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余党绪求生和找死:一个伟大的人生寓言 2019-01-11 “第八届儿童第八届儿童阅读阅读与与语语文文创创意教学意教学观观摩研摩研讨讨活活动动”专题报专题报告回告回顾顾 余党余党绪绪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上海市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 今天,我想通过鲁滨逊鲁滨逊漂流漂流记记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思辨性阅读的文本解读。读任何一部著作都需要方法,针对这本书,我认为要抓住三把“钥匙”,第一把钥匙是“冒冒险险”,第二把钥匙是“智慧智慧”,第三把钥匙是“沉思沉思”。 冒险 鲁滨逊漂流记给我们最初的印象就是“冒险”,这是它的题材特点。如果关注如果关注“冒冒险险”这这个个词词,大家有什么想法呢?,大家有什
2、么想法呢?首先,我们会有一个基本的界定,冒险意味着我们脱离日常的生活秩序。日常意味着安全、安定、享受、平静,而离开了正常的社会关系,则意味着动荡与孤独、痛苦甚至死亡。当然,冒险也意味着我们在动荡中再度经历生命的扩张。生命在往边界外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重建我们生活的内涵。因此,读这种主题的小说,第一步是要观察、考察“冒险”的动机。一个人为什么要冒险,为什么放着平稳、安定的日子不过,而要去冒险?冒险小说中,冒险的动机和历险的过程就是我们阅读的观察点,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的第一个词。 小说里怎么写的?鲁滨逊是中产阶层的孩子,原本可以不为衣食奔波,所以他冒险绝对不是为了解决基本的生存问
3、题和生活问题。那他是为了什么呢?借助要鲁滨逊本身的想法来看。小说里有一段,鲁滨逊说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我一直向前,尽管有几次,冷静的头脑和我的理性向我大声疾呼,要我回家,我却没有办法这样做。他认为这是一种神秘而有力的天数,逼着人“自寻绝路”,这就是我用“找死”这个词的文本根据。离开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关系,可以叫“找死”,但这却可以使我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鲁滨逊并不是那种一往无前的,一点儿都不害怕的英雄,他就是普通人,一样会有恐惧,始终在求生的本能和流浪的冲动之间挣扎,可以说鲁滨逊是永远“在路上”的人。 我想我们都是既渴望秩序,又追求自由的,所以人就在局限与超越、理性与冲动、束缚与自
4、由之间纠结。鲁滨逊做到了一种极致,对鲁滨逊来说,远方就是梦想,他乡才是故乡。而我们一般人可能因为理性,因为生活的压力,或者各种各样的考虑,就会把流浪、冒险、超越的梦想扼杀掉或者是深深藏在自己的心中。有一句话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能大家会觉得它很浪漫,但很少有人能真的“说走就走“。因为我们知道“说走就走”是对秩序的否定,我们想“说走就走”的时候,同时就会有一种声音呼唤我们,这就是秩序和理性。当我们这样思考这部小说的价值,我们就能理解笛福所写的“找死”的冲动,就是摆脱现状、打破陈规、创造未来。我们把眼光投向那些伟大的探险家、冒险家,他们身上无一例外都具有“鲁滨逊气质”,像麦哲伦、哥伦布、玄
5、奘,杨利伟,当他们成功时,我们说他们是英雄,我们把鲜花献给他,但他们出征的那一刻,没人敢说他一定会回来,这样的人不是和鲁滨逊有共同的基因吗?所以这些人发现新大陆、开创新领域,为我们人类拓展生存空间。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冲动、冒险、流浪本身就有价值,不为爱情、不为金钱、不为使命、不为生命,就是这种冲动本身就能够推动人的进步,所以它本身就是伟大的。 通通过鲁滨逊过鲁滨逊,笛福到底要表达什么呢?,笛福到底要表达什么呢?他赞美的是人类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我们不能简单地说笛福赞美了人类的冒险,其实冒险背后最重要的、最深刻的东西是生命深处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很容易被扼杀掉,比如被教育扼杀、被权威扼杀
