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99KB ,
文档编号:1952173      下载积分:9.44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952173.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与必备知识总结汇编(实用必备!).doc)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与必备知识总结汇编(实用必备!).doc

1、第 1 页 共 24 页2022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与必备知识总结汇编高频考点高频考点 1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分封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科举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分封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科举制度)(一)高频考点详细统计,略(二)高频考点必备知识梳理1.1.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制)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制)(1)含义: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的地方分权制度。(金文中“封”“邦”“国”字形说明分封即划定疆界、植树为帜,建筑城堡,驻军守土)(2)渊源:商朝内外服制度(3)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即巩固周王朝统治(4)分封

2、内容:土地和人口(5)基础:井田制(6)实质:武装殖民活动(7) 分封对象: 王族 (主体 晋、 卫、 燕、 鲁) 、 功臣 (齐) 和先代贵族 (古代帝王后代宋) 。(8)诸侯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9)诸侯义务:服从周王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10)作用:A.积极:a.更加明确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政治隶属关系,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b.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c.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d.使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B.消极: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为后来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11)崩溃:A.经过:西周后期遭

3、到破坏,春秋战国进一步破坏(问鼎中原),秦统一全国后废除。B.原因:a.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b.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2 2君主专制的发展演进(皇权与相权矛盾君主专制的发展演进(皇权与相权矛盾决策方式的发展演变)决策方式的发展演变)趋势:趋势: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乃至丞相制度被废除。(1)汉朝:君主专制的加强A背景: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汉承秦制)B措施:汉武帝设立“中朝”,用尚书令分割相权。中朝:即内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让他们担当尚书令、侍中等,参与第 2 页 共 24 页

4、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而组成的决策班子。(决策机构)外朝:汉武帝时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执行机构)东汉初扩大尚书台权力,取代三公,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中枢机构)(2)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A内容:中书省:决策、草拟政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事无不总”。B作用: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为后世沿用。(4)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内容: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行相权,增设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分割宰

5、相军权、设三司(户部、盐铁、度支)分割宰相财权。中书、枢密分掌文、武大政,号称“二府”,三司使称为“计相”。三者地位相当,互相牵制,皇帝总揽大权。(5)元朝:实行一省制。A内容: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上承天子,下总百司”,行相权,统领六部。中书省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B作用:实行集体议事制度,防止宰相专权;后期,相权越来越大,皇权受到制约。(6)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A废除丞相制度。背景:明初沿袭元制,中书省行相权,位高权重。吸取元朝后期宰相专权乱政的教训。胡惟庸案子的发生。内容: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皇帝直接掌管六部(即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影响:废除了在中国实行了 1600 多

6、年的丞相制度,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设立内阁背景:废除丞相后,皇帝批阅奏章太多,力不从心。经过: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兼协理奏章。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后来内阁职权越来越大,拥有票拟权。(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性质: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机构。(7)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A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B措施:雍正设立军机处,以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职权:商议军国大事,跪受笔录,转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第 3

7、 页 共 24 页3 3中央集权的发展演进(中央和地方矛盾中央集权的发展演进(中央和地方矛盾管理方式的发展演变)管理方式的发展演变)趋势: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1)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A背景: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形成王国问题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七国之乱的平定:BC154 年,“清君侧”,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削藩”。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B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刺史制度、附益之法、酎金夺爵和盐铁官营等。(2)唐朝A.唐朝前期:中央集权的加强,在地方设监察机构道,后来将道转变为行政机构。B.唐朝后期:安史之乱以后,实行节度使制度,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

8、弱了中央集权。(3)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发展,中央集权继续严重削弱。(4)北宋A背景:北宋的统一(局部);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B措施:收精兵。a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兵大将兵权改变了“长枪大剑”重武轻文局面。b将禁军划归互不统属的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c规定三衙拥有统兵权,调兵权归枢密院。削实权。解除武将的地方行政权,派遣文臣知州,通判监督。制钱谷。州郡财赋除留一小部分,其余由转运使均转运京师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也造成地方财政困难。C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强干弱枝,守内虚外。D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9、。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危机局面,埋下了极贫积弱的祸根。(5)元朝:创立行省制度。A内容: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有中央直接管理外,其他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辖(土司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B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6)明清: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A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掌民政、财政;按察使司掌监察、刑名、诉讼;都指挥使司掌军政)。将地方行政区划分为承宣

