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业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乘加或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乘 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加深记忆乘法口诀。 2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同一问题能用不同的 方法解决。 3通过解决稍难的乘加、乘减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作业内容: 一、基础题: 1算一算: 353= 436= 554= 243= 139= 547= 327= 448= 332= 118= 521= 554= 2、看图填写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 (1) (2) 【设计意图】:此练习,主要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知道 在“乘加、乘减算式中,先算乘法”。主要是针对
2、作业目标 1 设计。 二、综合题: 1、看图列式计算: (1) 或 (2) 或 2、把下列算式写成乘加或乘减算式: (1)22221 (2)333-2 (3)54444 3、解决问题: (1)4 个同学做风车,每人做 5 个,一共做了多少个风车? (2)4 个同学做风车,每人做 5 个,送给幼儿园小朋友 15 个风车,还剩几个 风车?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 决同一个问题。能用乘加、乘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是针对作业目 标 2 设计。 三、思维训练: 解决问题: 一共有 30 人需要过河,如果去租 4 条小船(限坐 4 人)和 2 条大船(
3、限坐 6 人) ,够了吗?(用算式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稍难的乘加、乘减的解决问题,解题步骤较多,需要 全面考虑,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针对作业目标 3 设计。 苏教版数学 二年级上册 乘加乘减 45452=2= 既有乘既有乘法法又有又有加法加法,我们叫它,我们叫它乘乘加加。 20 23 23 先算乘先算乘法法再算再算加法加法 乘乘减减 那461这个式子叫什么呢? 既既有有乘法又乘法又有有减法减法,所以,所以叫乘减叫乘减 。 443= 16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13 13 在乘加,乘减算式 里,应先算乘法, 再算加法或减法。 小结:小结: 4 5( ) =( )222 小红有
4、4张5元和1张2元的人民币,小红一共有 多少钱? 你会做吗?你会做吗? 答:小红一共有22元钱。 452= 22 (元) 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523= 243= 332= 143= 324= 444= 13 7 2 11 1 20 255= 355= 455= 35= 45= 55= 1520 25 152025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本课时是学生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前面的学习,在学生已 经掌握了简单的加法和减法并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 25 的乘的理解。本课 的例 5 教学就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
5、熟悉的照片作为教学切入点, 为学生提供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 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 样的,学会分享方法的同时,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设计理念】 :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设计理念, 运用小学生感兴趣身边的座位作为教学例题,既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能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同 时实现课堂教学从“双基”向“四基”的转化,同时学生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 验。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
6、单元乘加、乘减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 型,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 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 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合适的算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的创新意识。 3. 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 难点:能够准确的运用乘加、乘减进行列式。 教学准备: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这张图片吗?再算出班级有多少学生?(出示准 备好的班级座
7、位图片) 2.学生独立思考,展示交流 4 6-1= 23 (人) 4 5+3 = 23(人) 师:无论哪一种表示方法,我的算式都是 什么?教师适时板书 我们该先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 4 5? 3+ 4 5 ?先算什么?如果先算 3+4 呢? 3.板书课题 乘加 4.创设情境,再次探究 (1) 老师走进学生中间, 师:现在多少人?(24 人)对,老师走入进来。老师再走出来,现在多 少人?生答后板书:24-1=23 (人) 课件出示孩子原先列的算式:4 6-1= 23 (人) 师追问:4 6 表示的是什么意思?23 表示的呢? (2)生汇报交流 师生交流后小结:假设原来是 4 个 6,但是多个假设
8、的 1 个,所以最后要 减去,实际是 23 人。 5.补充板书:乘减。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乘减。 6.师:乘减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没有采取教科书上的例题,而是利用生活中的实:新课教学没有采取教科书上的例题,而是利用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作为进行教学的例题,主要是因为教科书上的例题不好准备教具,如果际问题作为进行教学的例题,主要是因为教科书上的例题不好准备教具,如果 只是给学生进行口述,学生会感觉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而采用座位图作为只是给学生进行口述,学生会感觉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而采用座位图作为 教学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用图形或是符号表示并解决数学问题
9、,学生感兴趣教学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用图形或是符号表示并解决数学问题,学生感兴趣 的同时也容易理解,达到了基于教材而又脱离教材的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容易理解,达到了基于教材而又脱离教材的教学理念 。 7.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回答后重点强调:思维不同,观察不同,咱们使用的方法就有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从用图形符号表示座位图操作的表象认识,上升到思维的:从用图形符号表示座位图操作的表象认识,上升到思维的 高度,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初步高度,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初步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
10、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合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合 适的算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适的算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三、应用 教材第 11 页情境图。 学生自己做,教师加以引导。 教材第 12 页第 1 题 你是怎样列式的?请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列式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4+1=13) 设计意图:做到教材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与迁移,让学生 明白教师教学与教材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加、乘减,知道了什么是乘加,什么是乘减,怎么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再一次回顾法律常识,体: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再一次回顾法律常识,体 现这一节课的亮点。一堂好的、有效的课,恰到好处的总结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现这一节课的亮点。一堂好的、有效的课,恰到好处的总结不仅能加深学生对 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能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效果。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能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效果。 五、课堂作业 课堂练习(乘加、乘减) 。 六、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4 5 + 3 = 23 3+ 4 5 = 23 4 6 1 = 23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