6、、被体制扼杀。我们作为教师,其实应该想方设法保护学生内心的野性、保护学生的生命张力。教育确实是要让学生理性化、社会化,但我们也要为学生生命的力、那种狂野的力量保留一个空间。 智慧 既然是冒险,生存就是第一位的。在日常状态,生存对我们不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一般不去考虑生存的意义,可是当我们面对死亡、灾难、疾病的时候,生命的意义一下子就凸显出来。 我们读这本小说,第二要关注生存智慧。生存智慧其实是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主体。鲁滨逊完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一个人、一座孤岛、28 年的生存,何以可能?但鲁滨逊却完成了,这是可以让我们产生很多思考的问题。 很多孩子告诉我,是运气好。有道理吗?有道理
7、。鲁滨逊搁浅的那个岛,如果上面有老虎,那就没法生存。有的孩子说鲁滨逊非常勇敢,还有的说乐观、有能力的。不同思维水准的孩子答案是不一样的,但很难再到更高的层面,最浅的层面就是说勇敢。如果我们的教学就只让孩子理解到“勇敢”这个层面,不能往前推进,这说明我们的思维都还在停留在比较粗浅的阶段。像这样任意夸大一个孤零零的因素,都会导致思维上出现巨大的陷阱。 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反问一下,勇敢是天生的吗?勇敢需要条件吗?要是鲁滨逊没有武器,他的勇敢从何而来?我们可以这样把问题不断推进。一个人在孤岛上生存 28 年,不可能单靠勇敢、乐观。乐观也不可能是天生的,乐观也需要条件,如果没有一线生机,鲁滨逊会乐
8、观吗?鲁滨逊没有衣服穿,他转念一想,我在热带,没有衣服也无所谓。请大家注意,因为这是在热带,如果是在寒带,没有衣服穿就没有办法乐观。我们赞美一个人勇敢、乐观的时候,不能仅仅盯着勇敢和乐观,而是要追问勇敢和乐观从何而来。 同样地,说到“能力”,鲁滨逊是一个农艺师、气候专家、工匠、铁匠,他说只要给他工具,他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这里不要忘了前提是“工具”,如果没有工具呢?所以光有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有工具,由此还可以罗列很多问题让学生思考,鲁滨逊之所以能渡过 28 年孤岛生活,在勇敢、乐观、能力的后背还有什么条件,这恰恰是我们阅读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的。 我和很多小学生交流过,发现四五年级孩子的思维是
9、能够往前推进的。有孩子会告诉我,老师,鲁滨逊有资源。我觉得如果孩子能够发现“资源”,他的思维就进入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了。鲁滨逊的船搁浅后被冲到孤岛上,他把所有能搬走的东西都搬上了岸。如果你像鲁滨逊的心理素质一样好,你会发现,换作是你和我,有了这些东西,我们都可以活下来。为什么?有面包、面粉、酒,短期内的食物有了;长期生活需要再生产,得种地,岛上有土地,鲁滨逊有小麦,还有工具,即便小斧子、大钳子不能够直接像锄头那样种地,但可以替代;安全上,鲁滨逊有足够的枪和火药;社交上,他一个人的确孤独,一方面一个冒险者本就要能够承受孤独,另一方面,他有两只猫、一只狗,还有圣经。孤立地、抽象地赞美勇敢、乐观、有能
10、力之类的,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勇敢只能带来灾难,而鲁滨逊的勇敢、乐观是建立在物质依靠上的。如果学生理解到了这个层次,你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已经很厉害了。那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呢?还是可以的鲁滨逊的力量归根到底是源于他的“智慧”。 鲁滨逊的智慧表现在哪里呢?“我于 1659 年 9 月 30 日在此上岸”,他做了一个十字架,每一天刻一个细横,每一个星期刻一个粗一些的,每一年再刻不要小看这个细节,这恰恰是鲁滨逊作为一个文明人才会有的东西。文明人知道给自己的生活立规则,用各种工具来维持基本的生活秩序。鲁滨逊用这样一根柱子保障了时间概念,就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了。鲁滨逊种水稻失败
11、过,因为错过了季节。这些反映的就是我们人类社会的经验和智慧,你怎样从石头、木材中找到自己可用的东西改进成工具求生存,这就是人类走过的一条痕迹。鲁滨逊很成功,他重建了岛上的文明,他在岛上建立了社会。这是非常伟大的事情。 我们讨论鲁滨逊孤岛生存的力量来自于哪里,勇敢、乐观、能力、资源都是他的力量,但更重要的是他有智慧。我们还要认识到,这是建立在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大量的经验积累基础上的,没有知识和经验不可能有这样的智慧,而知识和经验的根本是来自于人类文明。我再进一步问,笛福到底是想写什么呢?笛福到底是想写什么呢?其实是一种“自信”。我们回到笛福写作的时代,是近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前夕,人类对科学、技术
