 14 页“做一做”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 、积累提高 (1)森林医生,改正竖式中的错误。 (2)列式计算。完成教材练习二第 4 题 5、小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 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预设学生行为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 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 (四)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学会
7、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学生行为 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订正,并说出 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五) 、课后作业 课本 15 页 练习二 第,5,6,7 题 八 板书设计 例 3:35+37=72 相同数位对齐 3 5 个位和个位对齐 + 3 1 7 十位和十位对齐 7 2 从个位加起 5+7=12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课后反思 教学的问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次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本节课应注重让学生 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从而明白算理。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 方法来计算,在老师的点拨下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