10、布政使司(俗行省)、府、县三级。B清朝:地方行政区划分省、道、府、县四级。4 4科举制科举制(1)背景:隋统一后,由于士族没落,九品中正制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第 4 页 共 24 页(2)创立、发展: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时,考试由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3)影响A积极:扩大了官吏来源和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局面,抑制了士族门阀势力。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B消极:若考试内容不恰当,也不能反映出真才实学。明清的八股取士(考

11、试范围:四书五经,朱熹注;文体:八股文),钳制了思想,使官员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的规律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的规律(1)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2)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3)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高频考点高频考点 2 2:古代中国经济:古代中国经济(一)高频考点详细统计(二)高频考点知识梳理1.1.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1)形成:春秋时期(2)形

12、成条件: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根本)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特点:拥有一定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生活,精耕细作分散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稳定性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脆弱性很少与市场发生联系封闭性易形成割据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主导地位(4)影响:积极:明中期以前,适应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消极:明中期以后,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5)冲击: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小农经济的自然经济属性开始下降,商第 5 页 共 24 页品经济属性不断上升,自然经济开始解体。(6

13、)结束:1953-1956 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将以私有制为基础小农经济改造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2.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井田制A性质:名为土地国有制,实为土地私有制。B历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C内容: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井田中有“公田”“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贵族与村社成员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D生产方式:简单协作的集体耕作。E瓦解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F废除:战国时期,秦商鞅变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

14、买卖”、“为田开阡陌封疆”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实行“以军功行田宅”制度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2)土地私有制A背景:井田制破坏;铁器牛耕的使用;诸侯国的变法改革B历程:春秋:鲁国“初税亩”、齐国“相地而衰征”承认了土地私有。战国:一些诸侯国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如商鞅变法。秦朝:统一全国后,以法律文件形式在全国确立土地私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1953-1956 年:对农业的社会主改造,废除了土地私有制。C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导、支配);自耕农土地私有制。D土地兼并:根源: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影响:影响了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对待土地兼并的政策:a.限制政府实

15、施“均田”、“限田”政策。b.不限制北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3)均田制A发展历程:北魏创立隋朝唐初沿用武则天时期破坏唐玄宗时期瓦解。B实施目的: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实施条件: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前提);社会上有大量流民;政府掌握了大量无主的可耕荒地。D土地利用方式:官府募民耕作。E生产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小农经济。第 6 页 共 24 页F土地构成分类:永业田(初称桑田,政府授予均田农户的私有土地,多余部分可出售);露田(政府出租给均田农户的土地,农户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得买卖)G瓦解:唐玄宗时期;原因是土地兼并盛行,导致政府直接支配的土

16、地日益减少。H对应的赋役、兵役制度:租庸调制;府兵制。3.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北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技术和生产经验。(主要)北方战乱频仍,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北宋时期: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标志是“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出现。(3)影响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迅速发展。使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

17、增长。促使了江南地区人才教育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民族的多样性、统一性的发展。4.4. 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发展演变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发展演变(1)夏、商、西周:以青铜铸造为代表,官府垄断手工业。(2)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形成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A.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西周工商食官制度);主要生产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产品不在市场流通;明代前期以前占据主导地位,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B.私营手工业:即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的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士、农、 工、 商并称为 “四民” 。 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 产品在市场流通。 明中叶超过官营手工

18、业,占据主导地位。明代中后期,江南某些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纺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C.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家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明中期后,江南地区家庭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开始大量面向市场。5.5.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商人”源于商人善于经商。第 7 页 共 24 页(2)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手工业者和商人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为政府服务。(3)春秋战国:商业发展A原因: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农业的发展。B表现:出现许多大商人;

19、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许多著名商业都会。(4)秦汉:发展艰难A原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表现:商业活动受到时间、地点限制;商人受到歧视。(5)隋唐:商业繁荣A原因:a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繁荣;b鼓励海外贸易;c实行官商分利政策;d交通便利,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大运河开通。B表现:a西域、阿拉伯和波斯商人来往频繁;b出现四大商业都会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扬一益二);c出现草市、夜市;d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问世。(6)宋元:空前繁荣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城市功能扩大,打破了坊市界限;c商业税收成为政府重要税源。(7)明清:商业发展呈现出新特点,商业市镇蓬勃