12、、思维、理性充满了信任,甚至是崇拜,他们觉得靠自己的力量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鲁滨逊”的形象就充分展现了这种自信、乐观,表现了对智慧的充分信任。通过写作鲁滨逊漂流记,笛福讴歌的是人类智慧的力量。我们应该让学生从中明白,要尊重人类文明、继承人类文明、发展人类文明、扩张人类文明,但从教学的角度讲,这还不是最终的一步,我们做思维训练,是要让一个人的思维永远具有穿透力,不断走向更高更深的地方。 沉思 文学作品都有自己意义的,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如何赋予作品意义,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每一部作品赋予意义的方式可以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一下鲁滨逊漂流记的意义来自于哪里。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界定这个话题,但我认为小说
13、中鲁滨逊大量的心理独白是我们理解这部作品的重要钥匙。 鲁滨逊在岛上想了很多问题,大地、海洋,它们究竟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我和其他所有的生命又都是什么?又是从那里来的?如果我注定要死在孤岛上,我这样苦苦求生又有什么意义?鲁滨逊的这些思考包含了浓厚的哲学思想,正是这种思考赋予了生命意义。大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再仔细看一看书里给的答案,虽然那个答案是宗教式的,不一定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背景,但它对我们还是会有启发的。 鲁滨逊是怎样找到求生的信心的?教学这个问题的时候特别痛苦,不知道怎么给学生讲,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没有西方的那种宗教观念。后来我灵机一动,转换了一下。“上帝”是谁?上帝就是“我”。
14、宗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对话。鲁滨逊原话是“只要上帝不抛弃我”,我们可以把“上帝”换成“我”“只要我不抛弃我”,即使世人都离我而去,又算得了什么?反过来说,就是即便我拥有了整个世界,但失去了我对我自己的眷顾和赐福,那才是我无可比拟的损失。这样转换之后,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和上帝的对话就是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在和心灵的对话中,我们给了自己活下去的信心。 笛福歌颂了“思想”,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他也歌颂了“信仰”,但笛福笛福讴讴歌的思歌的思想和信仰究竟是什么呢?想和信仰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我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一个“求生”和“找死”的故事,是一个伟大的人生寓言?如果把鲁滨逊的生活“拿出来”看,我们就会发现,
15、一个人活得没有生命力、没有扩展的野心,只会循规蹈矩,不敢有半点“非分”之想,那这个人的人生必定是一潭死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求生的智慧,生命就会风雨飘摇。“找死”,要有智慧这个“本钱”,如果没有本钱,找死就真是一个死;有了本钱,找死才可能是发现新大陆,才是一种求生。 我们从教育的角度可以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阅读的角度,我希望学生能思考为什么这部作品能够达成这种阅读理解。现在讲深度阅读,什么是什么是“深度深度阅读阅读”?没有思辨性、没有批判性思维,不可能有深度阅读、深度学习。深度阅读和深度学习这两个概念现在非常热门,但时髦的背后是有内涵的,我们教师就是要给学生的深度阅读、深度学习提供方向、框架和抓手。 最后我想跟各位分享的一句话,当兴趣成为我们教育的终点的时候,我们的成就感会更大。学生不感兴趣,但是在课程上,他必须得学,学生不感兴趣,但是通过我的引导、教学、训练,使他在学习中产生了兴趣,这就不一样了。所以我觉得,兴兴趣趣固然重要,但是当固然重要,但是当兴兴趣能趣能变变成教学的成教学的终终点,才会是点,才会是让让我我们们教教师师真正有成就感。真正有成就感。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