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55 页统编版(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六单元单元 测试卷测试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分)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使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材料认为辛亥革命于制度转型的意义在于()A促进社会习俗发生转变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权利D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2谈到孙中山与陈炯明“冲突”的原因,当时有人指出:“孙文与陈炯明的冲突是一种主张上的冲突。陈
2、氏主张广东自治,造成一个模范的新广东;孙氏主张用广东作根据地,做到统一的中华民国。”孙中山与陈炯明的这一“冲突”导致()A二次革命失败B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C护国运动失败D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3“尽管废除帝制并不等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作为半殖民地国家的中国首先推翻帝制,不仅走在亚洲的前列,就是在欧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评价侧重于辛亥革命的()A世界意义B政体变革C思想启蒙D反帝色彩4下图反映的事件发生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时期5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 1911 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下列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3、()A结束了封建制度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政体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开始于()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D武昌起义7孙中山曾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第 2 页 共 55 页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造成民众态度发生这样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改良道路受挫C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D洋务运动失败8图中横线处的文字应是()A民有、民治、民享B自由、平等
4、、博爱C民族、民权、民生D民主、科学、法制91917 年,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中国政府()向德、奥宣战,加入一战协约国一方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日本领事裁判权派遣华工前往欧洲前线ABCD10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A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B没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C未动摇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D民主共和理念尚未深入人心1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在袁世凯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变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对总统的权力进行了诸多限制,以防袁世凯专权。这一做法()A体现
5、了强烈的法治意识B因人设法违背宪政精神C有效维护了辛亥革命的成果D直接目的是完善民主体制12“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作为现代国家基础的新国民,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因此,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先进的中国人()A进行维新变法B发动武昌起义C宣传实业救国D掀起新文化运动13“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其中,“盲目批孔”的时代是()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14孙中山晚年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第 3 页 共 55 页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
6、律及民意之下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据此他认为()A外国势力的干涉导致护法运动失败B军阀割据阻碍了民主政治的进程C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民主政治进程D不平等条约体系影响国家的发展15清末上海郊区中等以上人家的婚礼流程大同小异,一般有九个步骤,需时多天。到了1919年,当地棉纱厂女工,大多数周日结婚,周一就去上班了。这主要说明()A西方文化传播促使婚俗简化B经济因素深刻影响婚俗形态C社会各阶层的婚俗出现趋同D工业发展颠覆传统婚俗形态161918 年,新青年用白话文出版。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新潮觉悟等数百种刊物也采用了白话文。上述现象()A表明了近代刊物的成熟B反映了民众素质的提高C瓦
7、解了封建思想的统治D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开展1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缺乏强大武力作为后盾B违背社会进步潮流C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D民主革命派的反对18著名剧作家老舍在其名著茶馆中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李三,他在剧中有这么一段牢骚满腹的话:“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对这段文字最准确的理解是()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B复辟帝制,不得人心C民主道路,艰难曲折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19“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
8、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C白话文的自身价值D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20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但新青年的很多文章集中在文学革命上。它们提倡以清晰、精确的白话文代替言约义丰的文言文,这是一场语言革命,其实质是思维的重建,是用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因此,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称为“白话文运动”或“文学革命”。这说明()A白话文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B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载体C新文学注入新内容第 4 页 共 55 页D新文化
9、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小题,第小题,第 21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2 题题 16 分,第分,第 23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4题题 16 分,共分,共 60 分。分。)21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受参议院弹劾后,由特别法庭审判之。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节选自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依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在国家治理观念上有哪些进步性。22“剪发易服”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影响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6 年,天津大公报进行了有关“剪发易服”的征文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些观点:“近据生理学家考求,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今苟断然行之,则全国之精神必为之一振,而皆知我国实行新政之迫切,则军业、学业、工商农诸业,各一(以)竞争之心以图前进。”材料二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天津大公
11、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裆裤为主。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摘编自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社会提倡“剪发易服”的理由。(2
1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作者观点的认识。第 5 页 共 55 页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部分研究成果表。作者标题朱荫贵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2012 年)问昕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2012 年)张翔等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分析基于 18951926 年宏观经济数据统计分析(2011年)关凤利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贡献及其失败教训(2012 年)杨丽坤论辛亥革命涤荡下的思想现代化(2013 年)材料二: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
