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础部分(一、基础部分(2828 分)分) 1. 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诗句。 (3 分) 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诗书气自华 2. 用诗文原句填空。 (8 分) (1)东皋薄暮望,_。 (王绩野望 ) (2)晴川历历汉阳树,_。 (崔颢黄鹤楼 ) (3)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 (4)山随平野尽,_。 (李白渡荆门送别 ) (5)风声一何盛,_。 (刘桢赠从弟其二) (6)柴门何萧条,_。 (曹植梁甫行 ) (7)两岸石壁,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8)_,猛浪若奔。 (郦道元三峡 ) 3.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 分) (1)教诲( ) (2)不辍( )
2、 (3)bn( )发 (4)jun( )刻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 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中,使我县自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B. 他出生在农民家庭,从小就养成爱劳动。 C. 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节目,迎接元月一号的元旦联欢晚会。 D. 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5. 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新闻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它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B.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选自野草 。 C.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 复活等
3、。 D.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 钱塘湖春行是写早春的作品。 6. 综合性学习(9 分)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5 个字。 (2 分) 现代快报讯 (记者陈彦琳文/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4 月20 日,第 24 个世界读书日前夕,有一场“朗读者红色经典咏流传”诵读会在梅园新村纪念馆举行。 朗诵会以诵读、演唱红色经典等文艺形式,共忆峥嵘岁月。来自南京市第九中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市青少年宫等学校和单位的师生、员工共聚梅园新村
4、纪念馆,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诵读。 有的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长城语南泥湾 一首首经典作品, 通过学生们充满激情的演绎显得更具感染力,许多前来梅园新村纪念馆参观的游客都忍不住驻足聆听。 _ (2) 10 月 1 日,正值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班级学习小组计划利用节假日,骑行去梅园新村纪念馆,观看历史遗迹,探访学习革命文化。 小语的妈妈认为假日出行会耽误学习,不如多花点时间在家读书、做题。如果你是小语,你将如何应对?(2 分) _ 进入纪念馆大厅后, 你们看到了一处巨大的白玉浮雕, 上面刻的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十二位共产党员。浮雕的排列很特别:呈反向的“S”形。 小文感慨地说: “这S形道路代表
5、着革命道路的曲折,胜利的来之不易啊!” 你说:“是啊! 共产党人在革命岁月里遭遇了太多的困难和挫折, 我想到了 红星照耀中国里写到的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_(2 分) 小文说: “说到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我记得 1939 年译本的名字是西行漫记 ,相 比而言,你更喜欢哪一个书名?” 你回答: “_” (3 分)二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4 42 2 分)分) (一)古诗阅读(一)古诗阅读,完成完成 7-9 题。 (题。 (6 分)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
6、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西湖春景图, 如春水初涨、莺争暖树、_、乱花迷眼、_,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春景的喜爱之情。 (2 分) 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2 分) _ _ 9. 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 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美感) ,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
7、,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D. 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更是美不胜收。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题。 (11 分)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8、鸣三声泪沾裳。 ”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 “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 “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南宋陆游入蜀记 ) 注 祠:供泰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翳,遮盖,这里
9、指云。 10. 解释句中加点字。 (4 分) (1)或王命急宣(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3)皆无此奇( ) (4)是日,天宇晴霁(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_ 12. 【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写的山各有什么特点?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_ _ (三)阅读藤野先生片段,完成(三)阅读藤野先生片段,完成 13-16 题题.(11 分)分) 【甲】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
10、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 “那是在学跳舞。 ”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乙】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
11、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丙】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 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 失去半箱书, 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
12、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十月十二日) 13. 精读语段甲,谈谈此段运用大量笔墨描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何在。 (2 分) _ _ 14. 阅读语段甲和语段乙,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4 分)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么样的感情和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
