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9.77KB ,
文档编号:1947102      下载积分:2.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947102.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TECH)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知识讲义(附同步练习)5《-老子-四章》.docx(15页))为本站会员(TECH)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知识讲义(附同步练习)5《-老子-四章》.docx(15页)

1、老子四章老子四章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 “聃”和“耳”同义) 。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 (管理藏书的官员) ,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著有道德经 ,又名老子 。老子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它玄奥精深、义理博大,堪称哲理第一书。它以道法自然为核心,阐述了如何让人们的个人修身达到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境界,如何让人们的处世达到以柔克刚、不求而得、天人合一等境界,如何让君主的治国达到为无为而治、德善德信而令百姓莫之令而自均等境界,以至于如何用兵、如何让天地万物各展本性、并行不悖、既长且久等境界。老子作为一本道家的哲理书,也具有非常高的文学性,对后世文学的影

2、响不小。 它主要阐述自然无为的思想, 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在形式上,此书是语录体韵文,语言精练,多排比对偶之句。修辞凝练,音节铿锵,理虽玄远,文实多姿。其修辞比况,多为后世文士所取法。千百年来, 老子以其奇奥的隐喻暗语和玄妙的智慧吸引了历代的社会精英和普罗大众,值得我们精读品鉴。知识导航:1. 积累重要文言知识,背诵全文。2. 理解老子的基本思想,体会其论说的思辨性,了解他的思想对现实的启示作用。课文精讲:课文精讲:一、朗读正音一、朗读正音老子四章老子四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 (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二、重点研读二、重点研读1.

4、1. 释义,赏内容释义,赏内容第十一章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注释:注释:辐(f):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毂(g):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埏植(shn zh):亦作“挻埴”。埏,和;植,土。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户牖:门窗。居室之门为“户”,窗为“牖”。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

5、“无”也发挥了作用。译文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思考】【思考】怎样理解怎样理解“有有”和和“无无”的关系?的关系?审题审题:结合文本,正确理解何为“有”?何为“无”?思考二者的关系。了解老子的思想。解析解析: (1)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皿、室)来说明何为“有” ,何为“无” 。以车子为例,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 ,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 。车子正因为“有”和“无

6、”的统一,才能载人运货,发挥其功用。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也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2)老子所说的“道” ,就是“有”与“无”的统一,因此它虽然是以“无”为主, 但是也不轻视 “有” , 它很重视 “有” , 不过不把它放在第一位就是了。 “有”和“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老子看来,器物实体这个“有” ,只是提供便利的条件;器物中空这个“无” ,才是发挥作用的关键。所以,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而老子更强调的是空虚不盈的作用。(3)但是,我们要辩证看待二者的关系。 “有”和“无”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因为有了车

7、子的辐和毂、陶土、房子的砖瓦墙壁等这些具体的“有” ,才能体现那些空虚的部分?才能让车、器皿、房子发挥作用。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注释:注释:1 企者不立:踮起脚跟的人站不稳。企:同“跂”(q),踮起脚跟。2 跨者不行:跨步走走不快,走不远。跨:跨越、跳跃。3 自见者:自逞一己之见的人。不明:不高明。明:高明、聪明。4 自是者:自以为是的人。不彰,不彰显。彰,显扬。5 自伐者:自我夸耀的人。6 自矜者:抬高自己的人。义同前面的“自伐者”。7 曰:可以说。8 余食赘形:剩饭赘瘤。行,同

8、“形”。9 物:指人。恶(w):厌恶、憎恶。10 不处:不这样做。译文译文:踮着脚尖立不稳,张着双腿难成行。执求成名的,不明于道;自以为是的,不善辨析;自我夸耀的,少有事功;抬高自己的,难以长久。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厌恶这些东西。所以,奉行完善的在途规范的人绝不这样做。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注释:注释:1 知人:识别人。智:智慧、机智。2 自知:认识自己。明:聪明、高明。3 胜人:战胜别人。力:有力。4 自胜:战胜自己。强:刚强、果决。5 知足者:知道满足的人。6 强行:强劲奋进,含有勤

9、行之意。7 失:丧失。其所:立身之地。8 寿:长寿。译文译文: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知道满足而不妄想的人是富有的,强劲奋进的人是有志气的。不丧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够长久,躯体虽死而精神永久的人才是长寿的。第六十四章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

10、之自然而不敢为。注释:注释:1 其脆易泮:泮,散,解。物品脆弱就容易消解。2 毫末:细小的萌芽。3 土:垒土。4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一说是二十九章错简于此。5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此句仍疑为二十九章错简于本章。6 学:这里指办事有错的教训。7 而不敢为:此句也疑为错简。译文译文: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筐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

11、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 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 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 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以不欲为欲(追求人所不追求的) ,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以不学为学(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 ,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对比探究】【对比探究】古语有云古语有云: “行百里者半九十行百里者半九十” 。结合老子。结合老子第六十四章,第六十四章,谈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谈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审题审题:解释所给句子的含义。结合第六十四章与之相关的句子解释第六十四章与之相关的

12、句子解释。谈谈谈谈对这种现象的评价或改进建议。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行百里者半九十”是说,要走一百里的路,走到九十里就退缩、止步不前的有一半人。(2)老子依据他对人生的体验和对万物的洞察,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老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3)如果能够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的事情了。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常会