20、兴起(江南);白银成为广泛流通的货币;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出现区域性大商帮,如徽商、晋商、闽商等。6 6中国历代货币发展概况中国历代货币发展概况(1)商朝:出现了真正意义的货币;贝依然起货币作用(汉字中与钱财有关的字多从贝)。(2)春秋战国:货币混乱,秦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赵、魏铲币;齐、燕刀币;楚蚁鼻钱(鬼脸钱).(3)秦朝:统一货币,上币黄金;下币圆形方孔的铜质半两钱。(4)西汉:汉武帝统一铸币五铢钱。(5)魏晋南北朝:币制混乱。(6)隋唐:隋文帝统一铸造隋五铢钱。唐高祖于武德四年(621 年)开始铸造新型货币开元通宝(开辟历史新纪元的流通天下的宝货

21、,与唐玄宗开元年号没有任何关系),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 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 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 使得 “通宝”、“重宝”和“元宝”钱成为以后流行的货币范式;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唐朝出现飞钱(货币兑换凭证)。两税法实施以后,逐渐以土地为主要征收依据,以征收货币为主。(7) 宋朝: 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最初由成都民间发行, 后收归政府发行) ;圆形方孔的铜质年号钱开始利流通使用; 南宋发行的纸币会子。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货币地租的发展。第 8 页 共 24 页(8)元朝:

22、纸币宝钞;圆形方孔的铜质年号钱继续利流通使用。(9)明朝:纸币宝钞(因政府滥发纸币,造成宝钞信用度降低);张居正 1581 年一条鞭法改革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圆形方孔的铜质年号钱继续利流通使用。(10)清朝:白银普遍使用;纸币宝钞、银票(后统称为钞票);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 沿海多外国银币; 西方国家以白银换取中国的茶丝, 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鸦片战争前,西方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出现了银贵钱贱现象。鸦片战争以来,给西方大量赔款(白银),使清政府财政危机更加严重,更是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11)民国:废除圆形方孔的铜质年号钱,开始发行

23、印有国家领导人头像的银元。(12)国民政府时期:1935 年,为了应对西方经济危机对中国白银的掠夺,政府令白银退出流通领域,发行统一的纸币法币;解放战争时期,法币急剧贬值,政府又发行纸币金圆券,但没能遏制住通货膨胀。高频考点高频考点 3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汉代儒学、宋明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汉代儒学、宋明理学)(一)高频考点详细统计(二)高频考点知识梳理1 1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1)百家争鸣背景(围绕自然观、世界观和社会观而争鸣)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奴隶社会统治秩序瓦解。阶级关

24、系上:士阶层活跃及社会地位的上升。思想文化上:贵族垄断教育、学术局面被打破,出现私人讲学,学术下移。(2)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春秋晚期I政治思想: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A核心仁:仁者爱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a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b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礼:即周礼,视为立身立国的基础。a克己复礼,即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行为符合“礼”的要求。b为了实现“礼”,提出“正名”主张,即按照周礼把已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体现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面。B提倡“

25、为政以德”:要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以“礼”治国,改良政治。哲学思想:注重政治与人事,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实际问题放到优先位第 9 页 共 24 页置。教育思想A教育对象(原则):有教无类,开创私学扩大教育的范围,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B教学目的: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人”、成为“君子”。C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D学习方法:实事求是;温故知新;学思结合。IV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修订整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言论载于论语(3)孟子:战国时期,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主张:a建立了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核心),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

26、争取民心,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三件宝物,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b主张人性本善说。c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4)荀子:战国末期,继承了儒家思想,又吸收了法家思想,被视为儒家的异端。主张:a主张统治者施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论断强调人民群众力量极大。c主张“性恶论”,强调用礼乐(即后天教育)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d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e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吸收法家思想)。2 2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

27、统治思想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1)背景:汉初的休养生息使经济恢复(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国力日盛。王国问题、匈奴的威胁和土地兼并威胁着西汉的稳定。适应国家统一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以备咨询治国方略。(2)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A特点:把道家、法家合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B代表作:春秋繁露C内容: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大一统是天地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不在儒家六经范围内的各家学说都应罢黜。)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

28、应”学说。(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圣人与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第 10 页 共 24 页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措施:创立察举制,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汉武帝规定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甚至还擢升平民、儒生为相,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使的儒学大兴。)规定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设立专门研究和传播五经的的教官博士)教育为儒家垄断。兴办太学,教授儒学,培养官吏。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