13、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要求:先分类,然后写出序号,再进行说明),指出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视角。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除立法权外,还享有非常广泛的监督权,特别是参议院在必要时还可以按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国务员,咨请政府查办官吏纳贿违法案件。北洋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都建立了与此类似的监察机关和监察制度。出现这种新型的行政监察制度,如果纯从政治制度演进的角度而言,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监察
14、制度的一大进步。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摘编自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监察制度有哪些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监察制度的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第 6 页
15、共 55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分)1B【解析】据材料“它使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选 B 项;A、C、D 三项不属于制度转型,排除。2D【解析】希望广东自治的陈炯明反对孙中山统一中国的主张,两人政见的不同导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被迫到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故选 D 项。3A【解析】“不仅走在亚洲的前列,就是在欧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可知这一评价侧重的是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故选 A 项;B 项是对中国而言,无法凸显其世界影响,
16、排除 B 项;推翻帝制属于政体变革,与思想启蒙无关,排除 C 项;推翻帝制指推翻封建君主专制,而非反对帝国主义,排除 D 项。4D【解析】袁世凯于 1915 年 5 月被迫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此时属于北洋军阀时期,故选 D项。5B【解析】把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主要是从政治体制上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A 项明显错误,排除。C、D 两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只有 B 项最符合题意。6C7C【解析】前者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当时维新变法思潮居于主流,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遭到社会舆论的抨击;后者则是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后,于 1901 年
17、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民众已经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得到社会舆论的同情,故选 C 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 A 项;改良道路指 1898 年戊戌变法,排除 B 项;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排除 D 项。第 7 页 共 55 页8C9B10A【解析】“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说明辛亥革命后表面是共和政体,但实际上中国仍然受到专制残余的影响,原因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选 A 项。辛亥革命已经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排除 B 项;
18、材料强调政治方面,C、D两项强调的是思想,故排除。11B【解析】根据材料中“以防袁世凯专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这种因人设法的做法违背了宪政精神,故B 项正确,A、D 两项错误,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没有起到防止专制、维护共和的作用,故 C 项排除。12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和所学史实可知,材料指的是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思想解放运动,D项符合题意。13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斗争的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故选 D 项;鸦片战争时期,并没有批判儒家思想
19、,排除 A 项;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没有反对传统文化思想,排除 B 项;辛亥革命时期,民主共和是当时的思想潮流,没有反对儒家思想,排除 C 项。14B【解析】根据材料“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可知,孙中山认为军阀割据不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护法运动失败主要是军阀之间相互勾结破坏导致的,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民主政治进程的阻碍,排除 C 项;材料与不平等条约体系无关,排除 D项。15B【解析】材料中并未提及西方文化,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棉纱厂女工”“周日结婚,周一就去上班”
20、可知,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传统习俗的变化,故 B 项正确;材料仅以上海棉纱厂女工为例,不能说明社会各阶层的婚俗出现趋同,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对传统婚俗的影响而非颠覆传统婚俗观念,故 D 项错误。16D【解析】题干材料“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新潮觉悟等数百种刊物也采用了白第 8 页 共 55 页话文”说明白话文使用广泛。结合所学可知,白话文的使用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开展,故选 D项;使用白话文不能表明近代刊物成熟,A 项错误;刊物使用白话文不能反映民众素质提高,B 项错误;使用白话文对封建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瓦解其统治地位,C 项错误。17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
21、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再次推行封建专制,不得人心,违背了社会发展潮流,最终失败,故 B 项正确。袁世凯有北洋军阀作为武力后盾,排除 A项;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紧密配合袁世凯,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D 项。18C【解析】茶馆中李三的牢骚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社会动荡,人们对北洋军阀的统治不满。小人物还留着象征封建专制的小辫儿,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辛亥革命后,社会基层对革命的观望态度,中国的民主道路曲折艰难,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天下大乱不是因为废除帝制
22、,而是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所致,A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人民反对复辟帝制,B 项错误;军阀混战只是对材料部分信息的表面认识,D 项错误。19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可知,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 A 项正确。B 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白话文的自身价值,排除 C 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说法错误,排除 D 项。20B【解析】材料“实质是思维的重建,是用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反映了“文学革命”的实质
23、是思维方式近代化,传播民主与科学的内容,故 B 项正确。材料说明白话文不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也有实质的变化,故 A 项错误;“新文学注入新内容”没有突出实质,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故 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小题,第小题,第 21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2 题题 16 分,第分,第 23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4 题题16 分,共分,共 60 分。分。)21颁布临时约法,体现法律至上、依法治国的理念;建立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否定了君主专制;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人民主权)的理念;国民一律平等,
24、体现平等的理念;享有言论、著作等自由,体现维护人民自由权利的理念;人民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体现了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理念;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务员副署权利的规定,体现权力制衡的理念。【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体现了法律至上、依法治国的理念,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其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第 9 页 共 55 页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理念;“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体现了平等理念;“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体现了维护人民自由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理念;“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
