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间隔排列说课稿一、说学情和教材一、说学情和教材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并未对找规律进行系统的学习,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比较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 这些对本节课的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 学生就能对间隔排列物体间的数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并逐步掌握通过分组找规律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找规律做铺垫,并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说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综合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三点:(1)通过探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间的数量关系。(2)体会并逐步掌握借助分组找规律的方法。(3)逐渐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善于发现生活
2、中的规律。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生通过探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间的数量关系。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知道为什么,并掌握通过分组找规律的方法。四、说教法学法四、说教法学法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会方法,因此我将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探索发现,除此之外,我还将安排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达到教学目标。接下去我将具体说说我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思考。本课的第一层次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看” “数” “比” “圈”等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的体验间隔排列,并总结规律。为此,我安排了以
3、下一些活动。1.“看” :观察现象,了解其中的物体是怎样排列的。首先是通过两组间隔排列导入,由猜下一个物体是什么?引出后面的排列,并指出像这样的排列就是间隔排列, 引出今天的课题。 然后呈现兔子庄园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其中的间隔排列。通过找一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是间隔排列。 为接下去讨论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间的数量关系以及探讨为什么做准备。2.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 比较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 初步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从数学角度观察现象,要关注现象里的数学内容。 “数”能得出物体的数量,“比”能找到相同与不同。教材让学生在表格里填写各种物体的个数,这是从现象中收集数学信息。还要比较每排两
4、种物体的数量,发现同组的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 1。 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发现规律, 并产生疑问: 为什么数量都相差 1 呢?3.把同组的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地圈出来,体验“相差 1 个”是合理的。同组的两种物体为什么都相差1个?数量相差1是不是规律?需要进一步研究。 这些思考使学生进入探索规律的状态。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必要时引导学生把1只兔子和1个蘑菇看成一组, 最后余下的是什么?也就是兔子比蘑菇多出来的 1。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我将请学生通过想一想,圈一圈,说一说理解为什么数量相差了 1,从而逐步完成重点的教学,突破难点。通过这几个环节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两端不同,
5、数量相差 1,并具体说一说谁比谁多 1。本课的第二层次是学生接着探索两端物体不同的间隔排列规律。我直观出示一组间隔排列,让学生观察与之前的不同点,指出该组间隔排列两端不同, 再抛出问题两组物体的数量有怎样的关系?通过圈一圈的办法发现正好能一一对应,就很直观地能发现两端不同,两种物体数量相等。本课的第三层次是习题巩固,深入探究习题 1 是简单利用发现的规律去比较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习题 2则是让学生通过操作、 交流的过程, 进一步加深体验。 使学生在画一画的过程中,感受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排列,数量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 1。本课的最后先是带着学生去欣赏、寻找生活中的间隔排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再是领着全体学生回顾全课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