29、的陈规,大大提高儒学地位。要求各郡县设立设立学校,教授儒学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民间推广并开始处于独尊地位。B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传统文化的主流。巩固了中央集权,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结束了各派学术平等竞争局面(百家争鸣局面结束),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3 3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使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主张“贵儒”又“尊道”,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发展)唐朝时期三教并行,统治者尊道、崇儒、礼佛,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韩愈率先提出复兴

30、儒学主张,北宋时,儒学家开展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2)核心:理或天理(3)特点:融合佛、道思想;从世界本源角度解释儒学;具有哲学性、思辨性。(4)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的本原。(理是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强调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人伦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为了把握“理”,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的基础上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指出人性与天理一致,具

31、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欲望所蒙蔽)(5)陆王心学第 11 页 共 24 页A陆九渊开创心学,对程朱理学探究真理的繁琐方式不满。内容:a“心”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主观唯心主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发明本心,即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内心反省。B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背景:a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b程朱理学成为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 已失去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 王阳明等认为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引起社会动荡不安,主张以心学更新理学。内容:a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否定格物致知说。b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

32、(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知行合一是说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6)影响确定了宋明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元朝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考内容)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们的自然需求,产生了消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4 4明清之际明清之际:对儒家思想批判继承对儒家思想批判继承,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带有民主性的色彩。(1)背景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思想文化上:理学空谈义

33、理,八股取士,限制了思想自由。市民阶层的扩大。(唐朝出现,宋朝正式出现)(2)明朝中后期“异端”思想家李贽主张:大加鞭挞程朱理学,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抨击孔子,否定其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其言作为是非标准,儒家经典不是“万世至论”。认为人皆有私,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主张: a 对君主专制制度猛烈抨击,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 “天下为主,君为民” ,君臣平等和限制君权。c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d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B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主张:a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张经世致用。b反

34、对君主专制,以“众治”取代“独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王夫之:唯物思想主张: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理依于气”的气本论,驳斥了第 12 页 共 24 页程朱理学以理为本的观点)b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张趋时更新。(3)对明末清楚三大思想家的评价A.积极性: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B局限性:没能发展成为改造已走向衰落的封建社会的新路资产阶级思想。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不利于新思想产生成长。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

35、义萌芽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且力量薄弱。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不利与新思想产生。 这些思想家是封建大儒, 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不可能发展为改造社会的新路。 这些思想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 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高频考点高频考点 4 4: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科技;汉字;文学):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科技;汉字;文学)(一)高频考点详细统计(二)高频考点知识梳理1 1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1)天文历法商朝:将夏历改为殷历;采用干支纪日法世界上沿用至今、历时最长的纪日方法。东汉:张衡a发明了水运浑象仪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b认为地球是

36、圆形的比西欧早 1000 多年。c发明了地动仪遥测地震方位的工具。唐代:僧一行a创制了黄道游仪世界首次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b主持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世界首次。元代:郭守敬a制成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早 300 多年;b主持全国天文测量工作,编成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 300 多年,是中国古代最精密的历法。(2)数学 东汉:九章算术,标志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达 1000 年之久。(3)农学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总结了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提出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我国现存的第一步完整的农书

37、。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系统总结了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并吸收当代最新实践成果。(4)医学第 13 页 共 24 页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医圣”,总结了前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创造性的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神医华佗:东汉,发明了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进化论思想。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东方药物

38、巨典”。(5)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A造纸术造纸术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商朝龟甲、兽骨;西周青铜器物;春秋战国以来竹简、木简、丝帛。发明:西汉发明了植物纤维纸,缺点是纸质粗糙,不适合书写。改进:东汉蔡伦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等作原料“蔡候纸”。意义:实现了人类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12 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发展;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B印刷术雕版印刷术:隋唐出现,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宋朝,黄金时代,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视为珍品。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或陶活字)(

39、元朝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明朝出现铜活字),13 世纪印刷术传到西方。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C火药过程:发明:唐朝炼丹家;用于军事:唐未;广泛使用军事:北宋。最早的火药武器:突火枪、火箭、火炮等。意义:14 世纪初,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开创了人类战争史的新阶段。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D指南针过程:战国: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司南”。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意义:13 世纪初,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明代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条件。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2 2宋词发展原因:宋词发展原因:长短句