13、2 分) _ _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这句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分) _ _ 15. 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2 分) _ _ 16. 阅读语段丙,请总结出“我”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动有那些?(3 分) _ _ (四)阅读下文,完成(四)阅读下文,完成 17-20 题。 (题。 (14 分)分)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
14、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都说:“来来,吹一段儿!” “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
15、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 她三年级时, 父亲的工厂倒闭。 两年后, 左腿残疾有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儿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
16、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呀,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 “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 “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 “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 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 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
17、。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笛子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孩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里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 ”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 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 给父亲送去, 父亲先是一愣, 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 ”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 ”母亲走过来:
18、 “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 ” “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 “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子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 “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 ” “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7. 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4 分) _ _ 18. 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19、。 (3 分)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_ _ 19. 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4 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 “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_ 20. 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分) _ _ 三、写作(三、写作(3030 分)分) 21. 请以“为_点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补充横线上的内容;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
20、19-2020 八上期中语文秦淮区(南航附中)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1.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汉字书写规范的掌握,注意书写正确、规范与工整,字形居中,有起行顿收的笔锋,尽可能的美观。 2. (1)徙倚欲何依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大漠孤烟直 (4)江入大荒流 (5)松枝一何劲 (6)狐兔翔我宇 (7)五色交辉 (8)急湍甚箭(每空 1 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要求必背的古诗文及文章的背诵熟练程度, 在注重背诵熟练度的同时也要着重记忆一些易写错的字,如“徙、倚、萋、鹦、鹉、洲、劲、翔、辉、湍、箭”等。 3. 【答案】hu chu 颁 镌 【解析
2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标出现的重难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对于课下注释出现的注音解释字词、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字词必须牢固掌握,另外注意拼音音调的书写准确,汉字的偏旁部首、间架结构 等等,书写一定要正确、工整、美观。 4. 【答案】C 【解析】A 介词滥用导致主语缺失,去掉“在”或者“使” ,这类语病极其常见,学生必须扎实掌握。 B 成分残缺, “养成”后面应该搭配“习惯” 。这类语病通过训练语感就可以感知出来。 D 偷换主语,本句话应该有两个主语,第一个主语是“学者” ,第二句话“有利于人们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的主语应该是 “百家讲坛栏目” , 而不再是最开始的 “学者” 。 5. 【答
22、案】B 【解析】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 朝花夕拾 , 朝花夕拾 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 6. 【答案】 (1)梅园新村纪念馆举行“朗读者红色经典咏流传”诵读会 (2)妈妈,您放心,我们会安排好课内学习任务的。另外,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和做题,语文学习更是和生活密不可分的。今年是咱们伟大祖国成立 70 周年,我们去梅园而不是散文诗集,鲁迅先生的野草是散文诗集。另外,关于初中涉及到的鲁迅先生的作品的口诀: “朝花散文野草诗, 杂文里有热华坟, 呐喊彷徨是小说, 鲁迅原名周树人。 ”(注: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 野草是散文诗集, 热风 华盖集 坟是杂文,呐喊 彷徨是小说集。 ) 二、阅读理解(42
23、 分) 7. 【答案】燕啄春泥 浅草没蹄 新村纪念馆,观看历史遗迹,探访学习革命文化,这也是学习啊!A 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装备落后、物资短缺、遭受敌人强大兵力的围追堵截。 (一点 1 分,共 2 分)B 示例一: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 。因为红星照耀中国真实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 并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举, 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这光是共产主义之光,不仅照耀了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示例二:我更喜欢西行漫记 。因为西行漫记真实描述了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中国的大西北
