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制作条形统计图最喜欢的一种早餐情况调查 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调查 出生月份情况调查 最喜欢的动画片情况调查 课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情况调查 心里话最愿意跟谁说情况调查最喜欢的菜肴情况调查睡眠时间情况调查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情况调查 你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这些数据吗?包子 面条 粥 面包包子 面条 粥 面包01234567891011121314人数 种类 四2班清华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调查统计图最喜欢吃面包的有( )人, 最喜欢吃( )的有11人;喜欢吃( )的人最多, 喜欢吃( )的人最少;喜欢吃粥的人数比喜欢吃面包的少( )人;王阿姨准备在校门口开一家早餐店,你有哪些建议?12面包面条
2、包子4包子 面条 粥 面包01234567891011121314人数 种类 四2班清华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调查统计图四2班清华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调查统计表种类包子面条粥面包人数211812包子 面条 粥 面包01234567891011121314人数 种类 四2班清华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调查统计图温馨提示温馨提示1、拿出记录单,把自己小组调查的结果整理制作成条形统计图。2、根据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小组内思考并交流“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整理数据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趣味数学美术小组科技小组足球小组项目人数你知道吗?你知道吗?你知道吗?你知道吗?谢 谢
3、 指 导收集数据收集数据包子 面条 粥 面包01234567891011121314人数 种类 四2班清华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调查统计图整理、描述整理、描述数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能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会读图,能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积累调查统计的活动经验。 3、在简单的数据分析交流中,初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条形统计图的的形成过程。课前谈话:我们先一起聊一聊,早餐吃什么?如果有个阿姨想在校门口开早餐店,你
4、有什么建议? 一、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一)展示课前调查数据 师:生活中有很多的问题都需要统计来帮忙,昨天老师布置你们调查了这些情况(逐一出示),其中就有我们刚才聊的早餐问题,想不想看一下他们的调查结果?这是他们的汇总单:他们还整理成统计表了:他们一共调查了多少位同学?我们班是 46 人吗?谁来读一读他们统计的结果? (二)用图表示数据 统计表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你还能用以前学过的画图方法来整理这些数据吗?请把你的想法画在记录单上面。(巡视) 【设计意图:前测素材,不仅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亲身经历的,而且为充分探究 “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争取了充足时间。】 二、顺思导学,探求新知 (一)
5、展示作品、多向交流1、展示其他符号的作品 2、展示用圆作符号的作品?你觉得他们画得怎么样? 1 号作品 2 号作品 3 号作品 预设 生 1:1 号作品不太好!图形大小不同,最喜欢面条的有 9 人,而最喜欢蛋糕的有 17人,它们叠的高度差不多,容易误会。 生 2: 2 号作品画的有点歪歪斜斜,不好看,不整齐。 师:(出示 3 号作品)这一幅有没有比之前两幅好,好在哪? 生 1:圆圈的大小差不多,没有那么歪歪斜斜了。 生 2:图形叠的高表示的数就大,图形叠的矮表示的数就少。 师:是啊,他画得比较整齐,把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都对齐了(横向手势) 【设计意图:学生在画一画、评一评活动中体验到象形
6、图的局限性,从而激发改进象形图的强烈愿望。】 (二)由象形图到条形图 预设 师:老师想知道最喜欢吃面条的有几人,你得怎么看? 生:得一个一个地数图形,比较麻烦。 师:为了让大家很快地看出数量,可以在这个图上面怎么改进呢?(同桌交流) 汇报: 生 1:可以给这些圆串起来,像串糖葫芦一样,这样就不容易画斜。 生 2:可以在边上标上对应的数字。 师:你们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 生 3:可以看出数量是多少。 师:还有什么建议? 生 4:我觉得还应该一行一行地画上横线。 师:你们觉得画横线有什么好处? 生 5:这样一边看图,一边看对应的数字才能更快、更准确。 (三)梳理、介绍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
7、建议跟数学家的想法差不多(边演示边介绍) 格子:为了避免图形画的大小不同、歪歪斜斜,用统一的格子来表示数量。 涂色:为了便于观察,给他们涂上颜色。 纵轴:为了清楚地表示数量,在左边标上对应的数字。 师:像这样的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板书)。 条形统计图跟刚才的象形图比起来能把数量表示地更清楚。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议一议、改一改等探究活动,充分经历了象形图到条形图的数学发展过程,更加深刻的感悟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最后通过回顾、梳理、总结的方式,使学生从“活动经历”升华到“经验获得”,为今后学习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等内容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 (四)读图 1、你能看