25、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受参议院弹劾后,由特别法庭审判之”体现了权力制衡的理念。22(1)剪发易服有利于个人健康;提振士气,改善精神面貌;配合新政的开展,促进社会进步。(2)特点: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传统、现代服饰并存或中西兼有);存在地区和人群二元化;既有继承,也有改革(或创新)。(也可回答改良长袍马褂、研求中山装之类)社会背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散,西方文化(或生活习俗)的传入;政治活动家的提倡(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推动);西装、改良装方便人们生活;社会变革带来的心理变化(或弃旧从新的观念);服饰价格的左右。(3)中外文化交流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
26、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要注意保留原来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近据生理学家考求,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可知,剪发易服有利于个人健康;根据材料一“今苟断然行之,则全国之精神必为之一振”可知,剪除发辫能提振士气,改善精神面貌;根据材料一“皆知我国实行新政之迫切,则军业、学业、工商农诸业,各一(以)竞争之心以图前进”可知,剪除发辫有助于配合新政的开展,促进社会进步。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可知,民国初年的服饰呈现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根据材料二“长
27、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裆裤为主”可知,民国初年的服饰存在地区和人群二元化;根据材料二“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可知,民国初年的服饰既有继承,也有改革。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从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近代政治活动的推动、服饰的便利性、人们观念的变化以及服饰价格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三“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要注意保留原来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的辩证角度分析。23观点:辛
28、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说明:政治角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经济角度,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思想角度,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思想,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第 10 页 共 55 页24(1)新发展:确立了议会监察的近代监察制度,参议院有广泛的监督权,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政府官员均有弹劾的权力。积极意义:体现了五权分立、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2)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具
29、有软弱性、妥协性,导致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自身存在缺陷;宪政确立的长期性,中国几千年的专制传统;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任答三点即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省略号前的信息概括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建立的监察制度是近代性质的,因此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的发展。第(2)问,据材料二“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由“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自身存在缺陷;由“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
30、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可知,宪政确立的长期性,中国几千年的专制传统;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导致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统编版(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七单元单元 测试卷测试卷第 11 页 共 55 页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分)1中共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红船时指出,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他们瞻仰的红船位于()A浙江嘉兴B江
31、西井冈山C陕西延安D河北西柏坡2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会议是()A中共二大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共三大D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31921 年 6 月,孙中山说道:“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41928 年 7 月,在彭德怀和滕代远的领导下,湖南国民党军独立第 5 师一部举行平江起义。起义成功后,部队组成了红军第 5 军。12 月初
32、,红 5 军到达宁冈与红四军会师。这说明当时()A“工农武装割据”成为全党共识B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C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影响力在扩大D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5当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蒋介石日记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此“壮举”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国共合作6一首赞歌中写道:“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风雷滚滚来天半,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赞歌所纪念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C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7“井冈山,两件
33、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历史红”是因为在这里()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首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扭转了党的“左”倾错误第 12 页 共 55 页81930 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国家进口关税税则,将进口税的最高税率比 1929 年提高了近一倍,1933 年国民政府再次提高进口税率,比 1930 年的最高税率提高 50%以上。这说明国民政府()A为实现关税自主做准备B注重保护国内民族工业C旨在避免经济危机冲击D积极抵制日本侵华战争9国民政府财政部与实业部联合发行“民国二十一年江浙丝业短期公债”共 300 万元,支持两省丝业收购蚕茧和改造设备。当时
34、国民政府这一做法()A利于改善民族工业的经营环境B为抵御外侮奠定了物质基础C加速官僚资本掌控经济命脉D极大地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101920 年到 1936 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 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 14.1%增长为 25.2%。这种变化说明了()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政府重视轻工业的发展C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D近代工业布局明显改善1120 世纪前期,上海很多工厂职工热衷于自发组织兄弟会、姐妹会和关帝会等,以及加入广东帮、宁波帮和山东帮等地方帮口,希望以这些组织为靠山。这说明了,当时()A成立共产党组织的必要性B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C上海
35、的阶级矛盾比较尖锐D上海的社会治安比较混乱12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脱离中国民主革命实际B已经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C受共产国际的影响较大D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13习近平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A城市领导农村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城市武装起义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4中共中央于 1935 年 1 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
36、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第 13 页 共 55 页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5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16“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
37、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指的是 ()A遵义会议B八七会议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17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18中共二大发表的宣言说,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工人阶级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由此可知,中共二大()A强调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B认
