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采集天然食物,绝大多数处于旧石器时代(以自然时期为主) 约一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出现 生产关系的特点: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氏族(有血缘关系结成)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议事会 氏族长负责日常事务,没有强制手段,军事首领负责对外作战,共同劳动,没有特权,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部落联盟, 土地私有化标志着私有制产生,生产工具和牲畜最早归家庭私有 2.奴隶社会 奴
2、隶社会开始产生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阶级: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劳动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主要的社会矛盾: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奴隶制国家最早的国家(奴隶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国家: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四大古代奴隶制国家: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 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
3、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交纳地租外,还能留一部分归自己所有 生产力发展的表现:铁制农具、耕作技术、水利事业、手工业、冶铁业、商业和城市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 收取地租(主要方式) 劳役地租 实物地租 货币地租 高利贷 苛捐杂税、徭役 封建国家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君权神授) 主要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2.资本主义 产生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
4、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做资本 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自由、平等、博爱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开始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 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原因 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
5、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阶级关系上)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发展历程 16 世纪初到 17 世纪末: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闵采尔。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人人平等,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从法律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莫莱里自然法典马布利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19 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
6、最高阶段,法国:圣西门、傅里叶英国:欧文 进步性: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思想来源 局限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以三大工人起义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无产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 经济斗争: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目的)、经济罢工、游行示威等 政治斗争:政治罢工、游行示威、议会斗争、武装起
7、义和革命战争(最高方式)等 思想理论斗争:宣传革命思想等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唯物史观 来源: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的影响 意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剩余价值学说 来源: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 意义: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8、: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a.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b.共产党宣言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c.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c.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d.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9、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巴黎公社 1871 年 3 月 28 日成立,仅存 72 天,巴黎公社的原则永存 十月革命 1917 年十月,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1991 年由于西方和平演变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朝鲜、古巴、越南、老挝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时间划分 旧民主主义:18401919 新民主主义:19191
10、949 近代中国现状的原因 内因:封建统治日趋没落 外因: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进入工业文明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中外民族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主权遭破坏 半封建:阶级矛盾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小农经济遭破坏)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近代革命探索 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 辛亥革命之后: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 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在中国走不通 a.帝国主义想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所以其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强大起来 b.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严重阻碍
1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d.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a.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b.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党成立后四个重要的阶段 大革命(1924 国民党一大1927 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1927 南昌起义1937 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战争(1937 抗日战争爆发1945 抗日战争胜利) 解放战争(1945 抗战胜利1949 新中国
12、成立) 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条件 思想条件:1917 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组织条件: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共产小组)的结合过程中,共产党应运而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 开端:五四运动 时间:1919 年 5 月 4 日 特点: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意义 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 c.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和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
13、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两步走 第一步:民主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两个步骤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者才能完成后者,两个革命阶段必须相互衔接。 新的表现: 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14、,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三是就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a.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意义) b.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社会意义) c.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
15、的斗争。(世界意义) 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 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1.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过渡时期 时间:19491956 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历史必然性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b.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象,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d.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结束:1956
16、 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过渡时期结束 意义: a.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c.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在艰难探索中前进 历史课题: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探索中坚持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借鉴,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共八大 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56 年 9 月 15
17、27 日 重要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要求,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成就 a.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c.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d.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e.人们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 f.科技取得了重大的突
18、破 对探索时期的评价: 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是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进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 年 12 月 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 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
19、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进程 起步阶段(19781990) 对内改革 突破口: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 改革特点:由农村到乡镇再到城市(1984 年十二届三中全会) 对外开放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五个经济特区: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8:海南设省 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大连、青岛、秦皇岛、天津、烟台、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上海浦东:1990 年 新阶段(19922003) a.以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体制目标为标志 b.2001 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c.2003 年召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全面深化阶段(2013今) a.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b.2013 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改革开放的意义 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 a.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四个面貌) b.中
21、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c.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特别注意: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思想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
22、践的主题 1982 年,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代表人物:邓小平 提出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十五大入党章) 主要内容 a.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
23、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制定了到 21 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作用: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 代表人物:江泽民 提出时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十六大入党章) 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作用: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 世纪 地位: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
24、彻三个代表,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 提出时间:十六大以后(十七大入党章) 代表人物:胡锦涛 科学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主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作用: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提出时间:十八大以来(十九大入党章) 代表人物:习近平 主要内容: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五位一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
25、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领导核心】,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
26、态文明【五位一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的】。 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内涵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内涵: 人民代表大
27、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只熟记根本、基本政治制度) 地位: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先进制度。(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形成过程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
28、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内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措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目标】 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精神力量) 如何坚持和发展中特主义 a.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b.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29、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科学内涵 a.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历史条件) b.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奋斗目标) c.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期待) d.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历史使命) e.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世界意
30、义) 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a、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b.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 c.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意义) 2.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变与不变 变:主要矛盾的变化 1956 年中共
31、八大: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 年十九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不变 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如何解决主要矛盾 变的角度: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成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32、社会全面进步。(一二二) 不变的角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三个牢牢) 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原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措施: a.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任务):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b.对中国
33、人民而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第二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本质) 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近 14 亿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中国梦的特点 a.从中国梦和人民的关系看:中国梦
34、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主体、创造者和享有者、源泉、根本归宿】 b.从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看: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发展自我、奉献社会、小我融入大我】 c.从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看: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建设伟大工程 、推进伟大事业。 伟大斗争(扫清前行障碍) 原因 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
35、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特点 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怎么做 a.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剥削、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 b.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 c.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 d.更加自觉地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 e.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锻造坚强领导核心) 原因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
36、复兴必然是空想。 怎么做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怎样推进伟大工程(补充) 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 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主心骨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伟大事业(宣示旗帜道路) 原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怎么做 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
37、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个阶段”战略安排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主要目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如何实现 具体要求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38、系; 健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抓住机遇 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 、永不懈怠。 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领力感召力的机遇 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
39、向共同富裕的机遇 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的机遇。 青少年 措施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原因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 第三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主题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层面)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层面) 时
40、代背景 a.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消极) (新变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b.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新起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c.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新考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d.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
41、活力。(新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e.适应新时代产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思想。(新时代) 2.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核心内容 八个明确(理论概括) 内容 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
42、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世界一流军队 国际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地位: “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
43、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 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八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十四个坚持(行动指南) 内容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地位 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
44、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 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 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金钥匙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活的灵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为什么要坚持 原创性贡献 理论创新有广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 理论创新有深度: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地位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如何坚持 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 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