24、,进行实地访谈、对话,展示出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及有关长征的第一手材料,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解析】第(1)小题考查本学期第一单元的重点概括新闻内容,常见考查题型有用一句话概括新闻 、为新闻拟标题等, 作答时要抓住 “对象+事件” 两大要素, 同时尽量结合新闻中的导语、结束语等具有总括性的语句,最后就是要注意字数的限制,在限制范围内,尽可能涵盖到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故、为何、如何。第(2)小题第小题考查口语交际中的单一情景对话,用语要适合语言环境,注意场合, 题中和妈妈的对话属于日常场合, 一般要求用语自然、 亲切、 灵活, 一般多用口语。另外注意对方的身份是
25、长辈, 称呼得体, 语气要尊敬恳切。 最后, 要结合题干给出的“10 月 1 日,正值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班级学习小组计划利用节假日,骑行去梅园新村纪念馆,观看历史遗迹,探访学习革命文化。 ”这一关键信息,给出自己想去看参观革命历史遗迹的客观合理原因,表达要清楚明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第(2)小题第小题考查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需要学生熟记红军长征遇到的种种困难,较为简单。 第二个点考查了红星照耀中国书名的相关内容,易名为西行漫记的原因是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域的出版而作出的临时改变。作者将书名定为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理由在书的序言中有所交代。 红星照耀中国是 R
26、ed Star Over China 的直译名,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比作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了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发行的缘故,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概括了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中国的大西北的真实情况任选一个自已喜欢的书名,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结合诗歌内容进行概括, 另外注意概括的顺序和字数格式。 题干已经给出的是:“春水初涨、莺争暖树、 、乱花迷眼、 ” ,分析得知,已知短语都是四个字的“动宾短语” ,且都是对原诗文内容进行关键词的提炼。最后可以整理得出:“燕啄春泥 浅草没蹄”这两空的答案。 8. 9
27、. 【答案】D 【解析】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并没有详写“白沙堤”的景色,仅仅是一笔带过, 表达对湖东景色的喜爱之情。 古诗文的选择题基本都是在诗歌描写手法、字词含义、情感主旨方面设置易错点。 10. 【答案】 (1)有时 (2)快 (3)全,都 (4)这 【解析】四个字词解释,两个出自课内,另外两个课外字词也是课内字词的课外运用。“是”的翻译来源于纪昀的河中石兽的“是非木杮” 。 “皆”的翻译是基本的常考字词。 11. 【答案】 (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议论的人说泰(太)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特的景色。 【解析】注意字字落实,文从字顺,重
28、点字词“自非、亭午、夜分”等,省略部分注意补充。另外第二句翻译的“太山”就是现在的泰山,属于专有名词,因此直接翻译成为“太山”也算对。 12. 【答案】甲文段写三峡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高峻、险拔深幽、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纤丽奇峭等特点。两篇文章抒发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答案】点明时令,燕子勤劳,啄“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莺儿活泼, “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颔联整体化静为
29、动,动静结合,生动表达出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对早春勃勃生机的赞美之情。【解析】此题考查关键字词的赏析,也就是传统的“炼字题” ,答题要点是:解释字义,点出手法,分析诗句,判断情感。本题中赏析的是经典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和“啄” ,一个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是选词准确精炼。按照“点析评”三个步骤作答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础上,结合主旨,结合文段关键字词分析得出。甲文第一段写“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写了连绵不绝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叠的山峰,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写出了群山连绵不断
30、、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写峰峦上入霄汉”太、华、衡、庐皆无此奇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描写了巫山峰峦之高,冲入高天, 泰山、 华山、 衡山、 庐山, 都没有巫山奇特, 神女峰纤巧修长, 陡起而变幻多姿。写出了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另外,本题还考查文言文主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甲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乙文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高、奇、秀等特点。两篇文章
31、都描写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 表达了作者对于祖国壮丽山河、秀丽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3. 【答案】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出对他们的厌恶,既是作者去仙台的直接原因,也 14. 【答案】 (1)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 15. 【答案】日本爱国青年 闲看/围观枪毙犯人的中国人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词含义的理解,但是仅仅考查代词的文中义,非常简单,因此结合文章具体情节,联系上下文即可得出两个词语的具体指代含义。 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的原因。 同时又暗示了作者与他们不同, 是一个寻求救国良策的爱国青年。【解析】
32、本题考查分析关键语段的作用,主要是从“内容+结构”两个角度进行作答。他们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的平” “油光可鉴” ,表明他们精心打扮, “扭几扭”写出他们的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 “实在标致极了”其实是反语,表达作者对这些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2)作者在这里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他称自己国家是“弱国” , 称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些留学生为为 “低能儿” , 流露出的是满满的愤懑与讽刺之情。【解析】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判断,属于简单题,里面所用的“反语”的手法是在教材注释里面直接标注出来,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16. 【答案】 (1)装订收藏讲义(或“收藏讲义” ) ; (2)悬挂