40、不一,更易于抒发感情。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3 3明清小说繁荣原因明清小说繁荣原因封建君主制度进一步强化。第 14 页 共 24 页手工业和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4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繁到简起源:6000 多年前,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成熟: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具备汉字构字六书规律)字体的演变商朝:甲骨文西周:金文(籀文,即大篆)秦朝“书同文”: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后民间出现笔画更简单的隶书三国:钟繇将隶书字体转化为楷书魏晋:出现行书、草书B书法艺术:魏晋以前:自发阶段魏晋以来:自觉阶段(政治黑暗;士人群体兴起;纸张普及)

41、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科技“兴兴”“”“衰衰”原因原因1兴:即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16 世纪以前)的原因(1)政治上:国家长期统一,政治稳定。(2)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发达。(3)思想文化上:国家重农抑商,重视科技。(4)国内各民族交往频繁和对外交流密切。2衰:指的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多是生产、生活经验总结)没有转化为近代科技(理论、规律创新)。(1)政治上:政治体制僵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2)经济上:固守农耕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思想文化上:宋明理学空谈仁义道德,又实行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阻碍了思想解放。高频考点 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洋务运动,维

42、新变法,大革命,抗战)(一)高频考点详细统计(二)高频考点知识梳理1洋务运动(同光新政):19 世纪 60-90 年代(1)背景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的影响。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洋务派形成。工业革命的影响。第 15 页 共 24 页(2)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3)性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4)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统治,“师夷长技以自强”(5)指导思想:中体西用(6)内容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天津机

43、器制造局。后期:以“求富”为旗号目的是解决解决军工企业资金、燃料和运输等问题,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天津开平煤矿;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创建海军: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筹划海防,80 年代中期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教育、派遣留学生:目的是培养洋务运动需要的人才;创办京师同文馆等 30 多所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开近代教育之先河。(7)结果: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8)败因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不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顽固派阻挠、破坏。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根本原因是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9)影响A积极:是中国近代化的开

44、端经济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采用机器生产,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抵制作用,也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文化教育:开始了新式教育,有利于西方科技和思想的传播。军事上:开始建立近代海军,开始了近代国防建设。B局限: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根本目的,不改变封建制度,不会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向西方学习仅处于“器物”层次,即只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2维新变法运动(1)背景社会根源: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直接原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根本原因)(原因:a.甲午战后,清廷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爱国工商人士“实业救国”主张

45、的推第 16 页 共 24 页动;c.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发展。(2)产生:早起维新思想的产生。(代表:从洋务派中分化而来,有王韬、郑观应、薛福成、冯桂芬最早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主张:a实行君主立宪。b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c.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局限: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付诸实践。)(3)公车上书:1895 年,康领导,提出改革要求,标志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4)创办刊物:中外纪闻 1895 年北京康办梁写宣传西学,鼓吹变法。(5)建立组织:18

46、95 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6)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行立宪(焦点);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7)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教训A原因新政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变法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较为薄弱。(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初步发展,但发展得很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涉及农民问题,使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国际环境:19 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它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不

47、希望中国改革成功。B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政治上要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要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性。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以救亡图存为目标,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具有爱国性。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C认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3.国民革命运动(1924-1937)(1)背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2)兴起:1924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A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原因:总结了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共产国际的

48、帮助。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政党。第 17 页 共 24 页B合作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 年初广州C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即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D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原因: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相同之处E意义:推动了反帝反封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3)高潮:北伐战争胜利进军(1926-1927 年)A北伐对象: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B成就:消灭了吴、孙;革命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 年初,国民政府迁往武汉C失败标志: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原因:a客观:帝国主义扶植新的代理人和敌人力

49、量强大。b主观: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D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使中国错失了一次实现民主政治的机遇。4.抗日战争(1931-1945 年)(1)日本侵华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直接原因:通过侵略中国,摆脱经济危机。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欧美各国正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2)20 世纪 30 年代局部侵华的史实制造九一八事变:1931 年 9 月,侵占中国东北三省。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1932 年

50、3 月,标志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制造华北事变:1935 年,企图将华北地区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标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3)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7、7,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全国性抗战开始。(4)侵华日军的罪行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1937 年底)。实施细菌战、毒气战。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实施“三光政策”。对占领区疯狂掠夺,以战养战。扶植傀儡政权,以华治华。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第 18 页 共 24 页(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双十二事变,1936 年底,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标志:1937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