8、懂条形统计图?竖着这条线叫纵轴,表示什么?横着这条线叫横轴,表示什么?一个格子代表几? 2、最喜欢面条的有( )人,最喜欢糯米饭的有( )人,最喜欢( )的有 17人。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 1:先找种类,再看最高处横着对应的数量(结合课件进行读图指导)。 生 2::我是先看数字 17,再横着对应找到蛋糕这种早餐的。 3、最喜欢( )的人最多,最喜欢( )的人最少。(抢答)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啦? 生:一眼就看出来。(直观,容易比较) 4、最喜欢糯米饭的人数比蛋糕的多( )人。 生 1:多 1 人,我是用最喜欢糯米饭的人数减蛋糕的人数。(减一减) 生 2:我是直接看高出部分代表的数量。
9、 小结:我们分析数据既要整体观察,又要对不同种类之间进行适当地比较。 5、你还能得到那些信息?王阿姨想在校门口开一家早餐店,你有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学生们通过对读图方法的交流,学会初步分析数据。通过分析数据,使学生能够在数据(大数据)背景下做出初步的判断,感受调查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比较(同桌交流) 预设问题 1:想知道喜欢蛋糕的有几人,你更喜欢看图还是表? 预设问题 2:想知道喜欢哪种早餐的人最多,你喜欢看哪个? 小结:是呀,统计表和统计图各有自己的特点。它们在生活中都有很多的用处。 【设计意图: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比较,明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过
10、渡:想不想亲自画一画条形统计图?拿出记录单,把自己小组调查的结果整理成条形统计图。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一)小组展示统计图作品 统计图作品(略),如何校对? 统计图作品(略),调查了什么? 统计图作品:出生月份这组的统计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年有 12 个月,要分12 类调查。) (二)展示睡眠时间情况的统计图 1、他画的对吗? 2、你能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3、国家教育部规定小学生睡眠时间不得少于 10 小时,结合这个小组的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4、如果只需要了解同学们睡眠时间 10 小时够不够,只需要分几类? 生:分两类, 10 小时以下的几项合并为这一类, 10 小时及以上
11、的为一类。 师:想象一下 10 小时以下的这一类的条形会有多高?现在你又有什么想说的? 生 1:10 小时以下的这一类的条形特别高,哇,没想到我们班竟然有超过一半的同学睡眠不足! 生 2:我想对那些睡眠不足的同学说,作业要早点完成,早点睡觉。 生 3:我想说,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 生 4:我想对自己说,以后电视不能看太迟。 生 5:我想到全国一定有很多小朋友也像我们一样睡眠不足吧。(超越数据解读) 小结:我们平时做调查统计,要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适当的分类,还要根据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设计意图:能读出统计图表中直观的、推理可得的以及蕴含的信息,也能根据不同需要和目的调整
12、调查统计的方案。】 四、拓展延伸: 作业 1:这里有两个小组的同学,他们在画统计图的时候发现格子不够了(展示),到底该怎么表示更合适呢?老师把他们组的调查数据发给你们,你们带着这个问题回家思考。 作业 2:各组长把你们调查统计的结果贴在班级的学习栏里,同学去看看,交流一下,我们调查了这么多的问题,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以问促思,激发“以一代几”的需要,为后续学习做了铺垫。同时,学生能够多次真真切切的去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五、课堂总结,谈学习收获 1.静静回顾。 2.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直观 1 格表示 1 个单位 教学思 基于教材研判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主要有
13、以下几点实践与思考: 一、用整体联系的理念研读教材,大胆创新 从教材的编写与内容编排上看,不管是例题、“做一做”还是习题部分,提供的都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调查活动,可见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而课堂数学活动时间有限,怎么办?笔者从统计领域整体联系发展的理念角度,大胆地抛弃传统的教学路径,把调查的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前推到课前进行,这样的教学安排既巩固了已有统计知识,又为深入探究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做好了铺垫。 二、精心选择具有亲近感、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素材 根据学情,笔者创造性的将例1 北京市 2012 年 8 月的天气情况这单一素材更换为一串具有亲近感、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素材:
14、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调查、出生月份情况调查、最喜欢的动画片情况调查、课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情况调查、心里话最愿意跟谁说情况调查、最喜欢的菜肴情况调查、睡眠时间情况调查、最喜欢的一种早餐情况调查。这其中出现许多学生有兴趣且有意义的素材,学生比较容易体会到统计的真实性、必要性和随机性,数据分析也就不会枯燥乏味。而练习素材,也源自于学生的亲身调查,学生能够感受到统计的生命力和现实的意义。 三、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用数据说话 从课前谈话、教学引入、分析与建议,甚至是练习,始终都是围绕“与生活紧密关系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分析是核心。如何引导学生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呢?笔者认为:首先,要重视数据分析的环节预设。其次,要切实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数据分析的方法和经验。最后,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尝试对统计图表进行解读,甚至是超越解读。只有不断的经历数据分析活动,学生才会慢慢地积累起数据分析的经验,体会数据是会说话的,了解数据是怎样说话的,从而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