33、藤野先生照片; (3)多写文章,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题, 且限定了范围是文段丙, 因此难度不大, 注意是概括 “我”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动。 17. 【答案】 (1)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 (2)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 (3)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 (4)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 【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归纳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简要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注意从父亲的角度概括。根据原文第段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
34、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可知,父亲爱吹长笛,每天都吹给女儿听。 根据原文第段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 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可知,父亲因为工作的原因被女儿讨厌,吹长笛也被女儿制止,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根据原文第段“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可知,自此再也没有提过长笛的事。 根据原文第段 “第二天, 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 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
35、起来“和第 11 段“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可知父亲对女儿送给自己长笛感到十分欣喜,又吹起了长笛。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8. 【答案】示例一:用“凊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侧面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表达对父亲的喜爱赞美以及对童年的回忆。 示例二:正面(直接)描写。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或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
36、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 侧面(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表达对父亲的喜爱赞美以及对童年的回忆。 【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在理解语句含义的基础上,把握该句所使用的描写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题干语句从两个方面描写了笛声。前一句“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是从正面直接对笛声进行描写,用“清脆悠扬”来形容笛声的动听,用“漫延”来表现笛声的扩散,最后采用比喻的手法,将笛声比作小河流水” ,更加突出了笛声的悠扬。后句“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
37、崇拜”则从侧面间接描写笛声,通过描写周围大人、孩子的动作神态,衬托笛声的悦耳动听。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9. 【答案】 她的心理: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想活跃气氛)。 父亲的心理:为自己能重新吹长笛而高兴;为女儿的理解、体贴而欣慰;为父女矛盾化解而释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句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并结合上下文揣摩父亲与女儿各自的内心活动即可。题干句出现在第段的未尾,这一段之前主要写了女儿因为愧疚而为父亲买来了新的长笛,父亲感到十分高兴,母亲不经
38、意间提起了当年往事,女儿才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根据上文内容以及句中“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的动作神态描写可知,女儿在得知真相之后十分自责,同时又因父亲的宽容而感动,她“挤出笑来”则反映出她在感动之余又不想让父母看见自己落泪,表现了她的善良、孝顺。根据上文內容以及句中父亲的语言动作可知, 父亲一方面对自己能再次吹起长笛感到高兴, 另一方面为女儿终于能理解自己而感到欣慰。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20. 【答案】 (1) 才艺高超,精通笛子演奏,例如原文对父亲吹笛的描写,笛声的悠扬清脆,以及描写周围大人、孩子的动作神态,都衬托笛声的悦耳动听。 (2) 勤劳朴素/憨厚淳朴, 父亲是一位普通环卫
39、工人, 靠着自己的勤劳努力养活家人。 (3) 深爱女儿,热爱家庭,为了女儿幸福快乐的生活,无私不求回报的付出。 (4) 沉默寡言,忍辱负重,坚忍坚强,虽然被女儿误会,但是从未责怪过女儿,一直默默爱着女儿。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与父亲相关的故事情节,分条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即可。 三、写作(30 分) 21. 【解析】 (1)准确解题,补出个性。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解题时首先要弄懂“点赞”的意思。根据作文题中相关句子,就能品读出“点赞”的含义,即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表示肯定、支持、喜爱、赞美之情。因此, “为_点赞”这道作文题实际上就可换“为_赞叹” 、
40、“为_鼓掌” 、 “为_叫好”等题目。读懂了题目,那如何补题呢?正常情况下,就是直接用值得为之点赞的人、事、社会现象进行补题,比如“为身残志不残的他点赞” 、 “为光盘行动点赞” 。但如果能别出心裁,补出自己独特的个性,让文题与众不同,那就能先入为主,激发起阅读者的兴趣。比如同样是赞扬残疾人的坚强,你若把题目补成“为风雨中不屈的生命点赞” ,效果就不一样。所以,同学们补题时要尽量补出新意。 (2)立意求高,素材求新。文题中“点赞”这个关键词决定了本文的主旨是赞扬生活中的真、善、美,为各种传递正能量的言行喝彩。着眼于个人,去赞美、支持他们,这样的立意无疑是准确的,但如果同学们能够把视角再抬高一点
41、,去为国家、民族点赞,为大自然的慷慨无私点赞,那立意自然高人一筹。 (3)构思巧妙,引人入胜。文贵曲,如果写成记叙文,在构思时既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形成呼应之势;更要对文章的主体部分精心进行布局;以使故事线素明了,过渡自然,情节波澜不断,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比如写“为吝啬的表妹点赞”这篇作文,就可以 “误会” 为线索, 先写表妹太吝啬, 引起我的误会; 然后写表妹忍气吞声; 隐瞒误会:接着写表妹在爱心行动中捐款第一,打破误会:最后写“我”理解表妹,解除误会,如此环环相扣,自然就能打动人心。如果写成议论文,可先亮出观点,然后运用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和名人故事、名人言论等进行论证,最后小结点题,一气呵成。也可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出话题,展开论述,最后得出观点,余味无穷。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