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时间单位的计算教学设计时间单位的计算教学设计 一、一、教材教材简简析析 简单的时间计算 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内容(第),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中解决问题方面知识。本课 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通过解决简单的时 间问题,让学生经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解 题过程,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数学模型。这为今后解 决 24 小时计时法较复杂的时间问题打下基础,也为今后解决其他类 型的数学问题积累了数学方法。 本课主要体现以下理念: 1.充分展开“阅读与理解”的过程,让学生从问题找有用的信息,并弄 清问题到底算什么。 2
2、.充分展开“分析与解答”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方法多样化,如:数大 格、计算、借助数轴等,明确时间计算的算理,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3.充分展开“回顾与反思”的过程,包括计算的检验、建立“经过时 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的数学模型、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等 等。 4.充分结合生活中的时间信息和时间问题,进一步巩固数学模型和解 题方法,为以后解决其他类型的数学问题积累了数学方法。 二、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让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感知时刻与经过时间 的区别。 2.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信息,弄清题意, 尝试解决,并能检查与反思。 3.问题解决:初步形成解决简
3、单的时间问题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初步建立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的数学模型。 4.情感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中的成功与喜悦。 三、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初步形成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数 学模型。 难点:求经过时间时退一小时当 60 分的时间的计算、 求结束时刻、 求开始时刻的时间问题。 四、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 课件、学习任务单 五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2、今天我们来学习时间单位的计算(板书课题) 3、“熊大熊二争论情景”中学习 2 时=(
4、 )分。 (二)经历解题的过程 1. “阅读与理解” (情境:熊大熊二追赶光头强中所遇到的有关时间 问题。) (1)从问题找信息: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2)逐步呈现信息 (3)理解题意:其实在算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问题出发,找相关信息”过程,并借助简易 的图形,理解:求追“光头强”所用的时间,其实就是求经过的时间, 充分经历解决问题之阅读与理解的过程。 2. “分析与解答” (1)学生独立解答。 (2)呈现学生的不同方法。 (预设:数大格、计算) 生 1:数格子 35=15(分) 生 2:计算4530=15(分) (3)小结,积累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独立分析解
5、答和反馈”过程,鼓励学生解决 问题方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求 7:30 到 7:45 经过多少时间,因为都是 7 时多,7 时-7 时=0 时,所以可以直接算 45 分-30 分=15 分。 3.“回顾与反思” (1)检验:从家走到学校用了 15 分钟,这个结果对不对。 (2)得出结论。 (3)整理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回顾与反思”过程,感受检验也是解决问题 必不可少的环节。初步感知“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 反思”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建模的过程 1.尝试运用 (1)情境:小红去文具店时,遇到了有关时间的问题。 (2)阅读与理解:从问题找条件 (3)生独立分析与解答 (4)方法
6、反馈 (5)检验、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尝试练习,逐步形成“阅读与理解分析与 解答回顾与反思”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明确算理:求 9:00 到8:40经过多少时间,因为 9时-8时=1时,1时=60分,所以60分-40 分=20 分。 2.建模 (1)归类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其实在解决哪类的时间问题? (2)呈现解题过程 (3)小结:得出“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的数学模型。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类问题的归类,得出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开始时刻”的数学模型,逐步积累解决“经过的时间”这类问题的数 学方法。进一步体验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分 (四)综合运用 1.逐步呈现生活中的时间信息,判断是哪类时间信息。 2.尝试解决求“结束时刻”的时间问题,并反馈 3.尝试解决求“开始时刻”的时间问题,并反馈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时间信息,进一步建立“经过时间”、“开 始时刻”、“结束时刻”等数学模型,并尝试解答求“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的问题,积累数学方法。 (五)全课总结 附板书: 时间单位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