38、为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敌人C对国情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D正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191919年 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20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表第 14 页 共 55 页时间工人农民其他1927年 4 月51%19%30%19
39、28年10%76%14%A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小题,第小题,第 21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2 题题 16 分,第分,第 23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4题题 16 分,共分,共 60 分。分。)21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探索之路】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
40、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裴钰改变中国(1)请分别写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革命之路】材料二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信念永恒(2)“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材料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 28 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共十九大报告(3)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我国“
4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时,党员 50 余人;1922 年 7 月二大时,党员 195 人;1923年 6 月三大时,党员 432 人。此后至 1924 年 5 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第 15 页 共 55 页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材料二1927 年初,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声称:我们过去有一个根本错误,就是在国民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以为今天只能做国民革命,仿佛多做了一点便违反了革命铁律。现在知道,革命就必须超
42、越这个限制,不仅要努力争取无产阶级的实际领导权,而且要“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体会议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21 年到 1924 年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共决议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2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组一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下列是“火烧赵家楼”事
43、件亲历者的有关材料:匡互生把曹宅窗户打开,我在下面托了他一把,他就从小窗口爬进曹宅放火烧了赵家楼。周子同火烧赵家楼匡见曹家朱门紧闭,警卫守门,便攀上大门旁的小窗,击碎玻璃,掰开铁栏,挤进院内。匡在曹院内寻找曹汝霖,未见人影,即从卧室取出被褥等物,举火焚烧,火焰冲天而起。熊梦飞忆亡友匡互生当走到曹宅前面的时候,那些预备牺牲的几个热烈同学,却趁着大家狂呼着的时候,早已猛力跳上围墙上的窗洞,把铁窗冲毁,进入曾汝霖的住宅里去因为他们到处搜不出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只得烧了他们借以从容商量作恶的巢穴,以泄一时的愤怒。匡互生五四运动纪实材料组二家国情怀,是学习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阅读下列
44、五四运动大事记:5 月 4 日北京学生 3 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 32 人。5 月 7 日天津、济南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北京政府释放全部被捕学生。5 月 25 日北京政府严令制止散发传单、集众游行、演讲。6 月 3 日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 170余人;4 日,又被捕 700 余人。6 月 4 日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6 月 5 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第 16 页 共 55 页6 月 10 日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45、3 人辞职。6 月 28 日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摘编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1)根据材料组一,你认为“火烧赵家楼”事件中放火的是匡互生吗?从史料可信度的角度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组二,概括五四运动所取得的斗争成果,并指出取得成果的具体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并指出“五四”精神的内涵。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0年 1 月 5 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
46、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材料二1930年 4 月 2 日,李立三同志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从国民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到抗日战争的兴起。(1)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经过
47、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分)1A第 17 页 共 55 页【解析】材料中的“红船精神”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立者们敢为人先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故 A 项正确。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 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故 B项正确。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A项;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但并不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故排除
48、C 项;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 1929 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3C【解析】根据题干“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可见民生主义(求富)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故选 C 项;“宜先求富强”反映出孙中山意识到实现民生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并不能反映出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故 A 项错误;“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反映出孙中山倡导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但材料不能反映出“首倡”,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孙中山的主张受到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故 D 项错误。4C【解析】根据材料“湖南国民党军独立第 5 师一部举行平江起义。起义成功后红 5 军到达宁
49、冈与红四军会师”并结合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不断壮大,影响力不断扩大,故选 C项;1928 年“工农武装割据”开始形成,还没有成为全党共识,排除 A 项;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排除 B 项;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统一战线正式破裂,排除 D 项。5B【解析】由题干材料中“凡尔赛条约”“排日风潮”等信息,可知是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内爆发五四运动,故 B项正确。6A【解析】“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指的是 1921 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选 A项。7C【解析】1927 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
50、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走上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选 C 项。8B【解析】材料中南京国民政府一再提高关税,是关税自主的具体表现,不是为实现关税自主做准备,故 A 项错误;19291933 年经济危机迫使各国纷纷提高关税以保护国内市场,因此南京国民政府的做法有利于保护民族工业,故 B 项正确;国民政府提高关税的做法有利于减少经济危机的冲击,但不可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冲击,故 C 项错误;日本侵华是 1931年以后,不符合题干开始的时间,故 D项错误。第 18 页 共 55 页9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采取政策支持江浙两省丝业收购蚕茧和改造设备,为民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