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问题解决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西南师大 2011 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的问题解决例题 1,练习二十四第 1、2 题,教材第 92 页-93 页。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作用。2.能力目标: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渗透建模意识。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事物,把生活和学习有机联系起来,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三、教学重点:利用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四、教学难点:渗透建模意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手机传屏软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2、.前面学习了哪些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举例说一说,课件演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还记得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2抽生说推导方法。2.质疑: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有什么用呢?预设 1:可以计算多边形的面积。预设 2: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顺势而导,我们先来计算多边形图形的面积,看谁计算最准确。 除了会计算多边形图形的面积,我们还需要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问题解决。引出课题并板书:问题解决。(二)探究新知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 1去过木料市场的同学举手,木料市场里面有很多数学
3、问题,请看,到处都堆放着原木,这堆原木有多少根?教师:从这个情境图中,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引导学生从题中找出这样几个信息:这堆原木堆放的横截面形状像梯形,每一层比上层都多 1 根;知道顶层、底层原木的根数,堆放的层数;要求这堆原木一共有多少根。2. 探讨解决策略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教师指导。3小组交流时强调堆放规律是:从上往下,一层比一层多放 1 根。3. 学生解决问题抽生汇报方法。学生小组讨论算法后汇报,预设学生提出的方法有:(1)一层一层的数,再相加可以计算总根数:3+4+5+6+7+8=33(根)(2)如果把第一层和最后一层加起来,再把第二层和倒数第二层的根数加起来,可以求出总根
4、数:(3+8)+(4+7)+(5+6)=(3+8)3=33(根)(3)运用梯形面积计算方法来计算:(3+8)62=33(根)教师: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理由是什么?多媒体课件演示:将同样的两个横截面是梯形的原木图形一正一反地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引导学生说出:把两堆完全一样的原木一正一反地堆放,每层原木的根数就同样多了。教师追问:每层原木的根数是多少呢?11 根。这 11 根怎么得来的呢?引导学生分析出这 11 根是“顶层的根数 + 底层的根数”。那这样两堆原木的根数又是多少呢?引导学生分析出:两堆原木的根数 = (顶层的根数 + 底层的根数) 层数,从而分析出:一堆原木的
5、根数 = (顶层的根数 + 底层的根数) 层数 2 。(3+8)62=33(根)(4)对比分析,这种方法和求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较相似,4但它求的是面积吗? 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虽然原木堆放的形状的横截面像梯形,但不是一个标准的梯形,因为这些原木的中间有空隙。虽然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梯形,但是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借鉴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所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类似的问题可以相互借鉴。(5)验证。用刚才的方法和前面的方法对比,结果相同,证明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这种类型的题是可以的。(三)巩固反馈1. 完成教科书第 93 页练习二十四第 1 题。你能用刚才计算原木根数的方法来计算这堆铅笔的支数
6、吗?请试着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 1 题。(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抽取一名学生的作业到视频展示台展示,并请他说说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要这样算。(也可以用手机投屏的方法展示学生作业)2. 完成教科书第 93 页练习二十四第 2 题。在生活中,我们利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堆放的原木、钢管的根数,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借鉴,比如排队时计算人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吧。(1)出示题目,了解信息。第 1 排有 4 人,以后每排多 4 人,共有 4 排。(2)学生独立解决。(3)汇报。反馈做法时,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方法 1:把每排的人数加起来,即 4+8+12+16=40 (人)。方法 2 :( 4+1
7、6 ) 42=40 (人)。5对于方法 2 ,可以追问学生: 16 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 让学生能够理解它表示最后一排的人数,它是通过“第 1 排”有 4 人,以后每排多 4 人,共有 4 排推算出来的。(4)建构数模根据刚才解决的三个问题,在解决方法上我们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课件显示)(3+8)62=33(根)(4+20)172=204(支)(4+16) 42=40(人)认真观察,想一想,第一个算式的加数“3”指的是什么意思?第二个算式的加数“4”又是指的什么意思?第三个算式中的加数“4”又是指的什么意思?归纳总结出他们都表示“顶层数”。依次引出:“8、20、16
8、”都表示“底层数”,“6、17、4”三个乘数都表示“层数”,“33、204、40”都表示“总数”,从而渗透数学模型意识,得出规律:总数 = (顶层数 + 底层数) 层数 2 结合板书方法 1 和方法 3,3+8,既是顶层数加底层数,也是首项加末项,6 既是层数也是项数。这其实就是今后要学习的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就是我们刚才所学的方法进一步延伸。(五)拓展延伸当然,除了计算木料的根数,还有木料的方数,价格等等都是我们可以思考的数学问题。生活中除了类似梯形的物体可以借用梯形的面积推导方法来解决,还有三角形的标志牌,平行
9、四边形的果园等等,里面都有很多数学问题,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研究。现在老师也可以布置一个任务:自己在生活中寻找一下,哪些问题可以用多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去解决呢?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六)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6板书设计: 重 庆 市 大 足 区 龙 水 第 三 小 学小学数学西南师大2011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解决重 庆 市 大 足 区 龙 水 第 三 小 学一、复习引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重 庆 市 大 足 区 龙 水 第 三 小 学一、复习引入梯形
10、面积的推导过程:重 庆 市 大 足 区 龙 水 第 三 小 学一、复习引入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要求计算准确。3cm5.2cm4.2m4.5m18dm12dm10dm重 庆 市 大 足 区 龙 水 第 三 小 学二、探究新知例1:这堆原木有多少根?重 庆 市 大 足 区 龙 水 第 三 小 学二、探究新知重 庆 市 大 足 区 龙 水 第 三 小 学三、反馈练习重 庆 市 大 足 区 龙 水 第 三 小 学三、反馈练习重 庆 市 大 足 区 龙 水 第 三 小 学四、建构模型 ( 3 + 8 ) 6 2 = 33( 4 + 20 ) 17 2 = 204( 4 + 16 ) 4 2 = 40顶层数 底层数层数总数(顶层数 底层数)层数总数 2= 2重 庆 市 大 足 区 龙 水 第 三 小 学五、拓展延伸作业: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去解决呢?重 庆 市 大 足 区 龙 水 第 三 小 学六、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