13、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 坚持到底,终将成功。2.2. 总结提升总结提升老子四章的主要观点及其现实意义。老子四章的主要观点及其现实意义。明确:明确:第十一章,认为对一切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无” ,而不是“有” 。但从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把“无”看作第一性的东西,把“有”看作第二性的东西是片面的。现实指导意义: 要认识到 “无” 的意义和作用, 重视那容易被人忽视的方面。辩证看待“无”和“有”的关系。第二十四章,指出人如果“自见” “自是” “自伐” “自矜” ,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会离目标越来越远。现实指导意义:为人处世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我夸耀。第三十三章, 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 要

14、有克服自己弱点的毅力, 这是可取的。但老子讲知足,说“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思想。现实指导意义: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有克服自己弱点的毅力。第六十四章,提出了一些发展、变化的观点。老子认为,大的东西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来的, 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一个过程。 为了防止事物变到它的对立面,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在新事物刚出现时,就把它消灭掉,免得壮大了不好办。做事要善始善终。现实指导意义: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做事慎终如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一、通假字一、通假字1. 企者不立企:同“跂” (q) ,踮起脚跟。2. 余食赘行行:同“形” 。3. 其脆易泮泮:同“判” ,

15、分离。4. 起于累土累:同“蔂” ,土筐。二、一词多义二、一词多义1.1. 用用用途,作用当其无,有车之用因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2. 立立站立企者不立成就三十而立3.3. 伐伐夸耀自伐者无功攻打齐师伐我4.4. 处处为,做故有道者不处享有,具有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处理,制裁严加查处处所藏身之处时候只因未到伤心处处在,处于设身处地5.5. 过过过错复众人之所过指出过错过秦论拜访大庭广众之下不宜有所过三、重要实词三、重要实词1. 户牖:门窗居室之门为“户”,窗为“牖”2. 自是者不彰彰:显扬3. 自矜者不长矜:夸耀4. 自伐者无功伐:抬高,夸耀5. 物或恶之恶:厌恶、憎恶6. 故有道

16、者不处处:为,做7. 不失其所者久失:丧失8. 慎终如始慎:慎重,谨慎9. 不贵难得之货贵:以为贵,稀罕10. 复众人之所过复:补救同步练习:同步练习:(答题时间:(答题时间:3030 分钟)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一、基础知识运用1. 解释下列加线字。凿户牖以为室自是者不彰自矜者不长自伐者无功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不失其所者久慎终如始不贵难得之货复众人之所过2. 古代汉语中“之”字有以下几种用法,动词,往,到去;指示代词,这;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助词,相当于“的”;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请据此判断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7、(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4)古之所谓曲则全者3. 翻译下列句子。(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二、阅读能力提升二、阅读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

18、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十二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道德经五十八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道德经七十七章)4.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后: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19、,使处于后面B. 夫唯不争,故无尤尤:珍奇之物C. 五味令人口爽爽:差错,此处译为“失灵”D.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妖:不善,即邪恶5.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损不足以奉有余B. 上善若水正言若反C. 非以其无私邪其不欲见贤D.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功成而不处6.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能准确表现老子“与世无争”的思想的一项是()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上善若水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A. B. C. D. 7.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利他

20、(“退其身”“外其身”)和利已(“身先”、“身存”)是统一的,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老子想以此说服人们都来利他。B. 老子以水来喻人、教人。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C. 老子反对一切声色,否定发展文化。其所谓“为腹不为目”的说法,是把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对立起来,是他的愚民思想的一种表现,应当予以否定。D. “祸分,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往往被学者们征引来用以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8.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2)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答案:答

21、案:1. 居室之门为“户”,窗为“牖”显扬夸耀抬高,夸耀厌恶、憎恶为,做丧失慎重,谨慎以为贵,稀罕补救2.(1)(2)(3)(4)3.(1)不善于自我表现,所以才更加的聪明;不自以为是,因此博得了好名声。(2)合抱的大树,从细小的萌芽处生长;九层的高台,从每一筐泥土筑起;千里远的行程,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4. B解析:B 项,尤:过失。5. A解析:A 项,连词,因为/连词,表目的;B 项,动词,均翻译为“如同,像”;C 项,均为代词,代圣人;D 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6. D解析:指圣人应摒弃物欲的诱惑,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老子的辩证法;是老子反对的世俗状态。7. C解析:C 项中:

22、“反对一切声色,否定发展文化。”“是他的愚民思想的一种表现,应当予以否定。”说法过于绝对,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见解,尤其是“应当予以否定”这一句,太绝对。老子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8. (1)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2)因此,有道的圣贤方正而不锐利,有棱角而不伤及他人,率直而不张扬,明亮而不耀眼。解析: (1)句重点词语“利” “所恶” “几”。 (2)句重点实词“方” “割”“廉”“刿”“直”“肆”“光”、“耀”。【参考译文】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因此圣人

23、把自己摆在后面,结果自己反而会占先;(危险时)把自己置之度外,结果反而能保全自己。不正因为他不自私吗?所以反倒成就了他自己的目的。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缤纷的色彩, 使人眼花缭乱; 变化多端的音调, 使人听觉失灵; 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

24、, 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宽厚清明,民众便淳朴忠诚;政治(制度)苛酷昏暗,民众就狡黠、抱怨。灾祸,幸福孕育在其中;幸福,灾祸就暗藏其中。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切的标准(考量与评判)。正会转变为反的,善转眼间成为恶,人们的困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贤方正而不锐利,有棱角而不伤及他人,率直而不张扬,明亮而不耀眼。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弓弦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要把它拉满一些,所以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剥夺不足的用来奉养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功高,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傲,他不愿表现出自己的贤能。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